查看原文
其他

中南大学李澈:初复试总成绩专业第一,获录南开大学传播学专业! | 弘毅·约礼NO.22

爱学习的 中南云麓谷 2021-10-0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论语》





中南大学李澈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广电1602班


学业荣誉


2018-2019 国家励志奖学金2017-2018 中南大学屈原奖学金2017-2018 学年奖学金2016-2017 学年奖学金

学术经历


清华大学雷火明书舆情研究团队 疫情中的社会心态研究南京大学杜骏飞老师项目研究团队 疫情期间谣言案例分析

实习实践


南卫视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晚会 实习编导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 落跑校园活动平台 负责人 湖湘文创项目“叙旧”工作室平台经理 

学生工作


中南大学校辩论队成员,荣获中南大学第七届校园辩论赛季军、粤辩季军曾任文新院分团委副书记



2020年5月,李澈得到了她的复试结果:以专业第一的成绩顺利获录南开大学传播学专业。

专业第一之下有什么秘诀?成功上岸背后积淀了什么?学习、实践等多方面突出的她又是如何经营的?和麓麓一起走近李澈,听听她的答案!





忠于选择,执着考研目标



“我们都会面临很多选择,有些选择无所谓对错,最重要的是选择一条路,然后坚定地走下去,不回头。”

对于李澈来说,决定考研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工作或读研,支教保研或奋战考研。每一个选择背后可能是不同的人生,需要慎之又慎。活跃主动的李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历,去工作,在他人眼中或许这更为合适;而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讲授的批判学派理论为她提供了全新的看待社会现象的角度,让她被学术吸引。

最为触动她的,是老师的一句话:“你们不要大四翘课去找实习,因为你工作的时间会有40年,但你读书就只有这四年。”这让李澈停下来思考,一直活在“工作更适合”想法之中的她决定不为自己设限,沉下心来读书。

决定读研之后,摆在她面前的又是支教保研和考研两种选择。安稳保研还是为梦而战?一番纠结之下,她决定:既然已经选择读研,那么一定要选择自己最为向往的。难也好,总要拼一把。“没有哪一条路是绝对正确的,当面临选择之时,你需要权衡所有的利弊,然后想象哪一条路走下去的生活是你真正觉得有奔头的,那么就走这一条,并将在这条路上做到最好。”

从大三暑假决定要考研,到2019年12月初试结束,李澈将自己的初试备考分为三轮:9.15—10.11 基础知识+做笔记;10.11—11.15 基础知识+答题;11.15—12.24 冲刺+查漏补缺。在最开始复习专业课时,李澈先研究南开初试真题,将考试内容进行标注,把握重点,然后再通读做笔记;二轮中对自己遗忘的点进行加强完善,同时开始进行手写论述题训练,一次一次重复让自己进入状态,并通过自检自测来检验自己复习效果是否达标;三轮冲刺时全面复盘查漏补缺,并开始进行全真模拟训练。

在新闻传播学类初试备考中,李澈建议:第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样做的效果在于通过一个小点延伸到其相关概念、案例以及理论的衍生和发展等,让学习更灵活;第二,面对大量背诵,可以先将内容逻辑梳理清楚,给自己假设一个听众,用讲故事的方式复述内容;第三,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包括对于业界前沿热点理论知识的把握,以便在应对大变的考试风格的同时加深对学科的理解;第四是研究目标院校相关教授所提出的理论并融入自己的思考。

对于复试,此前,李澈在微博上写了一篇经验贴,以鼓励后来者。

在高度专注力的要求之下,如何面对外界干扰?李澈没有选择对抗的方式。她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固定的时间表,学习的时间一定要学习,休息的时间适当地进行娱乐,也是给自己放松,做到劳逸结合。但在学习的时间段,不要给自己找借口娱乐,可以把自己放入图书馆等有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之中,并在决定开始时给自己一个仪式感,让自己可以全心投入

(第一次写论述题,一道题写了五遍)

(在图书馆的固定座位)

每个人面前都有很多选择,让我们纠结的其实并不是选择本身,而是背后的焦虑感。害怕自己落后于同龄人,让我们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来回摇摆。“不要觉得自己晚了一会儿就意味着自己比别人落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都有自己这一生想要完成的东西。人生不会因为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造成永远的落后,你需要综合自己的条件,做出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李澈的答案就是:在自己的时区里,按照自己的方式向阳生长。







学思结合,体悟人文情怀



(平时完成课后作业所留影像)

在大学四年学习及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许多老师接触之中,在大学四年学习,以及和学院许多老师接触中,李澈明白了什么是人文情怀、什么是社会责任感。在学习文化史过程中,老师提到的“君子不器”的理论,让李澈深有感触。“当你在看窗外的树时,它也许不能给你带来功利上的成就,不会增加你的考试分数。但是当你为窗外的树而欢欣时,你的生命是充盈而饱满的。”一个有人文关怀的人往往会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在李澈的书单中,有《美丽新世界》 《1984》这样的反乌托邦巨著,也有《哈利波特》这样的充满奇思妙想魔幻经典。在阅读中,李澈明白了理性、独立的思考的可贵。

对于广播电视专业而言,传播学是一门必修课。而对于李澈来说,传播学更是一份学习的兴趣,是一双观察世界的眼睛,带给李澈的是对世间万事万物更为深刻的理解。“传播学是一门冷静的、神圣的而又与时俱进的学科”,这是传播学对李澈的启发。与传播学有关的内容中,李澈对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最有感触。在一门名为“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的公选课上,老师的讲解让李澈了解到了什么是男女平权、什么是女性主义,也让李澈认识到对性别的“刻板印象”是让许多概念污名化的重要原因。渐渐地,在深入了解相关理论的过程中,一个新的世界的大门向她打开。同时,她也十分感谢带她进入这一世界的老师,让她从中有所启发,有所思考。

理论的学习必不可少,实践的运用更为重要。仅仅居庙堂之高,无法感受江湖之远。疫情期间,微博中铺天盖地的求助信息让这个富有责任感的热心女孩感到焦虑和无奈,想要尽一份力,却不知从何入手。通过网络,李澈加入了清华大学沈阳老师带领的雷火志愿团队,负责电话回访的工作,打电话询问在网上求助者的具体信息,了解他们的情况,登记他们的需求。

团队中武汉当地的志愿者会为这些求助者联络医疗资源。团队中,李澈参与的是社会心态研究小组,通过运用自己的传播学知识,收集社交媒体平台中的舆论舆情,撰写发布了《小叉车与打榜应援vs 对于一线工作者的恐慌》《疫情中的“卫生巾”与光头——基于一线女性工作者权益诉求的舆情话语研究》舆情报告。

在那之后,李澈又继续跟随南京大学的杜骏飞老师对疫情期间的谣言进行深入研究,对娱乐类谣言进行案例类型化分析,探究娱乐类谣言传播中的特点与成因,对疫情期间的谣言现象进行批判反思。

在从事志愿者的过程中,李澈感受到了个人微光的力量。有一次在她回访时,一位母亲给李澈讲述了自己的情况:“我女儿给我打电话说,妈妈你千万得活着,不然我可怎么办啊,我眼泪都已经流干了。”李澈感到了心疼、心酸,也很受触动。也有很多人在得到了帮助之后对李澈在内的许多志愿者不停地说谢谢。曾经,李澈也怀疑过个人渺小的力量是否微不足道,可正是在做志愿者的这段期间,她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可是只要坚持去做,就会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点。






敢闯敢言,迸发青春光芒



(参加创青春省赛)

都说,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太差,爽朗阳光的李澈在大二那个夏天,也收获了自己的小幸运。当时正在凤凰古城享受旖旎风光的李澈,结束了一天的游玩坐在酒店的床上熟练地刷着朋友圈,看到同专业的同学都入职实习了,再想到自己,一股焦虑感突然袭来。她浏览到湖南电视台金鹰节的招聘广告,什么都没有考虑,一股脑打开电脑投递简历,本就出色的她,很顺利地拿到了只有4%通过率的金鹰节实习offer。三个月,从写策划、做节目具体设计到晚会直播整个流程李澈都参与其中,见证了整个晚会从雏形到完美呈现。

(金鹰节实习)

“我记忆犹新的一次经历是在负责跟进项目拍摄VCR的时候,台里要求极高,但当时才大二的我实在是人脉资源有限,找人很难,挫败感和无力感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排着队来找我。于是我在多次尝试未果的情况下,抱着再试一把的心态,给《甄嬛传》中饰演温太医一角的张晓龙老师投递了诚挚的邀请邮件。”李澈本以为这份邮件就这样石沉大海了,没想到幸运之神又一次眷顾了这个默默努力的女孩儿。

手机突然亮起一个陌生来电,李澈自然地接起:“喂,您好,请问您是?”“你好,我是张晓龙……”两年过去后,李澈还是忘不了那个温暖的声音,仿佛像一个印记深深烙印在了她的心里。“现在的我很感谢当年那个电话,因为它让我知道,在努力面前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金鹰节实习)

离别的那天,仿佛一切都抹上了不舍。实习最后阶段,想起那些和同伴一起开过的会,一起熬过的夜,一起做过的策划和采访……所有的一切在那一刻都化作温暖的拥抱和不舍的眼泪。实习结束那天,李澈的实习老师和他们聊到凌晨六点,老师送给他们一句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陶杰《杀鹌鹑的少女》”

(一次辩论赛)

离开电视台后,李澈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不论是投身学校各大竞赛还是自己牵头的学术研究,她都一直在路上。问到书本知识和实践运用的关系,她特别感谢在中南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传媒学科视角,感谢在文新院老师的指导下所培养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这也使得她在实习的过程中更得心应手。但她觉得现阶段所掌握的东西始终是定量且有限的,持续的输出会让自己处于“亏损”的状态,为了让“输入大于输出”,李澈义无反顾地用99天的时间,备战南开,并一战成名!

未来这个词对李澈而言,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无限希冀也成为了这个乐观女孩的前进动力。“学术方面,希望自己接下来能继续完成疫情谣言的学术研究项目,并且做好媒介性别方面的研究。同时我也想去《天天向上》和《奇葩说》实习,希望能拓宽眼界,变成更好的自己。”你的任务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在四五月份做的事,七八月份自有答案——这句话送给屏幕前的每一个你!

前程到底如何,相信李澈会给自己答案。我们期待着未来她的无限可能,同时也期待着看到文章的你有所启发,做出选择,创造属于自己的可能性。明日可待,未来可期!








来源 | 中南云麓谷新媒体中心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文案 | 张颖 陈奕丰 李鑫

编辑 | 郭广福 周思婷 王瑞喆

审稿 | 闵迪 何可沁 唐苗

责编 | 向美玲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