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山深处的穷孩子,何以当上省委副书记?
前几日,仕道君参加了一个小型的聚会,见到了母校当年文学社的几位会员同窗,聊起当年文学社的盛况,感慨万千。
01.
我的母校是大运河畔的一所中等师范。上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热席卷神州,几位师兄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一个名为“新绿”的文学社,文学社每周编印一期《新绿报》,虽然是内部小报,却由省文联主席亲自题写报名。
每一期《新绿报》不仅在学生中间争相传阅,还每每受到上级报刊的关注,几乎期期都有作品被转载。文学社培养了一批小作家,有的已在省内外崭露头角,在全国性征文中屡屡获奖。
文学社真正成了人才的摇篮,有的社员参加工作不久便因笔头过硬被遴选进机关担任领导文字秘书,有的从教时间不长便发表了分量十足的论文。
仕道君也有幸担任过一届文学社社长。屈指算来,前后几届文学社便走出了多名厅局级干部。比我早一届的社长,被学校推荐入高校深造,毕业后考进首都一家大报,成为京城名记者,后来又调入中宣部、国务院工作。
那些继续留守教育阵地的社员们,也因拥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而纷纷崭露头角,10多人成为特级教师、正高级中小学教师。比我晚一届的文学社社长,多年来潜心语文教法研究,先后出版了十余部专著,以他名字命名的教学法,在国内教育界颇有影响。
虽然文学热在神州大地早已悄然退潮,但大运河畔的新绿文学社依然青葱长绿,在其雨露滋润下,一株株“新绿”拥有了一技之长、别样风采,逐步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
02.
仕道君注意到,在当今政坛,出身底层的“小镇青年”凭借过硬的文字能力成功实现逆袭者,所在多有。刚刚出任青海省委副书记的刘奇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刘奇凡是贵州水城人,1967年4月出生于乌蒙山区一个贫困的山民家庭。
1984年9月,刘奇凡考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从贵州深山走向福建沿海,来到五老峰下,开启了难忘的经济学求知之旅。
毕业之后,他凭着在校期间的知识积累、思维训练和写作基础,完成一篇命题论文,顺利通过了贵州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陈谨之主任的严格挑选,获得了从事政策研究和经济改革的工作机会。
1994年之后,刘奇凡先后调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办公厅,承担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文稿和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从事文字工作18年。
2002年前后,刘奇凡一度遇到了文字写作能力和思想提炼水平的上升“瓶颈”。一位早年从事文字工作的领导指点他,不妨读一读司马迁的《史记》。
刘奇凡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史记》,参考一些学者的写作心得,特别是重读《毛泽东选集》之后,文字写作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他在学习中发现,毛主席和许多知名学者的文章,大量吸引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那些日子,他不时想起厦门大学李秉濬老师“古为今用、古今结合”的箴言!
2016年10月,刘奇凡调任内蒙古自治区区委常委、纪委书记。虽然工作地域、专业知识的转换跨度都很大,但他努力在实践中学习监督方法、增强办案能力,留意阅读古人的反腐思想,悟到历朝历代的贤臣和清官有着不少“秉公执法、惩恶扬善”的事迹,大大增强了自己当好纪检监察干部的自信和定力。
值得一提的是,刘奇凡在内蒙古牵头组织了煤炭资源领域“倒查20年”专项行动。全区共立案涉煤案件736件1023人,其中厅局级干部69人、县处级干部243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20人,组织处理966人,移送司法机关129人,追责问责1656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23.88亿元。
据知情人透露,刘奇凡的讲话稿大都由其亲自撰写。2021年11月,刘奇凡由内蒙古调往辽宁任职时,其临别感言《为党和人民当好“棋子”》曾在网络刷屏。
03.
“宁喝马尿,不写材料”,过来人都知道,公文写作实在太苦太累,堪称“机关第一难”。
据说人生有四大憋屈:“挖地窖,蹲小号,戴绿帽,写材料。”此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的确可以看出写材料到底有多难。
有个山东的同仁感叹:“一写材料误终身,从此妻儿是路人。老家爹娘如相问,天天加班到凌晨。”
市委机关有位当秘书的朋友说,为了赶材料,他曾在电脑屏幕前盯了18个小时,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像一尊雕塑一样,他甚至有过四天四夜没合一眼、连续作战的恐怖经历。
一位县委研究室主任的经历比这更恐怖,在一次集中教育活动期间,他曾七天六夜连续作战,最后累晕在办公室。
如果你在路上看见一个人若有所思,呆眉痴眼,走路不看路,嘴里还念念有词,那他要么是个傻子,要么是个写材料的,沉浸在文字中走不出来了。
因此,文字材料工作常常被体制中人视为畏途,避之唯恐不及,尤其是那些有背景有门路的“二代”们,更不愿染指。
诚如一位领导所言:“人家有后台的,谁看得上文字秘书,谁愿意吃那份苦、受那份罪呀!”
所以,机关中的“材料狗”,基本上都是门第清寒、无依无靠的平民子弟,在他人眼中苦不堪言的文字工作,给了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也成为他们发展进步的独有通道。
实话实说,虽然“写材料的”身体素质普遍差点,但一旦有机会干别的工作,大都非常厉害!
有体制内的同仁总结出“写材料的”十大特质:思想政治过关;做事细致入微;讲话不打草稿;怀揣一技之长;机关需求旺盛;直接上达天庭;考试位居前列;提拔竞争较小;工作单纯超脱;拒酒理由充足。
这十大特质总结得确实到位。机关里很多“写材料的”纷纷变成“审材料的”,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比如那个“东方亮”,最早是给区长写材料的,凭着“誓把天亮做信念”的精神,面壁苦修,炼字为文,材料越写越好,后来给市委书记写,再后来给省委书记写,最后写进了“海”里,自己也成为了省部级领导干部。
对于一个人来说,吃过的苦,流过的汗,出过的力,都会在一个或远或近的地方变成一朵花儿,甚至变成一处风景。
但愿体制内的朋友们,能从刘奇凡、“东方亮”等人的人生历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建了个粉丝群,
请加仕道君微信入群交流:
shidaojun2023
商务合作:18921765158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END
因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更改,敬请各位朋友点击文末“在看”或“赞”,这样“仕道”新的推送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若将本公号设为星标,那再好不过了。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
因微信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更改,敬请各位朋友点击文末“在看”或“赞”,这样“仕道”新的推送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若将本公号设为星标,那再好不过了。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