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录 | 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谢娜:“运用‘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多维度体系促教学”

关心教师成长的 清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2023-12-16

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

6月2日晚,第二场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初赛培训通过雨课堂和大赛官网在线举办,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教师、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谢娜,直播分享了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的思考与收获。超过2100余名观众在线观看直播。


以下呈现谢娜老师分享的部分实录,欢迎感兴趣的老师进一步交流讨论。

+ + + +



谢娜作分享


各位老师晚上好!欢迎大家来看我的经验分享。


首先,我要对我所教授的这门课做个介绍,这门课叫《电路分析基础》,面向我们学校电子信息类大一下的学生,一共64学时,我们采用的混合式教学形式是完全翻转课堂,也就是说32学时交给学生课前在线自学,还有32课时在课堂上固定地点面对面组织课堂的教学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门课整个基础还是比较好的。


我今天主要分享四个方面:一是我去年大致的参赛历程和如何备赛的。二是通过这个比赛我有了哪些收获。三是教学设计,因为教学设计整个书面的呈现,包括视频的呈现大家随时可以查阅到,所以我不会讲的特别细。四是参赛感悟。


参赛历程和备赛经历


我做的第一件工作是培训学习。首先是将前两届所有的得奖,五个特等奖、十个一等奖全部看了一遍,把我感兴趣的视频多看了好几遍,而且做了笔记。视频是教学设计动态的呈现,基本上研究透了,其实他教学设计怎么展开的、怎么表述的大概就能分析清楚了。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就去比较,有三点思考。第一是我看了之后会稍微有些相形见绌的,就觉得别人有各种各样的花样,但从我这门课的实际条件和这门课的特征来说,根本是做不到的。第二个挺重要,别人做了其实我也做了,但是我没有想到把它呈现出来,比如去年我做了十几、二十个微课视频,专门想给一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做一个帮扶,当时仅仅做了十几、二十个视频,并没有觉得这是可以拿出来讲的东西,但是别人叙述的过程当中有提到视频库,我一想我也有很多视频呀,所以我也给我的也起了一个名称叫做“微课视频库”。第三,我发现别人有的东西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没有继续往下做,我还继续往下做,这其实是我的一个创新。


教学设计其实应该是整个材料当中的核心材料了,我在20天的准备过程当中其实有15天在做教学设计。说个具体的,比如说思政,我的思政融入,我强调我是既有线上融入又有线下融入,那我在这次教学设计当中我的线上怎么融入的,我的线下怎么融入的,我要非常流畅、自然地呈现出来。虽然我们去年没有做录课视频,我个人觉得今年的课堂实录应该是在整体的教学设计和一次课的教学设计大概已经成型的基础之上再去做课堂实录,把你所有的亮点、特点、妙招、绝招、好招,都能够多多少少在这个课堂实录当中呈现,其实这些都是互相呼应的,你的整体教学设计、一次课的教学设计、你的课堂实录我觉得应该是互相吻合的。


参赛收获


第一,是能力的提升。我在整理完我的材料的时候,觉得对教学资源如何建、如何用呈现清楚了,可能就可以去参加比赛了。但是后来经过学习和其他专家的点拨之后会发现,单有这块不够,你要讲你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你做了之后解决了你一开始提出来的问题没有。你在呈现教学举措的时候,最后要讲你是针对什么痛点,做了什么改进,最后解决了它。 


第二,更加有耐心了。以前我做好了一个东西,别人再来“挑毛病”提意见我其实有抵触心理,就想又要改动了,但是事实上这个改动是有长进的。专家打磨课的时候别的老师提的一些意见,可以看作是学生提出的一些困惑,那说明我们的说课、我们的材料并没有解决他的疑惑,所以我有必要在备课时把他的疑惑点在准备材料时就铺垫进去,让他不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所以就会更加耐心的打磨我的材料。


第三,对教学的促进。我觉得得这个奖对自己是个督促,如果我的学生偶然知道老师曾经获过一个什么奖,学生的预期可能会提高,所以我应该让我的课堂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所以我会更加细致的备课,而且因为有备赛的经历,我的执行力会更高。


教学设计


谢娜介绍学情分析


首先,说课的时候还是要先讲述一下课程背景,因为同一门课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学特征不一样,然后再来讲一下教学目标,后续还有需要攻克的课题,就是如何对思政目标进行考核。


接下来就讲学情分析了,我分析时不仅有学情还有教的情况,就是我的课堂情况,学生基础的情况,我课程的情况,然后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课程的存在问题怎么解决呢?我要做精准施教、分层教学。我一一简单介绍一下。


1、在线学习空间,它的主体就是SPOC课程平台。雨课堂其实是一个作为互动的工具平台。这两个平台其实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一个是资源平台,一个是工具平台。雷实验拓展平台是依附于雨课堂上面的,雷实验是面向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给他们提供的一个选做任务。 


2、三个自建的库。第一是微课视频库,这一部分针对的是课堂上有疑惑的学生,如果反复就同一个问题对部分同学讲解,效率很低,所以我就把这些非典型的问题录成视频推给学生自主选择观看。另外,还有资源的拓展,包括课后内容的推送,媒体资源的融入。还有思政案例库也应该是现在的标配,当然仅仅有思政案例库仍是不够的,应该具体的看一下怎么将思政融入。


谢娜介绍BOPPPS模型与ARCS模型


3、我采用了两个教学模型。其实我自己觉得我的课前、课中、课后,我的线上线下、我的雨课堂和SPOC平台,我的不同活动之间,其实它们有很深层次的逻辑关系,但是由于平台比较多,活动也比较多,路径其实也会有交叉,所以我如何清晰的呈现出来一直是我头脑里思考的问题。我通过一个BOPPPS模型,把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的互动学习,包括课后的总结反思,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串起来了。还有一个是ARCS模型,把我平时用的策略装进去,把它分成四个模块,这样也非常漂亮地呈现了我的活动设计。


4、课堂如何展现的。作为电路课程来讲,不管采用何种形式、何种资源,最后还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不同类型的复杂电路,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要能够让他分析复杂电路,解决工程中的复杂电路问题,所以我们大部分用的是小组竞赛,然后小组展示和游戏是偶尔穿插在里面,展示的那位同学的收获会远大于其他所有人的收获,所以开展的不宜太多。互动游戏也要有,也不能多,所以我放在总结课上,其余都是小组竞赛,就是你课前学完之后课堂上用一些拓展的问题来让你们进行小组的讨论、思辨,然后看谁能完整的解决它,或者率先的解决它。


参赛感悟


我觉得做热爱的事情,本身就应该是充满愉悦的,包括需要看各位老师的获奖视频时,说实话没有觉得这是任务或者枯燥的过程,而是饶有兴致看的。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多多少少还有一些得失心,但是我觉得自我的心理调整是更享受这个学习和了解的过程。如果能够获得奖项那就是额外的奖励,我们要把心态调整好,不用害怕做无用功,因为我们在电路分析基础当中就有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不是有功功率才是有用的功率,无功功率有可能会起到有功功率起不到的作用,所以看似无功实质是有功的,所以要看怎么理解了。


其实只要认真教学的老师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教法的老师,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色,当你把特色展现出来获得了别人的认可是很幸运的事情,但是如果没有获得别人的认可,你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到了一名认真负责的老师,我觉得这就很成功了。


时间也差不多了。其实说实话我真的没有什么太高深的理论和技巧,都是自己这么做的,包括刚刚老师弹幕发的,谢谢您的肯定,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是最好的,祝各位老师们备赛愉快,谢谢大家!



交流


&

解惑


独立学院学生成绩不是很好,感觉课堂讨论不起来怎么解决?

我觉得不管是什么层级的学生,只要给他适合他讨论的问题,再给他小的激励措施,都可以达到效果。我打个比方,比如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出一个节目,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扭扭捏捏的,因为他们觉得别人会以为我在嘚瑟,他们会要面子,但是如果你说小组但凡表演一个节目,给小组经验值加20分,或者给一个什么机会或者奖励,而且不是给个人的,是给整个小组的。你会发现他们怎么地都要表现出来,因为他的荣誉感上来了,而且我不是为了我自己,别人非但不会笑话我,还会感谢我。所以是要有激励的,把这个问题解决,他会有这么一个被督促的弦。


当然说实话,课堂排序等做法,其实很难拉开太大差距,最后发奖品大家也是统一的,所以这个问题不能难倒他。要让他觉得我好像能想得通,但是好像又有点够不着,那么这个难度就是在他的范围之内。此外还要让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我刚刚看到学生的反馈,说有的时候我冥思苦想解决不了的问题,别人一句话立马就通了,他说这是小组学习最大的收获。而且觉得以后我在学习和工作过程当中都要注重和别人的讨论。我觉得这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所以你要给他合适的内容,然后再给他合适的激励。


您提到的最近学生高度评价的那次线下课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您说高度评价的那次线下课是一个小组竞赛,您可以看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里面说得比较详细。


先是课前测15分钟,然后我开始做知识点梳理,但是我只讲20分钟,就是讲一些特别重要的,或者包括课前测里出错的题,然后再进行课堂竞答。因为大家刚好第一次进教室,前面进行了一个月的在线学习,一进教室竞答完了之后小组互评,每个小组6位同学,派其余5位同学去给其他小组打分,自己留1位同学在这儿辩护。例如别的组说你这个方程列得不对,他说我这是对的,这都要有人辩护,大家扣分的时候要心服口服。这个时候大家很热闹,一进教室就进行了这么强烈的交互,评完之后大家都心满意足,觉得跟同学交互到了,也激发了思辨,就感觉特别好。每个小组给其他小组打分后我就记下来再看一下,因为学生打分还是会有偏差。最后按照小组课堂的得分总分排个序,当然后三名我一般不排序了,因为往往好的就一两个组,后三名排得太多,长此以往学生就没有信心了,所以我一般排前三个组,后面一样的分。


哪里能看到您的一堂课的实录?

因为我们没有交课堂实录,所以您可能看不到一堂课的实录。但是说实话,我个人觉得45分钟的实录就算交到大赛,别人不会非常仔细的从头看到尾,因为课堂上有很多学生讨论的镜头,包括你给的学生测试的镜头,可能大家会跳着看,其实真正看你一堂课整体的效果是兼顾看你的说课视频、文本呈现以及实录,互相印证着看就一目了然了。您可以去看看我的设计。


分组教学有什么技巧吗?分组讨论的时候总觉得只有个别同学参与,带不起来。

其实近三到四年,我每年开学的时候都会发一个投票,让同学们自愿决定“你今年想怎么分组?”。几年结果出来每种分组方式都有,有我给他们安排分组的,那么我就会给每组分一个女生,因为女生本来在工科就不多,但女生会在小组讨论中起到很好的调剂氛围的作用。因为别的男生提一个问题别人可能就不理了,但是女生提一个问题男生不太好意思不理,就讨论起来了。还有自由分组,有的时候他们愿意自由分组。前年自由分组那次很好,但今年自由分组就特别不好,有一个小组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带领别人讨论,他们还是一个宿舍的,每个人都挺强,但是不愿意和别人讨论,都喜欢单打独斗,我曾经想过把这个组拆散,但是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封校了,有同学回家了,所以情况有点复杂了,后来这个事情没有得到非常好的解决。


如果说是个别组,我也遇到过,但是大部分的小组只要按照他意愿的方式分组,然后给他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激励,一般是能够讨论起来的,如果讨论不起来可以想一下是不是激励措施不到位,或者难度要么太简单、要么太复杂。我每个星期小组讨论的结果包括排序的结果都公示,下周分数再累加。一个学期里大家会争先恐后的,比如这周超过那个小组了,他们会发出来庆祝的,说:“同学们,我们终于超过第四小组”,大家会发庆祝的表情。其实表面上可能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课他们好像不太介意,到第四次课、第五次课,他们慢慢开始介意起来了,他们觉得他们完全可以做得比别人好,有这么一个激励措施之后是可以带动起来的。





文稿整理丨王媛媛

编辑丨周玥

审核丨李斌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