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录|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刘铸永:“开展‘以学为中心’的三结合混合式教学”

教学发展 清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2023-12-16

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

6月10日晚,第四场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初赛培训通过雨课堂和大赛官网在线举办,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副教授、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获奖教师刘铸永,直播分享了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的思考与收获。超过1100名观众在线观看直播。


以下呈现刘铸永老师分享的部分实录,欢迎感兴趣的老师进一步交流讨论。

+ + + +


课程情况与学情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混合式教学设计我自己的一点体会。


先介绍一下我主讲的这门课程。《理论力学》是工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悠久、具有优良教风与学风的一门课程。在推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后,我们精心编著与完善了课程新体系教材,出版了一系列国家级规划教材。此外,我们的教学团队是依托力学基础课程的国家级教学团队,是一支优质的教学队伍。这是我们课程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我们要进行认真的学情分析。《理论力学》我上了两个班,一个是给“致远工科荣誉计划(船、机、电等)”大二本科生上的,这是一个小班。还有给工科大平台的,有时候八九十人,最多的时候两百多人。这是两类不同的同学,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不完全相同,“致远工科荣誉计划”的同学是我们交大最优秀的一批同学,希望培养所谓具有批判性思维、知识能力整合、沟通协作、多元文化、全球视野等等的同学。最终我就选了这样一个班参赛,因为它的特色更加鲜明。


接下来,我们就讲课程的教学目标。我相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然后再贯彻到具体课程的目标上,我们的定位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希望学生能够达成:第一,运用《理论力学》的经典分析和计算机辅助分析两种方法进行计算与分析;第二是三个能力的培养,具备对工程对象建立力学模型的能力,对力学模型分析的能力,判断分析结果正确与否的能力;第三,能够具备力学的逻辑思维方式以及解决复杂力学问题的素养;第四,希望具备科学精神、爱国情怀等等,这是对应人格养成。我们课程目标定位时,一个要具体,另外要跟自己学校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致。


接下来,课程面临的痛点。第一,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但课内时间不够;第二,因为课程本身用的数学理论特别多,以理论讲述为主,学生就觉得枯燥难懂,觉得特别难学,而且实践教学略显不足;第三,特别是针对我们这些最优秀的致远学院的同学,复杂问题的建模能力培养和高阶思维锻炼不足。


课程的理念与设计


我基于OBE的教育理念,对课程教学进行了重新的设计,主要是以学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是学生的效果,第二点应该以结果为导向,我自以为教得再好,如果学生没有学到,那肯定也是没有用的。第三点我们要持续地改进。这就是OBE基本的理念。具体组织的时候,我采用的是三结合的方式:教学内容上是理论学习跟实践训练相结合,授课方式上是课堂的讲授跟分组讨论相结合,教学形式上是线上线下相结合。


我们这个课程整体的设计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是将本团队多体动力学科研成果助力课程教学。我本人,包括我导师洪嘉振教授一直从事多体动力学的研究,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多体动力学的理论仿真的结果助力课程教学,我们也是国内首创将计算机虚拟仿真的原理和方法引入《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开发了国内《理论力学》计算机辅助仿真软件,就是《理论力学》求解器,打造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刘铸永分享


除了刚才讲的实践模式以外,我们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这个是前年无锡高架桥刚刚倒塌的时候,我们知道它倒塌的主要原因肯定不是断裂,我让学生分组建模,分析发生垮塌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解决的方案,这样就跟最新刚刚发生的一些工程实践、重大工程事故相结合。针对这样一些重大工程问题,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理论力学》知识进行分组的调研,从而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因为除了分析以外我要求他们提一个解决方案,这样还能培养学生力学的思维方式和工程的安全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实现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课程思政相结合的模式。


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到课程实施部分我们肯定要选一个教学单元来展示怎样组织混合式教学的。我们要尽量选一些最能体现课程特色的单元,我选择了“碰撞”。选了单元以后要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层面、能力层面、素质层面和专业情怀、科学精神等等。


课堂的组织方面包括课前的在线学习、课堂的评估测验和课堂讲授、课堂的评估测验、分组讨论、课后作业、课后评估,是这样一个有机结合起来的形式。在课前学习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安排他去看哪一个具体的内容,这要给他设置一系列层次不同的问题,他不是泛泛地把视频看一遍,而是引导着他一边思考一边学习。在课堂安排方面,先从碰撞问题导入,然后是在线学习成果的测验,然后是重点知识的回顾,然后是我们求解刚体接触问题的理论例题分组讨论,接着是讲一个航天器交会对接工程案例+课程思政,最后是一个理论的拓展。


接下来是课程的反馈与评估。反馈对应的是我们学校“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课堂有课堂的提问,还有慕课上的单元测试、平时日常的作业、项目作业、分组讨论、随堂的章节测试等环节进行多维度的学习效果的评估。在成绩构成上,是期末考试,还有在线学习、平时作业、项目作业,多元的成绩构成。


最后总结一下课程的亮点与特色。我这儿总结了三点:1、以学为中心,根据课程内容分层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展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高阶能力。2、科研成果助力课程教学,国内率先引入计算机虚拟仿真到《理论力学》课程,打造了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提高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3、引入了国内航天领域先进工程案例,春风化雨、润无无声式地融入了课程思政,实现了价值引领。


备赛建议


这里再讲一点备赛,我前面听了几位老师也都讲了,她们讲得很好很详细,我不赘述。我讲一点说课视频的录制,这个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大家肯定看这个比较直观,只有10分钟,而且最能展示你的特色。第一要凸显自己课程设计的特点,让别人一看就能记住你,有一个标签。第二要有情景代入,要有真实上课的感觉,我今天在这儿对着电脑干讲,就找不到这样的感觉。我当时怎么录的呢?后面这里其实是一个大屏,我站在大屏这里拿着激光笔,就像我在上课一样,下面有老师帮着录,我就当技术人员是学生一样,我就对着这样一个大屏在这儿讲,我觉得那样感觉比较好,一气呵成,能够一下就讲到底。今天在这儿我一个人看不到,我对着电脑讲,我觉得就很难有这样的效果。


谢谢大家!


交流


&

解惑


请问课堂实录如何有效地体现学生为中心?

这个问题非常好,怎样体现学生为中心?最简单地讲,如果老师只是在上面干讲,学生是被动地接受,那肯定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只有脑筋开动起来,你把这个调动起来了,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了他的学习效果。我刚才提到了,我们也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其实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我们是整个课堂的导演,我们要起到主导的作用,控制整个课堂。但是你要让学生动起来,不是被动地接受。我记得哈佛大学还是哪个大学做的心理测试,学生只是被动听的话,他的脑电波很平的,只有让他动手实践或者动脑,这样他才能活跃起来,他最活跃的是什么?他来教、他来讲,就像我们分组汇报的时候,这时候他的脑子最活跃,所以只要让学生都开动起脑筋来了,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怎样体现混合式教学呢?

我一开始组织的时候也讲了一些,因为混合式教学最显著的就是线上线下的资源相结合,我在这儿前面用到的线上资源,一个是我的慕课,有一部分基础的内容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参加慕课在线课程的学习,然后他来完成这一部分。还有一个线上资源,我们学生都是交大最优秀的学生,基本的素质比较好,可以让他去做一些文献的调研,因为要培养他的科研能力,这也是一个线上的资源。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其实用到了雨课堂,雨课堂特别好用,可以做非常好的互动,就是及时了解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


线上线下学时如何分配?

这是很好的问题,比如我一共64学时,20个线上、42个线下,有的老师这么分配的。其实要根据实际情况,根据课程的内容,我前面讲了我会分成不同的层面,每个课程不一样,有的课程可能是基础性的多一点,那你可以多分配一点,如果是提高、进阶的多一些那课下肯定要多分配一些,这个要根据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





文稿整理丨王媛媛

编辑丨周玥

审核丨李斌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