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实录 | 第二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宇超群:“线下突出骨架,线上丰满细节,探索混合式教学的创新路径”

教学发展 清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2023-12-16

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

6月24日晚,第八场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初赛培训通过雨课堂和大赛官网在线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副教授、第二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奖教师宇超群,直播分享了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的思考与收获。超过1000名观众在线观看直播。


以下呈现宇超群老师分享的部分实录,欢迎感兴趣的老师进一步交流讨论。

+ + + +


解读混合式教学的创新


大家好!全国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已经举办到第四届了,备赛的老师们都有一个疑问,就是混合式教学被大家反反复复说了这么多,我还能有什么创新呢?这个问题可以延伸到本次的分享,我们要按照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我的报告。


宇超群分享


第一个问题: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还能有创新吗?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什么叫做创新?我检索了一下定义,创新是指以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首先,创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2019年的时候,运用虚拟仿真平台的老师还不是很多,但近几年很多老师已经在应用了,所以创新有一个时间的相对性概念,过去是创新,现在可能就不是了;它也有一个空间的概念,对于小范围或者对于某一个学科类属于创新,或对于其他学科也有其他的定义。下面一个含义,创新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事业,创新以取得的成效为评价尺度。再结合我们今天要进行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我有几点想跟大家分享。


第一个,您必须先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才有可能创新。我最近在读一本书叫《未来问题》,这本书里面有一段话让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最大的问题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提出正确的问题。我们每一个参加比赛的老师,首先要问一下自己在这次大赛当中为什么要来参赛,自己的课程为什么要参加混合式教改。首先必须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甚至不止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才有可能创新。


第二个,什么是创新?创新有很多种方式,有且不限于方法的创新、元素的创新、路径的创新,甚至环境的创新。


第三个,创新可以引领行业或者是引领一部分人,当然也可以自我创新。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感受,我们可以立足自身的传统课堂进行脚踏实地的创新,慢慢地再去影响更多的人。大赛组委会老师非常重视的一个环节,就是您的创新一定要有成效,如果创新只是一个idea,只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没有付诸实践,或者付诸实践之后效果并不好,没有获得学生端有价值的正向反馈,说实话这个也不是创新。


学情分析与改革目标


宇超群分享


由此,进入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关于我们《现代测量学》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的一点心得体会。这门课程是我们专业的入门课程,学时数也蛮多,主要特点包含两大块,一块是校内授课,另外一块是野外数字测图综合实习。可以看出来实践占了很多学时,理论50学时里还包含16学时的校内实习时间。我们这门课程的目标层次还是非常分明的,学生没有系统学过测绘类的知识,我们的知识目标是希望他能够建立测绘科学与技术的整体观念,最重要的还是掌握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图的基本理论。能力目标是希望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测绘技能,熟练掌握野外地形测图的方案设计、测图流程等技术,不仅掌握技术还要掌握测图的思想;素质目标是希望他们从踏入这门课的课堂开始,一直到从事测绘事业,往后都要有真实、准确、细致、及时的业务作风,提升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自豪感。


再来看下我们的学情。通过我们这几年在每一次上课之前发的问卷调查,我们简单地得出了几点结论,这个时期的学生有哪些特点。第一,他们对专业学习有热情。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专业是什么样,将来要怎么去在专业上做得更好,他们的热情非常高涨,但认知偏浅。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课很多,还有很多其他的任务,导致他们碎片化时间很多。对于我们布置的前面学习的任务或者课前的预习任务、课后的作业,有些同学疲于应付,这是我们发现很常见的现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主学习能力偏弱。学生高考考入到我们学校之后,我们管理得很严格,往往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求也很严格,以至于总是有人去驱动他们学习,导致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偏差。怎样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很大程度上要去解决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他们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90后、00后都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他们一般在家里干得活也比较少,动手的时候也不是特别多,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低头学习,所以动手能力比较差。而且他们对传统的技术方法兴趣不大,但对于在计算机上敲敲打打进行网络互动的兴趣非常浓厚。


根据前面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程特点以及学情分析,我们总结出来《现代测量学》在传统教学过程当中有这样一些痛点:第一个,实践学时越来越短,第二个,理论实践相爱相杀,第三个,传统技术不惊不喜,第四个,团队合作有利有弊,第五个,疫情冲击时断时续。这五个痛点就是我们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因。


宇超群分享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解决传统课堂灵活性差,师生了解不足的问题;第二个,就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动机不足,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问题;第三个,解决动手实践偏弱的问题;第四个,解决他对传统测量技术认识不足、兴趣不高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你的依据是什么。首先就来谈一谈教育理念,高校老师接触到的教育理念非常多,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利用呢?我们大家可以寻找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会做的事情跟哪些国家的政策或者教育思想恰好非常符合。比如在课程思政的概念出现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课程内容当中为什么只是讲述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术,我们能不能跟学生谈一谈理想和人生,有了课程思政的政策或者国家的大政方针出现以后,跟我心里的想法和教学的冲动非常吻合。我们很多老师为什么要进行教改?就是我们希望改变传统高校课堂上学生兴趣度不高、收获感不强的问题。课程思政很重要,不管是什么形式的教学过程,我们如果能把这个科学的美,专业的美和我们对生活的热爱都表现出来,这个课一定很生动。


第二个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我们怎么在教学中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或者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呢?在我看来,混合式教学更符合现代教育技术当中以学生为中心,被我们广泛认同而且进行反思和教改的一个驱动的理念。它使我们教师的引导性作用更为突出。


第三个理念,就是理实融合。理实一体化的深度融合是我们课程改革的方向。什么叫理实一体?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在理论中融入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中也要强化理论学习。


另外,就是教无定法,教学有方,对于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授课环境和不同的授课内容,老师们都应该有灵活的应对方式。不能为教而教,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一定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的本质为中心来进行改革。这是我的理念。


另外,我们混合式教改的依据,还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的课程资源比较多,有线上慕课、资源共享课、军职在线慕课,还有在线仿真实验环境、半实物仿真地形测量模拟训练系统等等。


如何进行混合式教学


下面就来说核心内容:怎么做?我主要要围绕“线下突出骨架,线上丰满细节”这句话来实施。我们这个课程内容非常多,知识点非常繁杂,如果我们在线下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给学生满堂灌,学生会消化不良。因此,我们在线下上课的时候要把本节课的知识逻辑、知识点的地位和一些重难点问题,还有上下节的关系一定要说清楚。而在线上自主学习环节,也就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这样一个环节,是他进行丰满细节的最佳时机。很多细节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来进行建构,跟线上的突出骨架来进行很好的互补。


宇超群分享


具体做法怎么做?首先是主要策略,分成三层,学情分析和课程痛点放在上下两层,中间的黄颜色就是怎么去想。课程内容繁杂,我们也要给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内容设计环节还是这四大块,基础知识、基本手段、两大流程(控制测量和地形测图),然后我们把所有的内容具象为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图的大项任务,把这个任务一开始就抛给学生,我们要学这门课了,学完这门课之后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就要去完成这样一个大型的任务。


知识体系上他们有了大概的分层以后,就有助于下一步我们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了。过程方法就是搭建了一个积木式的教学活动构建,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不是都完全按照一个流程来,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情况,灵活地来搭建积木。积木有哪些块呢?比如说有线上的知识讲解、线上的在线技能训练营,线下有研讨、实践、思政、重难点释疑,这个积木我们老师想怎么搭都可以,这也是我们混合式教学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创新,这是一个方法的创新。


那课程思政怎么融入这个过程呢?我们做了课程思政的实施指南,又建立了《现代测量学》课程思政的案例库。这个案例库是动态更新,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往里补充,这些就支撑了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比较灵活地进行课程思政。


宇超群分享


再看具体的流程。我进行混合式教改的时候,对BOPPPS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后来我们很多做法恰好跟BOPPPS的实践策略非常吻合,比如我们分成课前、课中、课后的环节,在课前我们进行知识理解、学情分析和课程导学等。这是我们问卷调查的内容,问大家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没有接触过雨课堂,这都是学情分析,还有问卷调查。还有我们在每一节课之前把学习目标、预习内容、重难点内容、教学方法等等做成一个导学单发给大家。课中,首先会有一个知识前测,我主要用的雨课堂,根据大家的回答情况,我会调整我后面讲课的重难点。利用虚拟仿真平台,我们就把实践课和理论课融到一起,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听理论的过程中就可以和实践结合起来,实现质疑、反思、探究、体验的过程。课后知识点方面继续通过线上慕课继续加强,也可以在实践环节通过虚拟仿真平台进行加强,还有知识后测,总结提升等等环节。


到底做得怎么样?评价和反馈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主要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个环节。教师评价环节有很多方式,比如慕课平台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总结,这是预习阶段;还有课中阶段,通过雨课堂进行学习数据的获取分析,还有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进行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课后通过在线作业、在线测验等进行教学效果分析。还有学生评价,我们有很多团队合作的环节,从而非常重视学生评价,我们会让学生互相出考题,让学生进行互评,根据互评的结果以及组内互相评价的结果,我们会根据他的参与度和小组成员对他的评价进行客观的打分。


总结一下,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沉浸式的教学环境,有效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结果也是非常好。同行评价也是非常好。一定程度缓解了课程的痛点。


下一步是反思与展望。现在进行下一步教改的主要困难有几个方面。1、我们学校的学生确实自主学习时间受限,这不是我个人能够去解决的大问题。2、我们对学情的了解太过于表面,比如我们的问卷分析还不够科学,我们对学情缺乏个性化的了解。3、我们课程教学设计还缺乏教改的勇气,可以大刀阔斧重塑,可以把课堂时间更大力度地还给学生,我们敢不敢这么做,我们有没有勇气去这么做。这是我们都要思考的问题。


参赛心得


最后,分享一点我自己参赛的心得体会。首先一定要首先深挖课程痛点,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再来进行教学思想的提升,找到引领你教学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再把课程内容按照你的教学思想进行重塑,根据你现有的资源进行资源的配置,搭配灵活多样的教法,进行科学的评价。整个过程当中,你的痛点和最后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对应起来,你的资源配置也要跟得上你的理念。总之要逻辑严密、前后对应,而且在整体完成以后得到出了结论,还要善于分析、举一反三,是不是只有这一个模式才能解决你的问题,你的模式是否可以更灵活,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希望每一个想要参赛的老师或者想要在课堂上掀起一些美丽浪花的老师,都能够从问题开始,一个一个把它击破,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谢谢大家!


交流


&

解惑


课上小组研讨如何开展呢?

课上小组研讨围绕具体问题来开展。我们有些问题会抛给他,让他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方案的设计。我们在大比例尺数字测图当中,我们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怎么做,每个小组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之间有角色和分工。


教学成果如何?

我就以这学期来说,因为这学期我们所有的班都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改革,所以没有对比班。这学期我们带的本科班的积极性非常高,这学期《现代测量学》的成绩平均都是90分了,以前70分-80分的都很多。一个是学生对我们的认可,我们很多方式他们接受了,他们也很努力,我们这学期的成果还是比较显著。


怎么做到质量控制?

是这样的,我们课程组的老师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不希望班和班之间的分数拉得太大,因为我们的学生可能性质跟地方院校性质不同,他们的分数跟将来很多东西都是挂钩的,比如一个课程组约定好要一起去辅导,辅导到什么程度,不要让他们之间觉得竞争压力特别大。我们备课的时候都是大家统一。可能我们学校的情况还是比较特别。





文稿整理丨王媛媛

编辑丨周玥

审核丨李斌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