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德眉资联手出台26项措施 今年都市圈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提高至90%
今年内,成都都市圈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预计将提高至90%!
这是记者从刚刚印发的《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上获悉的。据悉,成德眉资四市将以市场主体和群众获得感为基本评价标尺,破除企业、群众跨区域办事创业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建设投资贸易便利、行政许可便捷、要素获取容易、政策公平稳定、法治保障完善的都市圈营商环境,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区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四川开局起势、落地见效。
01三年目标 瞄准“国际竞争力”
关于成都都市圈营商环境建设的目标,《方案》定下了三年内的具体要求。
到2021年底,都市圈整体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水平差异缩小,涉企事项指标差距缩小至30%以内,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达到30%以上,全程网办率提高至90%以上。
到2022年底,都市圈整体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水平趋于一致,涉企事项指标差距缩小至15%以内,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达到50%以上,全程网办率提高至95%以上。
到2023年底,都市圈整体营商环境全面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水平基本一致,涉企事项指标差距缩小至5%以内,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达到80%以上,全程网办率提高至100%。
0226条措施 直指“无差别服务”
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共享共用、统一标准规范促进跨区通办、共建投资环境促进公平开放、破除行政壁垒促进要素流动、强化法治保障促进联合监管……记者看到,围绕实现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的建设目标,《方案》从五个方面着手,制定了26条具体措施,力争都市圈内营商环境“无差别服务”,将成德眉资四市打造为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区域。
其中,在交通方面,《方案》要求加快项目建设,构建都市圈轨道交通半小时通勤圈、都市圈公路一小时通勤圈。规划建设德眉资动车所,探索推行动车“月票制”,在都市圈毗邻区市县持续开行跨区公交,推进公交卡一卡通乘、一码通乘、优惠共享和跨市域多场景应用。高质量建成投用天府国际机场,提升双流国际机场运营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两场一体”运营。
在公共服务方面,《方案》将统筹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建设成德眉资数据资源共享专区,实现公共管理、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空间地理等领域信息同城化,推进电子证照全面应用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记者了解到,《方案》要求成德眉资共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按照“一件事”标准,将企业开办环节从5个整合为1个,企业开办所需提交材料精简至5件以内,时间压缩至0.5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首套印章免费刻章和寄递服务等措施,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同时,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全面提升“一网通办”的能力,实现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100%“网上可申请”、100%“按时办结”、90%以上“全程网办”、90%“一窗办”,简易事项100%“马上办”,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减少6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还将推动不动产登记同城化。在2021年底前,一般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将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一般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抵押注销登记即时办结,企业间存量非住宅转移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
根据要求,四川省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框架下的成立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营商环境专项合作组,将定期和不定期开会研究解决四市营商环境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障《方案》顺利实施。
(一)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共享共用
1.共建便捷畅达交通圈。加快成达万高铁、成自宜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推进都市圈“两环三射”轨道交通骨干项目,构建都市圈轨道交通半小时通勤圈。规划建设“3绕17射”高速公路网,推进城市轴线和快速通道建设,滚动推出打通交界地带“断头路”行动计划,构建都市圈公路一小时通勤圈。规划建设德眉资动车所,继续优化动车开行方案,探索推行动车“月票制”,在都市圈毗邻区市县持续开行跨区公交,推进公交卡一卡通乘、一码通乘、优惠共享和跨市域多场景应用。高质量建成投用天府国际机场,提升双流国际机场运营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两场一体”运营。
2.统筹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交界区域电网主网架建设,实施成都新津、德阳南等500千伏及配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共同推进跨区域电源电网相互支撑。推动毗邻区域天然气管道联通。完善交界区域相关公用设施规划衔接和重大项目选址协商机制,协同推进邓双环保发电厂等重大环保公用设施建设。协同推进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共享超算中心平台资源和成都智慧治理中心平台建设、“城市大脑”智慧场景应用经验,协同建设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城市大脑集群。
3.推动数据信息同城共享。依托省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成德眉资数据资源共享专区,实现公共管理、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空间地理等领域信息同城化。依托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信息系统整合或对接,优化政务流程,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4.推进电子证照全面应用。市、县政府全面完成电子印章申请、制作和授权,完成电子证照模板制作和绑定。办理政务服务业务时,对营业执照、不动产权证、食品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许可证、取水许可证、危险废弃物经营许可证、辐射安全许可证等证照,原则上通过系统平台实现共享,不再要求提供实体证照。丰富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明确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社保卡、律师证、学位证书、学历证书等高频证照亮证应用场景,扩大电子证照应用范围。
5.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推进医联体建设,开展医院托管领办、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多形式合作;推动远程医疗服务,逐步实现都市圈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结果互认。促进医疗保险关系四地无障碍转移,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分类取消异地就医提前备案。实现门诊医疗、门诊特殊疾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及大多数医保经办在四市区域内无差别办理。深化社保卡应用,促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关系四地无障碍转移。促进成都优质教育资源延伸服务至德眉资三市,共建教育八大共享平台。开通四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实现四市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互联互通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开展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工作,推进区域内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标准、服务标准和照护需求评估标准互认。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支持租赁住房发展两项改革试点,以及四市区域非缴存地购房有关公积金贷款措施落地等政策协同。
(二)统一标准规范,促进跨区通办
6.推进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依托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规范政务服务事项名称、法定依据、办理时限、申请材料等,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实现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制证等环节全流程在线办理,全面提升“一网通办”能力。实现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100%“网上可申请”、100%“按时办结”、90%以上“全程网办”、90%“一窗办”,简易事项100%“马上办”,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平均减少65%以上。深化市、区(市)县两级政务大厅“综合窗口”改革,大厅入驻事项100%授权到位。各级政务服务实现“好差评”全覆盖,好评率99%以上,主动评价率60%以上,差评按期整改率100%。完善“成德眉资通办”专区,推进全域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异地可办”事项逐年提升至30%、50%、80%以上。推动四市12345服务热线系统互联互通,全面实现全域“一键咨询”“信息共享”“服务联动”。
7.共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按照“一件事”标准,将企业开办环节从5个整合为1个,企业开办所需提交材料精简至5件以内,时间压缩至0.5天。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首套印章免费刻章和寄递服务等措施,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常态化运行“成德眉资一体化企业登记绿色通道”,逐步扩大业务办理范围。共同深入推进 “证照分离”改革,允许企业“一照多址”。推进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拓展适用范围,将公告期缩短至20日。
8.推动不动产登记同城化。全面优化业务流程,规范要件标准,压缩办理时间,全面实现登记、交易、税务“一窗受理,并联办理”。2021年底前,一般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一般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抵押注销登记即时办结,企业间存量非住宅转移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以内。推进不动产登记向银行、社区延伸。实现不动产抵押登记、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商品房预售或抵押涉及的不动产预告登记等四市通办。全面实行水、电、气业务与不动产登记联动办理。试点开展具备条件的新建商品房项目“交房即拿证”服务。
9.共同优化纳税服务。全面推进“一门、一窗、一次”办税。推进办税服务厅整体进驻政务中心,实现涉税事项“应进必进”。2021年,实现80%以上事项“一窗”受理,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将纳税时间压缩至100 小时以内,2022年、2023年进一步优化、压缩。优化完善电子税务局,实现所有税费种类申报100%“网上办”,网上申报率达99%以上,非接触发票领用比例达90%以上。全面落实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提升留抵退税便利化水平。全面推广无纸化电子退税申报,压缩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至5.5个工作日以内。常态化运行成德眉资税费票证寄递中心,缩短发票配送时间。
10.共同优化用水服务。将企业给水接入业务流程压缩为2个环节。压减供水企业办理获得用水耗时,无外线工程减为4个工作日内,有外线工程减为9个工作日内;符合用水工商业用户小型接入工程行政审批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其他类型接入工程行政审批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逐年实现给水接入DN50以下的非居民用户无外线工程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对不属于“两高一剩”项目的中小微企业,完成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的给予节水奖励。建立水价定期校验机制、供水价格联动调整机制。探索实施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免办施工临时排水许可。
11.共同优化用电服务。压减高压客户办电为4个环节,低压客户办电为2个环节。压缩高压单电源普通用户平均办电时间至16个工作日以内,低压项目办电时间至6个工作日以内,具备直接装表条件的办电时间至3个工作日以内。由供电企业承担省级及以上各类园区(园区内的居民住宅小区客户、临时用电除外)、电能替代和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等项目红线外接入工程投资。高压接电成本中市政公用设施赔偿费设施重置价为100%。实现成都都市圈范围内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持续升级城市配电网网架结构,中心城区、市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分别压减至1小时、2小时以内。
12.共同优化用气服务。用气报装办理流程精简至2个环节、资料压减至2项。非居民用户从申请至通气,小微工程不超过4个工作日、其他工程不超过6个工作日(不含外线工程审批、施工等时长)。建立完善非居民用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指导燃气企业对重点工业用气大户实行优惠;推进输配价格改革,降低部分区域偏高的配气价格。探索统一都市圈用气价格的方法途径,整体提升成德眉资区域的燃气服务水平。
(三)共建投资环境,促进公平开放
13.共同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全面梳理工程建设、医疗、体育等领域准入事项,明确事项名称、申请条件和材料、办理流程等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清理对企业资质、资金、股比、人员、场所等设置的不合理条件。优化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准入环境。针对数字经济领域市场准入事项数量多、条件高、手续繁等问题,研究提出放宽数字经济领域市场准入的改革措施。统一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落细落实,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14.共同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推进全流程在线审批,实现社会投资项目审批用时80个工作日以内、园区内工业仓储及配套设施项目审批用时50个工作日以内、小型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用时20个工作日以内。开展“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推行产业园区内工业、仓储及生产配套设施等项目“容缺后补”机制。取消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施工图审查,实行施工图设计告知承诺制、设计人员终身负责制。实现社会投资小型仓库、厂房等工业类建设项目全过程一站式办理。将建筑工程竣工规划核实和土地核验合并为一个验收事项。全面推行“多测合一”,实行“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建立测绘、图审等中介机构资质、成果跨区域互认机制,实现中介机构跨区域开展业务。全面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网上申报、限时审批、网上发证,申请人全程网上办理。
15.共同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细化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机制,推行部门政府采购意向公开。推行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2021年底前在全域全面推广网上竞价及电子商城,2022年底前适宜电子化采购的集中采购项目实现全面电子化采购。督促采购人依法及时确定采购结果,除法定允许暂停情形外,实现在3个工作日内确定采购结果;对于满足合同约定资金支付条件的,应当自收到发票后30日内将资金支付到采购合同约定账户。
16.推进招投标跨区合作。全面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推进各行业领域项目全流程电子招投标。消除招投标过程中对不同所有制和区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保障不同所有制和区域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进银行保函、保险保函、担保保函在工程建设招标领域的全面应用,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没经国务院批准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涉企保证金项目。建立跨区域招投标活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以及有效的投诉举报等权利救济机制。常态化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信息跨平台公开、评标专家库一库共用、异地远程评标和在线监督,持续扩大异地远程评标应用面。
17.共同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度。进一步精简单证,提高电子化程度,优化通关流程。积极推进“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提高“提前申报”比例,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推行进出口货物“先放行后改单”“先放行后缴税”“先验放后检测”。推进电子业务办理,实现场站、承运人、“货代”等相关主体间信息及单证共享和无纸化流转,推进提货单无纸化改革。提高非侵入式查验比例。持续规范口岸收费,完善目录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口岸基础操作服务监管协作机制和清理口岸收费联动工作机制,持续实施政府补贴口岸基础操作服务。推动“互联网+保税”监管,优化重点优势产品监管服务,在具备条件的区域,推广关税保证保险等多元化担保方式。
18.促进民营企业公平参与竞争。各地各部门严格按照《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的规定,切实加强对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政策措施的审查,确保应审尽审,防止有违公平竞争政策措施的出台。反垄断执法机构要重点关注民营经济领域的垄断问题,加强对垄断行为的执法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处理情况。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民营经济领域的监管和指导,畅通民营企业公平竞争问题反映和举报绿色通道,切实维护本行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继续依法依规全力化解民营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对拖欠账款行为进行约束惩戒,扎实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积极缓解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难题,推动建立民营企业权益受损救助补偿机制。
(四)破除行政壁垒,促进要素流动
19.提升区域资金获取便利度。分类分层建立全面覆盖的银政担、银政风险分担机制,鼓励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微企业加大放款力度,推动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推动建立贷款全流程限时机制,清理规范不合理和违规融资收费,清理不必要的“通道”“过桥”环节。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优惠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推动银行机构创新循环贷款产品,支持企业多次提取、随借随还、循环使用贷款额度。强化无还本续贷机制,推动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产品,切实降低企业贷款周转成本。推动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依托天府信用通平台,推动整合成德眉资金融信用信息服务资源,打通政府和银行间信息壁垒,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对开展中小微企业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的保险机构进行风险损失补偿。支持成德眉资四市优质小额贷款公司跨区域开展业务。
20.推进区域土地要素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四市建设用地指标统筹使用机制,优化调整建设用地布局。建立同城化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协同保障机制,建立完善都市圈产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向四市倾斜,加大城市空间供给。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建立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建立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健全完善全程监管机制,创新使用方式,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进一步延伸成德眉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扩展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实现产权公开跨区域流转。
21.推进区域技术要素市场改革。搭建公共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开展公共数据市场运营服务。建立成德眉资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机制,对科研成果在都市圈范围内交易、转移、转化给予同等支持;继续落实《成德绵眉资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实施方案》;深入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等改革试点。
22.推进区域人才要素改革。建立重点企业和新签约落地项目用工保障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建立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中心。每年度编制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企业人工成本相关资料供企业参考。持续加强用人单位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的指导,加大惩治欠薪力度,积极开展保障职工工资支付情况督促检查等工作。指导企业加强用工灵活性,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全面推动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完善职称证书、高层次人才评价互认机制,支持德阳、眉山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联合举办区域性重大招才引智活动,相互开放人力资源市场。
(五)强化法治保障,促进联合监管
23.强化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实现一审审结的知识产权民事诉讼案件的平均立案时间缩短至2个工作日以内;将知识产权简易案件平均审理周期效率提升10%;及时向社会公示涉及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示时间统一提前至7个工作日内。制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举报奖励办法等政策规定;支持企事业单位、个人知识产权创新创造,对荣获中国专利奖、中国商标奖的,给予市级配套奖励;建立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成都运营中心。四市分别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工作站20家以上;继续提升非诉纠纷解决机构覆盖面,提高非诉纠纷解决机构数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力度,给予贷款利息、评估费、担保费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深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跨区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全面落实《成德眉资地区知识产权跨区域保护协作协议》;推动构建成德眉资知识产权保护协同、纠纷解决协作、交易流通、成果共享体系。
24.优化区域合同执行效率。除法定事由延长审限和中止审理外,四市民商事案件审理时间均压缩至90日以内。建立健全“前台简案快审+后台难案精审”案件繁简分流模式,深化诉讼后端辅助事务集中处理模式,实现文书全流程集中送达。完善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实现所有程序事项一次性告知、阶段文书一次性送达、询问事项一次性解答;建立简案即时履行一站式执行平台。精确量化每项裁判结果所对应的诉讼费用,禁止单项上诉全盘收费;及时向胜诉方退还预交诉讼费用,到2023年,力争商事诉讼费用总和占索赔金额比例下降至5%以内。拓宽网上立案通道,实现当场立案率不低于90%;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达到90%;没有财产属于“执行不能”的案件100%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合格;案件公开率达到99%。全面推进庭审直播常态化,加大执行信息曝光力度,完善执行曝光、执行惩戒及执行终本案件公开机制。协同实施执法监管,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持续协同法院攻坚“执行难”。完善微法院功能,在全域推广“天府市民云APP”诉讼服务端口、“微信送达小程序”、“移动微法院”等诉讼服务平台。探索金融、司法协同发展模式,深化与金融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共商协作,完善金融审判和风险防范机制。
25.简化区域破产案件审理程序。实行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模式,推动破产案件“简案快审”,对适合整体进行简化审理的破产案件力争6个月内终结破产程序,全面推行1年以上未结案案件按月“过堂会审”。全面实行破产案件网络公告,实现公告“零费用”;实现财产信息最大程度披露、竞价最大程度充分。建立预重整机制,简化办理破产流程,提高重组成功率。统一构建跨地区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域破产管理人的作用,加强在办理破产方面的司法合作服务保障、协调联动和经费援助,实现信息共享和案件审理深度协作。统一四市担保财产处理以及破产财产界定方式和相应处置措施,在保护债权人的同时,降低法庭费用。优化“执转破”机制,强化“三无”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加强案件筛选、甄别,提升“执转破”案件的移送效率。
26.实施区域市场联合监管。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成德眉资双随机“同机制、同清单、同标准、同流程”一体化建设,实现对“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覆盖率100%。探索创新监管标准和模式,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联动机制,强化监督执法信息公开,监督执法信息公开率100%,促进区域联动监管和协作,依法协同打击违法行为,共同维护区域市场秩序。共同制定“红黑名单”、信用奖惩目录清单、奖惩措施清单并进行动态管理调整,对信用主体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依托省、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推动四市随机抽查结果数据共享,分析运用。
文:陈星竹
编辑:陈星竹 周宇斌
审核:何亚军 戴雪峰
成德眉资同城化又有新动作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眉山医院正式授牌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