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一颗“红铆钉”,温暖一座城
“我来帮您提行李。”
“候车大厅往这边走!”
“去西站您到西南角换乘1号线就行。”
“包裹破了,我来帮您加固。”……
天津地铁的“春运时间”,处处都有“红铆钉人”忙碌的身影。这支由天津地铁“红铆钉”志愿服务总队成员组成的“暖心服务小队”,始终坚守在地铁各个站点,为广大旅客、市民提供最暖心、优质的志愿服务。寒冬时节的春运,因这一抹红色而让人倍感温暖。
天津地铁“红铆钉”志愿服务总队由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党团员及社会志愿者组成。现有志愿者近9000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90%,是一支年轻、热情、充满活力的志愿队伍。
天津地铁“红铆钉”志愿服务总队负责人赵伟年说:“红色象征着热情和温暖,铆钉代表我们每一名志愿者就像地铁轨道上一颗颗铆钉,把自己牢牢地钉在志愿岗位上。”
除了春运,“两会”、夏季达沃斯、大型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等重点时期,“红铆钉”都会坚持开展志愿服务保障。
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差,放学后成群结队在地铁站内追跑打逗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发生过一名学生被同学不慎推进列车与站台间缝隙的危险事件。为此,“红铆钉”专门策划了“地铁知识进校园”活动。
“刚开始很多学校不认可这种方式,将我们拒之门外,后来几经走访,最终在鞍山道小学试点讲了首堂课。”课上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解了乘坐地铁的基本常识和地铁站各类标识,特别对乘坐地铁的不安全行为进行了警示教育。课程反馈出乎意料的好,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通过口口相传,不少学校慕名而来,主动找“红铆钉”约课,后来还有不少学校把地铁安全课作为新生入学必修课。“有一次乘地铁,我看到一个孩子拉着家长的手说:‘我们排队应该站在黄线外两侧,要先下后上。’”赵伟年欣慰地表示,“这种‘小手拉大手’的场景会让我们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也激励着‘红铆钉’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方式,让地铁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提升公众文明乘车意识。”
在“地铁知识进校园”活动基础上,“红铆钉”将志愿活动延伸进社区、企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进三送”活动,即进社区、送服务,进校园、送关爱,进单位、送文明。根据地铁站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
车站周边居民区多,“红铆钉”就推进地铁知识进社区;车站周边企事业单位多,就开展文明乘车进单位;车站周围有养老院,他们就走进养老院,陪老人们聊天、表演节目;车站周边有自闭症儿童的学校,“红铆钉”就和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画画……
志愿“1+1”打通“最后一公里”
“红铆钉”积极与火车、公交、长途汽车、机场等单位结对,为行动不便的旅客提供旅程“一站式服务”。“坐轮椅的乘客从地铁转高铁,我们会提前和高铁站的志愿者取得联系,将乘客送到高铁站,再由那里的志愿者送上高铁,能切实解决乘客‘最后一公里’问题。”
近日,“红铆钉”与南开区团委共建志愿服务基地试点项目,实现志愿者“双报到”。南开区各街道、委办局志愿者走进附近地铁站,“红铆钉”则走进社区,打造志愿服务“共同体”。由地铁搭台,以南开区为试点,逐步完善区域化志愿服务。“我们的目标是把志愿‘1+1’延伸到全市范围,与更多的社区联动,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组织共建促进优势互补
今年适逢残运会、特奥会,届时会有部分残障人士乘坐地铁出行。如果志愿者不能熟练掌握手语,遇到聋哑人怎样提供帮助?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红铆钉”尝试与“手语联盟”接触,依托其资源优势开展志愿者手语培训。之后,经“手语联盟”介绍,市残联委派聋人学校的老师为志愿者代表做更专业的培训。
通过手语培训,我们‘红铆钉’中出了不少手语小达人呢!由这些“小达人”每天教其他员工几个简单的服务手语,就能让‘红铆钉’更好地为聋哑人服务。
此外,“红铆钉”还与“天津交通广播1068帮帮团”建立互通消息机制,几年来帮助很多走失、离家出走的老人、孩子和家人团聚。“有一次我们在西青大学城站发现一位走失老人,借助1068帮帮团的宣传,我们很快就与家属取得了联系。”为更好地提供志愿服务,“红铆钉”还与天津“高铁玫瑰”、公交8路车队、天津航空等组织或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实现志愿资源共享最大化,助力新时代志愿活动持续发展。
临近过年,家家户户都在“忙年”,但“红铆钉”们的“暖冬行动”却从不停息。“我们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参加志愿工作的,谁都没有怨言,大家甚至比着干、抢着干,都把服务‘暖冬行动’当成自己的事,虽然苦点累点,但乘客的一声谢谢,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的讲话,也给了“红铆钉”们莫大的鼓舞,“以前我们志愿工作的平台比较窄,公众对志愿者工作认可度也不高。现在全社会都开始重视我们的工作,也有更多的团队、个人主动加入志愿者群体。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就像是一剂强心针,大家劲头都更足了。”赵伟年告诉记者。(天津支部生活 刁云鹏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