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点亮莘莘学子的信仰之灯——记“最美奋斗者”王辅成

中国纪检监察报 文明天津 2022-04-25


图为王辅成在备课

有一种选择叫立德塑魂。三尺讲台上,他通过宣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青年一代树立道德坐标、找准人生航向。25年,1500多场,听众约40万人次。

有一种追求叫知行合一。他深信身教重于言教,累计4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见证着这位老党员、老教师的人生信仰:身体力行,无私奉献。

有一种誓言叫不忘初心。从青年到老年,他未忘来时路、矢志永不渝。“把一切献给党”是这位长者无悔的追求。

他就是“最美奋斗者”——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之一,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王辅成。


立德塑魂 为年轻人导航


清瘦的面庞、花白的头发,已近80岁高龄的王辅成,至今仍活跃在宣讲台上,把“帮助更多年轻人树立起道德的坐标”当成晚年最崇高的使命。以前,王辅成平均每年宣讲50场左右,近年来几乎增加一倍,2018年至今年11月,他已宣讲了165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梦想从来没有如此之切近……让我们所有青年学子,都以奋斗者的姿态,迎接这美好一天的早日到来!与大家共勉!”每当站在讲台上,王辅成总是挺立如松,抑扬顿挫,理论知识、经典故事信手拈来,引用的话能说出原文出处,有的甚至能精确到第几页。一场宣讲两个多小时,往往需要三万多字,他却从来不靠讲稿、课件,还能常讲常新。

王辅成并非天生记忆力超群,只不过,他比一般人更勤奋、更坚持。熟悉王辅成的人都知道,之所以能在三尺讲台上做到口若悬河,完全是靠他数十年来的日积月累。早在上学时期,王辅成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即使是退休后,他仍坚持每天学习数小时。

从古文经典,到马列著作,从哲学历史,到文学艺术,从人生格言,到名人语录……勤奋学习已经成为王辅成雷打不动的生活方式。每天早起用两个小时学习背诵预定篇目,下午阅读及摘抄,晚上再温习以前读过的书籍和读书札记,这些习惯他保持了60多年。“不下这样的功夫,做到脱稿演讲是不可能的。为了真正打动学生的心,你得把准备这个苦事看成一件乐事。”王辅成说。

对自己的宣讲,王辅成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三度”——高度、广度和深度,还要有“三性”——科学性、知识性和艺术性,更要有“三绝”——“凤头、猪肚、豹尾”。“凤凰是百鸟之王,演讲开头要引人入胜;猪的肚子丰满,讲的内容要丰厚充实;豹的尾巴像钢鞭一样,演讲结尾一定要短促有力,或振聋发聩、或余味无穷。”他说。

实际、管用、有效,是王辅成对宣讲的追求。融会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正确的理念恰当地融入诸多古今中外经典故事中,让听众在细品慢嚼中回味绵绵余香,是宣讲的最大特色。他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需要选择讲题和事例。他讲过的故事,有苏格拉底的最后遗言,有毛泽东的衣食住行,有长征路上军需处长的舍己为人,有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津贴风波……

在天津工业大学的一次宣讲结束后,一名大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跑上讲台,给了王辅成一个大大的拥抱。“您讲得太精彩了!让我的人生又开了一扇窗。”

天津大学毕业生高一歌在给王辅成的信中说:“听过许多人的演讲,可是没有一次像这样几次欲哭。您的真心、赤子之心,对人生的信仰,给我强烈的心灵冲击和共鸣。”

天津师范大学的新生入学第一课,总会邀请王辅成来讲。很多学生听完后,写下人生中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

25年来,从天津到河北、河南、北京等省市,每次宣讲结束,会场里的灯光逐渐暗下,望着年轻学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和迟迟不愿离去的身影,这位老者的脸上总有一种战士凯旋的自豪。

当被问及为何坚持义务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5年时,王辅成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我们不去讲,谁去讲?这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天职,我们不仅要讲,还要大讲、特讲、理直气壮地讲。有的老师认为思想政治课难讲,我想找找原因,啃啃这块‘硬骨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年轻人寻找到人生的航向。”

如今,老人播撒下的种子,早已收获一片绿洲。他的很多学生走上讲台,成为新一代的宣讲者。


知行合一 最崇高的追求


与其说王辅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得好,不如说他践行得好。他给自己提出这样的标准:在共产党人的词典里,奉献就意味着人民高于一切,无私奉献是共产党人最崇高和永恒的追求。这位老党员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早已把信仰、忠诚、奉献与善良当成了诗和远方。

在19年的中学教学生涯中,无论是担任语文老师,还是担任副校长,王辅成始终给自己定下每天12小时的工作计划:早晨7点到学校,打扫教室卫生、为学生讲课……他经常忙到很晚才回家,被师生们称为“可爱的勤快人”。

1982年,王辅成被破格提拔为天津市环卫局副局长兼党组副书记。他严以用权,时刻告诫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公休日,王辅成会和环卫工人一起推着小推车,带着粪勺,到公共厕所淘大粪、清理社区卫生死角。在他和干部职工的努力下,一些垃圾成堆的区域恢复整洁,不少环卫顽疾得到清除。

在天津市环卫局工作期间,王辅成负责单位的福利房分配工作。尽管自己在局级领导干部中的住房条件最差,可他首先想到的是优先帮助那些住房条件差的普通职工。一套又一套福利房分出去了,他从大家乔迁新居的喜悦中分享到了快乐。直到75岁高龄,王辅成仍居住在一套位于六楼的老房子里,楼内没有电梯,房屋面积仅有38平方米。2016年初,由于老伴儿的健康原因,他才在儿子帮助下搬进有电梯的新房。

谈到数十年居于陋室,王辅成常说:“当领导的,身教重于言教。在利益面前,让一下、退一步,比说教有用。心系老百姓,心中有人民,是我的基本遵循。”

在很多邀请王辅成去宣讲的单位负责人眼中,他是一个十分倔强又可爱的老头儿。原因就在于,每次宣讲“三观”,王辅成都严格执行自己的“约法五章”:一是站着讲,以体现对听众的尊重;二是脱稿讲,给别人宣讲,自己首先要消化吸收;三是不计报酬讲,宣讲不要任何报酬,碰到对方非要给的时候,他就把这些钱捐给有需要的人;四是不接送;五是不吃饭。

对待“三观”宣讲向高标准看齐,对待个人生活向低标准看齐。这位生活俭朴、对自己近乎吝啬的老人,对他人则非常慷慨。有一年,他因病住院治疗,坚决不住单位安排的条件较好的病房,出院时还给同病房生活困难的病友留下1000元。在天津城建大学演讲时,得知一位女大学生的父亲得了尿毒症,生命垂危,他二话没说,拿出2000元,亲手交给了这名大学生。从2014年起,他每年为天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负责的资助“单亲母亲”活动捐资2000元。他还慷慨资助河北、河南、山西、宁夏等地区的困难学生,而这其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和王辅成见过面,有的人至今不知资助者姓甚名谁。

25年来,王辅成把劳模补贴、各种奖励和自己每月的大部分零花钱,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至今已经累计捐款40余万元。“好多我捐助过的同学,姓甚名谁至今我都不知道,因为我不想知道。东汉书法家崔瑗在他所作的《座右铭》中就说: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王辅成说。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在不久前,老人又作了一个决定:把自己存折中的7万元捐出,用于新疆、西藏、贵州、天津等地的扶贫事业。目前,新疆和田、天津宝坻的捐资项目已联系妥当,西藏和贵州的事还在联系中。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出世就是不苛求利益,超脱世俗;入世就是全力以赴,竭力争取。这也是王辅成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他总是以一言一行,鞭策着自己,也影响着周围的人去努力奋斗,做到知行合一。


不忘初心 把一切献给党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对于王辅成来说,他的信仰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把一切献给党”。老人的微信签名上写着“人民第一,他人第二,自己永远第三”,这是一位老党员内心的独白。“抓紧一切时间为人民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和忠诚。”王辅成说。

25年来,“三观”宣讲有声有色。邀请王辅成宣讲的单位越来越多,亲友们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劝他少讲几场。可他总是有求必应,曾创下一周宣讲6场、一天宣讲3场的纪录,且几乎场场爆满,深受听众欢迎。

25年来,王辅成收获了鲜花、掌声和荣誉,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这位老人的名字。了解他的人都由衷地敬佩,很多青年学生甚至把他称为“人生的偶像”“精神的导师”。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演讲打动人心,更是因为他身上闪烁的朴素、坚定、信仰与忠诚令人感动。

天津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于新建说:“辅成同志几十年来坚持奉献的宝贵精神,激励着我们老同志砥砺前行不松懈!”“辅成,一个大写的共产党人!让我由衷佩服!”相识多年的老报人刘泽连说。

人类总会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也是王辅成常与学生们讨论的内容。面对这个哲学命题,王辅成称自己思考了一辈子。他说,这不是一道选答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对此,王辅成给出了答案:“我这辈子,是要为自己所坚持的信仰做点事情的。”

王辅成常对年轻人说:“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自然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有效生命的短长。”

当然,也有一些人不理解他,评价他“书生气太重”,还有些人质疑,说他“若不图财,必定图名”。对于这些不理解和质疑声,王辅成坦言:“如果说我图名,我就图‘共产党员’这个名。共产党人的幸福观,既要有物质财富的富足,更要有精神财富的富有,同时也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他还说,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不是在退休离职的那一天宣告结束,而是要到生命停止的那一刻才算完结。

“活着树一面旗帜,倒下铸一座丰碑!”60岁那年,王辅成立下遗嘱,其间三次修改完善。最后一次修改是在两年前——“死后全捐遗体,为人民站好最后一班岗”。他觉得,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终极奉献,也是一名老党员对诺言的兑现。

王辅成老人常以鲁黎的诗句“我在‘无我’里获得意义,种子消失在泥土中获得价值”来自励;他把各种荣誉看作是财富和鞭策,用诗句“我希望得到一片绿叶,然而生活却让我拥有整个春天”来形容自己坚持信仰的收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时刻不忘自己心中的那份追求,正如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1982年在他笔记本上写的那句话——“把一切献给党!”(周亮)






文明天津

微信号 : tjwenming.cn

新浪微博:@文明天津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