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如何有的放矢 请看和平区新兴街调查数据
“此次志愿服务问卷调查,累计线上填写1181份,面向辖区60岁以下居民,线下填写1210份,面向辖区60岁以上居民……”
新兴街社区建设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华一正在针对4月份开展的2020年度社区志愿服务专项万户问卷调查作数据分析。
自1989年开始,新兴街每年都会开展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居民诉求。今年,在疫情防控期间,新兴街创新推出“1+1”工作法,即社区党委班子成员和社工组成工作组,保证一天14个小时分时段巡视。在工作人员巡查过程中,了解到居民对疫情期间志愿服务保障有诸多想法和建议,街党工委便结合工作实际,责成社区建设办公室牵头开展志愿服务专项万户问卷调查,面向辖区93个自然小区、1048个楼门,以楼门为单位,开展线上、线下分层调查。
“为保证精准对接居民需求,精细落实为民服务保障工作,我们前期组织社区党委班子成员通过‘1+1’巡视,调研了辖区居民诉求大方向,并做了梳理,结合现有志愿服务项目,研判志愿服务资源、调查对象、调查方式,最终形成一整套志愿服务专项调查问卷。”社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叶晓芳说。
此次志愿服务专项问卷调查既是新兴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朝阳里社区时重要指示精神的举措,也是落实《新兴街向群众汇报工作制度》的具体动作。
薪火相传
延续“邻里守望”亮点工作
此次问卷调查中,能够提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占比35.36%,占比最多。1988年的10月,正是因为朝阳里社区13位老人的“一对一”邻里帮扶,才有了新兴街志愿服务这块金字招牌,30多年志愿服务精神的延续,让“邻里守望”这四个字更加的耀眼夺目。
“开发里10门2楼的陆爷爷70多岁了,心脏不好,还犯过心梗,每次到医院检查,都是袁老师两口子陪着。”
华一口中的袁老师两口子,是住在开发里10门的袁继刚、白春平夫妇俩。袁继刚是新兴北里社区理论学习小组的组长,退休5年多了,刚一退休就自觉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参加了社区的“爱心助空巢”结对帮扶项目。
“都是邻居,能帮则帮,而且我当志愿者也是支持我爱人工作,她是楼长,热心,在她的影响下,我也把楼里的老人们当成了自己家人。”袁继刚说。
袁继刚夫妇俩结的第一个对子是2楼的吴奶奶,老人家今年已经90多了,长期瘫痪在床,这5年来,袁继刚夫妇俩几乎每天都要到吴奶奶家去看看老人,买个生活必需品,陪老人聊聊天,给老人按按摩。
“楼上楼下的方便,从外边回来,先到老人家里坐坐看看,心里也踏实。对面的王大爷,70多了,身体也不好,我们平时也一起照顾着,老人每回要回张家口老家,我都叫我们老伴儿给老人送到车站,确保他们安全进站。”白春平说。
今年2月底,王大爷突然身体不适,老伴儿赵奶奶赶紧求助袁继刚夫妇俩,袁继刚二话没说,穿上衣服,拿了车钥匙,就紧急把老人送到了医院。
除了热心帮助楼里老人,袁继刚夫妇俩也时常关心楼内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家属,袁继刚夫妇用实际行动诠释“邻里守望”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承。
增加活力
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疫情期间,由于要保障居家隔离人员生活服务保障工作,社区工作人员担起代买生活用品、倒垃圾、取送快递等服务,既考验社区工作者的体力,又增加了社区工作运转压力。新兴街发布志愿者招募令,辖区居民、在职党员、下沉干部积极注册成为新兴街志愿者,不断壮大疫情防控队伍,分担社区值守、宣传、服务保障等工作。
卫津路社区居民周霞是天津市道桥机修厂干部,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初期,她就自觉加入社区志愿者值守队伍,没有一天休息过,每当社区党委书记杨容劝她回去休息时,她总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看到你们每天这么辛苦,我也想出点力。”
“志愿者们的热情挡不住,有时候劝都劝不走,辖区有个大学生叫张德正,学校还没开学,来报名当志愿者,下雪天主动要求替老同志值守,没有值勤班就在社区帮着干些文档工作。”卫华里社区党委书记李英说。
复工复产以后,大部分居民志愿者都要返岗上班,有些志愿者为了帮助社区减负,就利用歇班休息时间来值勤。兴河里社区居民李震,是名退役军人,在人民公园工作,从初二开始就参与社区值勤,复工复产以后,也不忘和社区打招呼,“只要休息,我一定来,给我留个班。”
新兴街“战疫情”志愿服务项目累计参与志愿者817人,累计服务时长6.8万小时。
新兴街原有志愿者队伍多是退休人员,由于年龄偏大,能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比较受限,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新兴街完善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发展在职党员队伍和年轻化志愿服务队伍,为推动旧楼区管理工作和疫情防控常态化提供强有力的志愿服务保障。
创新思维
完善志愿服务开展实效
疫情期间,新兴街开展辖区困难群体兜底排查工作,共排查出245名高龄孤寡、重度残疾重点帮扶人员,而现有的“爱心助空巢”志愿结对有92对,且均为“一助一”帮扶,需要帮扶的老人多,能结对帮扶的志愿者少是这次志愿服务专项问卷调查的关注点。
朝阳里社区杨建华、裘孝英夫妇建立了“温馨家园”,每到逢年过年,就组织辖区里的7户空巢独居老人一起过节。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老人们不能聚在一起,杨建华夫妇俩就走进几位老人家中,为老人送菜、送饭,陪老人话家常,逗老人开心。
“12年我就参加了志愿服务工作,18年5月份,我们已经关注帮扶了5户空巢老人,组织大家一起过节、一起聊天,我老伴儿裘孝英给我们这个大家庭起了‘温馨家园’这个名字。19年苗苗了解了温馨家园活动,就纳入了社区关爱空巢老人活动项目。”杨建华说。
“我们要做的就是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加入‘爱心助空巢’志愿项目,把传统的‘一助一’发展成‘一助多’或者‘多助多’,扩大志愿帮扶覆盖面。”叶晓芳说。
新兴街在疫情期间针对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建立“2+3”帮扶组,即社区党委书记、网格员和派所民警、楼长、志愿者形成工作组,对辖区重点扶助人员进行每日慰问。
为避免突发事件发生,保证辖区重点帮扶人员服务保障工作,还要结合实际,合理分配,减少社区工作人员压力,新兴街将“1+1”与“2+3”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更大实效。
针对问卷调查中涉及的专业知识咨询、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新兴街将发挥区域化大党建优势,整合辖区资源,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逐步完善志愿服务供需对接,促进志愿服务更多元化、具体化、制度化。
—相关新闻—
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让爱循环 天津:志愿服务换积分 传递生活新方式 志愿故事:风雨无阻的“摆渡人”徐金陆 志愿故事:潮白河畔红马甲 “宝坻一家亲”假期不停歇 五一小长假 天津文明旅游志愿者在行动 志愿故事:天津科技大学骆媛媛主动请缨助力家乡抗疫 志愿故事:天津外国语大学最美“翻译官”多线战“疫”显身手 志愿故事: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让楼道亮了 居民心里暖了 志愿故事:红桥区苏文辉 一抹“志愿红” 请战守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