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开展劳动教育总体状况调研 结果显示……
我市将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增设选修课,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开发劳动教育地方课程,鼓励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落实劳动教育课时,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阶段劳动教育不少于32学时。
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重点建设5个市级、16个区级劳动教育基地和50个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拓展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每所中小学校至少建设1间劳动实践教室,每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至少建设1个校内劳动教育工坊。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以劳动立德树人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
在我市,劳动教育有着传统优势、资源优势和课程优势,但在开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近日,我市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该文件的出台,对我市劳动教育的开展有何意义?未来,全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又该如何开展?
不久前,市教育两委对全市劳动教育总体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
和平区劳技中心针对中小学生开设丰富的劳动实践课
开足开齐课程 活动形式多样
调研结果显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高中以及中等职业学校,100%根据国家课程要求,开设了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均充分重视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课表,并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渗透劳动教育。
调研结果显示,天津市中小学及中职学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主要由三大类构成,一是国家课程,含劳动与技术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二是区本课程,指各区结合本区实际与学校的需求研发的劳动实践类课程,主要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三是校本课程,指各校根据本校的实际与特色,自主开发或设立的劳动课程。其中,劳动与技术课程主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主要在高中开设,实习实训课程主要在中职学校开设,其他类型的劳动教育课程在中小学、高中以及中职学校均有开设。
同时,我市学校普遍在校内教育活动中形式多样地进行着劳动教育;我市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进社区、村镇、企业,建立劳动教育基地,或设立劳动教育岗、服务点,或在专门的劳动教育机构、劳技中心进行;各中小学包括中职学校,都组织学生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天津日报资料图)
各区差距大 师资不均衡
此次调研显示,近年来,我市开展劳动教育效果明显,部分区和学校的劳动教育已成为特色。但在劳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从全市范围看,不同区在设施设备、师资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差距明显,主城区劳动教育发展普遍强于远郊区。各区之间经费投入差距较大。各区内部投入存在不均衡,有些区域尽管投入的经费总额大,但是较大比重仅投入到少数学校中,多数学校仍存在劳动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劳动教育校际之间差异更大,有的学校特色明显,但有的学校却投入不足。
此外,劳动教育师资主要集中在劳技中心和一些劳动教育特色学校,有的学校专职劳动教育师资配备不足。劳动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甚至匮乏,缺乏专门培训,已成为我市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困难之一。
“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尚不能充分满足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需要。其中,有的区劳动教育资源丰富且颇具特色,并同时在各校建设小型劳动实践基地,实现了实践基地网络化;而有的区劳动教育基地能够提供给各校的课时、场所和课程类型则较为有限;也有的区实践基地与学校互动较少,且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配备不足。”教育部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调研主持人、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马开剑表示。
建议
逐步构建专兼职相结合教师队伍
基于这次调研,对于如何全面加强我市新时代劳动教育,调研组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一是继续强化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进一步突出和加强劳动教育的中心目的,依靠教育科研机构专家引领,统筹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统筹综合实践活动各项内容、统筹劳动实践与学科教学、统筹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加强基础教育各学段、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劳动教育的衔接,构建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的天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劳动教育资源建设水平。
进一步加大劳动教育经费投入,继续加强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或区劳技中心类似机构建设,继续加强中职学校实习实训室建设,具备条件的中小学,要建设一个校内劳动技术实践教室或校内劳动实践基地,提高劳动教育装备资源水平。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可适当划拨一定的农田供学生劳动实践。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建设,确保各区至少有1位劳动教育专职教研员,各校至少有1位专职劳动教育教师,鼓励学校聘请劳动经验丰富、有技术专长的社会、社区或农村人士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逐步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
对策
21条举措针对“不足”提出具体对策
近日,我市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将通过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建设、构建校内外劳动教育协调实施机制、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七个方面21条举措,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在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看来,此次制定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把劳动教育摆到一个“新高度”,将其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二是统筹规划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形成纵向梯度递进、横向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新格局”。三是鼓励各区、各学校共建共享劳动教育场所和资源,建立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共享“新机制”。四是树立劳动教育评价“新导向”,在学生劳动素养监测评价、学校劳动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拿出实招,促进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
根据要求,我市将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增设选修课,在各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开发劳动教育地方课程,鼓励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落实劳动教育课时,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劳动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阶段劳动教育不少于32学时。
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重点建设5个市级、16个区级劳动教育基地和50个行业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拓展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场所,每所中小学校至少建设1间劳动实践教室,每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至少建设1个校内劳动教育工坊。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足开齐劳动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举办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及劳动竞赛活动;分学段编制家庭劳动指导手册,为家庭劳动教育提供指南。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丰富学生劳动体验。
此外,还将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补充配齐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养培训,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建立劳动教育教研组、教研室,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内容,对劳动教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支持天津师范大学等高等学校开设劳动教育相关专业,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劳动教育教师。建立劳动教育教师考核制度,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合理确定劳动教师工作量,提高劳动教育教师地位待遇。
健全学生劳动素养监测评价制度,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劳动教育信息化评价系统,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开展劳动教育质量评估,将劳动素养监测纳入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内容,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
“可以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针对我市劳动育人作用发挥不充分、劳动教育课程落实不到位、劳动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劳动教育资源不足、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逐项提出了具体对策。”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天津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内容及要求
小学低年级:以个人生活起居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安全意识,使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指导学生: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洗,进行简单的家庭清扫和垃圾分类等,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 做的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与适当的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等,培养集体荣誉感;进行简单手工制作, 照顾身边的动植物,关爱生命,热爱自然。
小学中高年级:以校园劳动和家庭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体会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指导学生: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每年学会2项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懂得生活用品、食物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
初中年级:兼顾家政学习、校内外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安排劳动教育内容,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安全意识,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指导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定期开展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高中年级: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指导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至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提高学生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
(一)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二)定期开展校内校外公益服务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强化爱国爱民的情怀。
(三)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增强职业认同感,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 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高等院校:普通高等学校的劳动教育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突出创新创业能力的拓展、公共服务意识的强化,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积累职业经验,提升职业技能,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形成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精神面貌。
(一)以人才培养方案为遵循,形成劳动教育系列课程。
(二)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核心,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三) 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积极开展科研训练、实习实训、专业服务、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活动。(记者 张雯婧 摄影 谷岳)
文明天津
微信号 :tjwenming.cn
新浪微博:@文明天津
相关新闻
分享、在看与点赞
传递正能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