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传唱不衰的歌曲以朴实真挚的歌词、高亢流畅的旋律、质朴激昂的风格,征服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斗争而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抒发了广大群众的意志和信念,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道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抗战洪流锤炼文艺青年
这首歌曲的创作者曹火星14岁便在河北平山县担任村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率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唱歌跳舞搞宣传,堪称便衣“小八路”。1938年春,曹火星加入平山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建起的抗日文化团体──铁血剧社,此前他在家曾随任小学校长的叔叔学过点音乐,是铁血剧社成立时社内唯一能识简谱者。
两年后,曹火星随剧社到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深造。边学边写,自编自唱,首创《上战场》受到表扬。1943年春,曹火星光荣入党,他决心要干好这份文艺工作,以表达对党的感恩之心。其时,适值全党上下都在认真学习贯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他和铁血剧社的同志们以满腔热忱参加到这股热潮中,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行动更加自觉。
铁血剧社不久移驻阜平,改由晋察冀边区抗联会领导。随即,响应毛泽东的讲话,改名为晋察冀群众剧社。曹火星担任群众剧社音乐组组长。
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便于有效开展反“扫荡”,1943年秋,群众剧社化整为零,被编成晋察冀边区抗日宣传3个小分队,派往由房山、涞水、涞源、涿县等地组成的平西(北平以西)根据地深入到群众中宣传抗日,参加当地的土改运动。赵冀平带领一个小分队来到房山、涞水、涿州县,后又分为两个小组,曹火星与赵珂、张学明一个小组,翻山越岭来到远近闻名的抗日根据地之一的堂上村。该村地处房山县和涞水县交界处的云霞岭上,海拔1000多米,是个百十户人家的小山村。
曹火星一行三人来后,夜宿中堂庙的偏殿里。白天,边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边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除教唱革命歌曲、演戏进行抗日宣传外,还为儿童团编排了一套“霸王鞭”。晚上,他们就埋头潜心搞文艺创编。
主题曲催生颂党赞歌
他们先集中力量斟酌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调,为打“霸王鞭”一连创作了4首歌曲。“霸王鞭”是晋察冀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又叫“打花棍”。曹火星等同志把它改编成一种新型的群众集体歌舞形式。前四首歌,由曹火星与张学明运用群众熟悉的小调填词。通过光明与黑暗的对比,共产党、八路军的坚决抗战与国民党、中央军反共反人民、不抗日只打内战的对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罪行,歌颂抗日根据地民主自由的新生活。
但这四首歌曲先期写出后,曹火星等总觉未彻底写到位,需有一首归纳性强、能进一步说明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驱逐日本帝国主义、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的词曲,也就是说,最后需一首明快有力、概括性强的主题歌做精炼总结。
其时,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日,一次次掀起反共高潮,企图消灭共产党,摧毁共产党领导的广大革命根据地;蒋介石更是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公然叫嚷“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等恬不知耻论调。对此,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奋起反击,与蒋介石针锋相对进行斗争。7月9日,延安举行3万人大会,呼吁紧急动员起来,反对内战,保卫边区。同时拿起舆论宣传武器揭露驳斥种种反共行径与谬论。7月12日,毛泽东为中共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撰写了题为《质问国民党》的社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的阴谋,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制止内战危机。8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社论,针对蒋介石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进行有力回击和驳斥,指出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鲜明提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尤其是《解放日报》题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令人震撼。曹火星等众多革命者愈发坚定了钢铁般的信仰和意志,坚定了忠诚与热爱共产党的必胜信念。曹火星更是在长期斗争实践中深深懂得:只有共产党才能引导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光明。1943年秋,曹火星接到父亲与堂弟被日军杀害之噩耗而悲愤交加。怀着深爱共产党之情、交织对敌之国恨家仇,曹火星拨动了喷薄欲出的音乐情弦。
10月的一个深夜,在河北涿莱县(现划归北京房山县)常山小学的油灯下,曹火星奋笔疾书创作起来,激情写下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敲定词曲主题后,顷刻间文字如珠玑滚落盘中。
最终道出蓄积心胸的声音,曹火星轻舒长气,反复默读。一不做二不休,他又立刻谱曲,心潮澎湃中音乐旋律的灵感如一匹骏马乘风疾驰。家乡的民间小调、戏曲曲调接续涌来,曹火星眼前浮现出孩子们打起霸王鞭行进演唱的景象。他用了一天一夜,一气呵成了这41个小节、12个单句的歌曲。
次日,曹火星召集儿童团员教唱此歌。12月,在200余名县级干部培训班上教唱之并广为流传。传唱中,随着形势的发展,这首歌曾被相应修改了个别词:原“他坚持抗战6年多”,后唱着唱着,一年加一年,到抗战胜利改成“8年多”。
这首歌曲吸取了“霸王鞭”音乐的音调,体现出板腔体音乐的情绪发展,最终成为一种由主题材料不断发展变化再现而构成的多段并列结构。全曲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是歌曲的前两句,即歌曲核心主题。这里,作曲家旗帜鲜明、先声夺人地表达出歌曲的思想主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二部分结构相对较大,前半部分三句,落音都在“la”上;后半部分从“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开始,节奏逐渐密集,一字一音,类似戏曲音乐中的垛板,将音乐的情绪逐渐高涨。第三部分变化再现第一部分的核心主题,但节奏拉开,音区提高,将全曲推向高潮。
这首代表真理、代表人民大众信念和愿望的歌,唱出了根据地广大军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和跟着共产党走的坚定信念,歌词真挚朴实、通俗精练,曲调亲切明快、易唱易记,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因此随着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广泛传唱,传遍全中国。
毛主席精准添“新”字
曹火星回忆说:“我写这首歌是动了感情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搞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做主。搞土改发展生产,给人民改善生活……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我亲眼所见,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对党的深情,我有亲身体会。党和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人民群众为抗战送儿、送夫参军,支援前线流血牺牲……就我本身来说,一个普通的农村小孩子,不愿意当亡国奴,而投身到革命队伍中,是党培育我成长,是党给了我文化知识,成为一名革命文艺战士……没有党怎会有今天?我讲了真理,说了实话,写了实情,反映了人民的心声。”的确,来自他内心深处最强烈、最质朴的声音,道出了亿万中国人民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关于歌名中增“新”字的变化,后来有几种说法。
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源于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著名党史专家逄先知(早年曾是毛泽东秘书田家英的助手、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6年),以及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李银桥(跟随毛泽东15年,先后任卫士、卫士组组长、副卫士长、卫士长)等同志,逄先知曾在《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的文章中、李银桥在其回忆著书里,都提到以下细节:
1950年的一天,毛泽东听到女儿李讷在唱这首歌时给予了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泽东的“一字师”极其了不得,歌名在“中国”前加上一个“新”字,更为准确;一个“新”字,神来之笔,也让这首歌成为歌颂党的经典之作、真理之歌。
从此,就有了流传至今的这一段经典旋律。此歌久唱不衰的魅力在于:鲜明道出亿万人民心声,唱出颠扑不破的真理!(史真)
相关新闻
分享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