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国好人榜”点赞评议进行中 8位天津候选人等您点赞
点赞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阅读原文或关注“中国文明网”微信为天津候选人点赞、评议、留言。
点赞规则:
网友对每个候选当月只能点赞一次,选择点赞的候选人数不限。(即对张三点赞完之后,您还可以去给李四、王二等点赞)
点赞方法
1
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投票页面
2
点击“省份”选项后
下滑选择天津
点击人物“详情”
浏览好人事迹
3
将您想要点赞的候选
“加入”到点赞库
点击右下角“点赞”键
确定您要点赞的对象
4
点击“点赞评议”
即点赞成功
5
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中国文明网”
6
点击微信底端“点赞好人”
进入活动页面
天津候选人
助人为乐(1人)
卢祥
上下滑动阅览
卢祥,男,36岁,听力二级残疾人。2017年开始从事公益性手语推广。2018年加入天津创美扶残助残基地后,成立创美酷炫手语团队,组建手语歌表演队,还开通“手语微课堂”抖音号和“创美酷炫手语”微信公众号,并在多家网络媒体和平台上发布手语教学作品,帮助听障人士融入社会。2021年10月,卢祥入选“天津好人榜”。
从手语翻译到团队队长
近年来,我国听障人群数量已达数千万,卢祥正是其中的一员。生活中因常常存在沟通不便的问题,卢祥的脑子里冒出一个想法:听障人士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沟通都很困难,如果所有人都会手语,那么这个难题就能解决。怀着对手语的热爱,卢祥不断探索,2017年开始从事公益性手语推广。2018年3月,他加入了天津创美扶残助残基地,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手语的娴熟,成为了一名手语翻译。
在工作中,卢祥发现听障人士来自五湖四海,因地方手语差异导致沟通十分不便。国家发布推广通用手语后,卢祥便积极响应号召,参与到了推广通用手语的活动中。在公司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卢祥成立了创美酷炫手语团队,以帮助听障人士更好地去表达自我、与人沟通。接着,他又组建了手语歌表演队,带领团队始终致力于手语推广等公益活动,积极展示残疾人自强自立的风采。从2018年至今,卢祥在多家网络媒体和平台上发布手语教学作品,内容贴近生活、紧跟时事,既有趣味性又兼有实用性,得到了广大聋哑人的认可和称赞。
疫情下传播正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卢祥通过“手语微课堂”抖音号,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短、平、快”的特点,查询最新最热的话题,用手语的形式向大家展示时事热点,传递正能量,让居家防疫的人们关注疫情,了解手语。2020年5月,为了更好传递共克时艰的抗疫正能量,当好疫情防控和手语教育的宣传员,卢祥又开通了“创美酷炫手语”微信公众号,用文字展示自己在推广手语过程中的一点一滴,表达消除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之间障碍和误解的美好愿望。
一个小目标:写一本书
自2020年起,卢祥开始进行国家通用手语图解的整理和编写工作。新手语与旧手语的区别、新手语手势的打法拆解、新手语的打法文字详解等等,都需要他一字一句一图地整理校对。虽然工作很辛苦,但他甘之如饴。他希望通过这本书普及通用手语,为听障人士构建一个可以自由沟通的环境,唤起社会各界对听障人士的理解和关爱,让人们自发学习手语帮助听障人士,让听障人士走进社会、融入社会。
“听障人士失去的只是听力,并不是多彩的人生。”卢祥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打破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的隔膜,可以让听障者打开心扉,迈出家门,融入社会。
见义勇为(1人)
上下滑动阅览
细心观察发现小偷
2020年10月24日晚7点,杨竞下楼将家里的客人送走,乘电梯返回至8楼,电梯门开的一瞬间,他突然发现楼道站着一个陌生人,便随口询问他找谁,此人回答找九楼的宋老师,不小心在八楼下了电梯。杨竞立刻从这个简单的对话中发现了漏洞,因为小区的电梯是刷卡到相应楼层的,访客不可能提前停到某层。杨竞立即判定:“这人在撒谎。”
杨竞沉着冷静,用言语稳住对方,找机会进屋拨打了110,随即返回楼道,却发现对面邻居家的门虚掩着,而陌生人已经不见了。杨竞此时确信自己的判断,马上下到一楼关好防盗门,打算将这个可疑人员堵在楼内,等待公安民警。或许此时犯罪分子也意识到身份暴露,打算从防盗门离开,正好遇见在一楼堵门的杨竞。小偷威胁杨竞说:“你再不让我走,我就不客气了,我知道你住在这!”杨竞丝毫没有畏惧,死死堵住防盗门说“你跑不了了,我绝不让你离开!”说着继续用力堵住防盗门,丝毫没让小偷得逞。不久公安民警及时赶到,将小偷擒获带走。随后杨竞又协助民警勘查现场,去派出所说明情况,一直到很晚才回家。
见义勇为受到表彰
事后警方证实,此人系惯犯,已经作案多起,多亏杨竞警惕性高,遇事冷静,处理果敢,才将该惯犯擒获,避免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2021年2月5日,天津市见义勇为协会、公安南开分局召开见义勇为表彰大会,表彰杨竞等同志见义勇为先进事迹,杨竞获颁天津市见义勇为确认书。杨竞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任何一个心存正气的公民都应该随时随地积极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同时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为人师表、弘扬正气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道德不是只挂在嘴上,善举不是纸上谈兵。任何时候,面对违法犯罪的发生,我们都应该伸出援手捍卫正义,为维护安宁祥和的社会环境共同努力。”
敬业奉献(3人)
上下滑动阅览
何先熬,男,53岁,中共党员,天津市滨海新区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驾驶员。19年来,他始终秉承一颗真心对待乘客,“开心乘车,温暖同行”就是他的工作理念。凭借对公交行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对乘客的爱心,何先熬曾获得天津市道路运输企业“优秀驾驶员”、天津市劳动模范等称号。
以车为家,爱心服务,把乘客当亲人
何先熬把车厢当成家,将乘客当成亲人。他所驾驶的936路沿线途经5所医院、8家超市、24所学校以及8个早市,是很多市民每天必乘的交通工具。由于服务人群复杂多样,特别是老年乘客较多,何先熬总会特别留意乘客的乘车情况,用他的川味普通话提示大家注意安全。有一次,他在站台遇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大爷,他走出驾驶室来到车门前,将老人扶上了车。他这一举动得到了老人的连连称赞。他意识到,其实乘客的需求并不多,只要拿出一颗真心,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就会很满足。从那以后,何先熬在工作中添加了更多发自内心的真情,他用心装饰自己的车厢,还在车内准备了速效救心丸和降压药等常用药品,以备不时之需。根据天气情况,他还会适时在车内增设爱心雨伞、防寒毛巾、防滑垫、保暖坐垫等便民设施,方便乘客按需取用。为了让乘客用得放心,他还时常清洗毛巾和坐垫。何先熬说:“我和乘客之间都是以心换心的,只要把乘客当亲人一样,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们也会把咱们当作亲人。”
成立“老何车组”,推广先进经验
2017年,由何先熬牵头,车队其他2位优秀驾驶员共同组成的“老何车组”正式挂牌。“老何车组”继续秉承何先熬在运营工作中“六个一”真情服务先进做法,即:一个笑脸,一声问候;一句关爱,一声叮嘱;一句你好,一个祝福。集团公司各运营部纷纷前往“老何车组”参观学习,很多驾驶员真切地感受到车厢里的温馨气氛,体会到了他们对工作的用心。
现在,在“老何车组”3名驾驶员的带动影响下,936路乃至更多线路的驾驶员与乘客相处得越来越和谐。驾驶员与乘客都成了老朋友,甚至有了自己的“粉丝”。很多老人都喜欢乘坐936路公交车,可爱的老何头像和“老何车组”4个醒目的大字,是一张展示滨海新区公交集团优质服务的名片,是一瓶融洽驾驶员和乘客关系的柔顺剂,更是一枚授予优秀驾驶员的光荣奖章。
乘客们也从不吝惜好评,何先熬车厢里的意见簿换了一本又一本,满满都是乘客对他的感激、表扬和祝福。每当他开着公交车经过东沽居民区,乘车的老人、马路上经过的行人,都会亲切地与他挥手问好。有的老人还经常在站牌等他,一等就是很长时间,为的就是送他一份自己家里种的新鲜蔬菜。这些熟悉的、陌生的面孔,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让何先熬感受到无限的幸福和快乐!
上下滑动阅览
王爱东,女,天津市双港中学教师,天津市津南区第八届政协委员,天津市特级教师。从教31年,王爱东始终奋斗在教育教学一线,她创新教研方式、心理疏导方式、家校合作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尤其擅长作文和阅读教学,曾在全国多个省市做公开课和讲座。王爱东曾荣获全国百佳语文教师、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工人先锋号模范示范岗、天津教育十大人物、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民进会员等称号。
潜心问道、不遗余力,铸就学生成才梦
王爱东担任班主任26年,年级组长15年,教研组长12年。她追求卓越、韧中求进,创新语文课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题课研究的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调查、分析,在交流过程中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她设计了从高一到高三一系列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做学生的引路人,带领学生举办读书分享会、读书沙龙、百家讲坛,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坚定文化自信。她的作文课和阅读课也一直是校内的热门课程,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作为年级组长,研究、反思、总结,是王爱东工作的三部曲。王爱东每天早晨7:10就到学校,和所带年级班主任小结前一天学生的情况;每周和各学科组做小结、找问题、推广好的教学方法;不同时期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心理调节机制,实行步步跟进的学生奖励制度。她通过视频短片励志、经验介绍、电话跟访等方式,分层分组对学生进行分析鼓劲。她带领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刷新班级成绩的记录,为高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这皆得益于科学精细的管理和全身心的投入。
她关注每个个体生命的成长,赏识每一个学生,以爱子之心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和赞许鞭策其成长,用持之以恒的坚持扶助学生一天天的进步。
立足本岗、履职尽责,践行四个统一
作为家中长女,王爱东有年迈需要照顾的双亲;作为母亲,她有日渐长大的孩子。她的父亲从51岁脑梗到77岁去世,26年里,无论家庭负担多重,学校里的王爱东永远充满激情和活力。在父亲最后完全不能自理的11个月,即使每天只有三四个小时的睡眠,她还是坚持担任高三年级组组长、班主任,坚持着完成了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对教育的矢志不渝让她不知疲累地出色完成了不同角色所赋予的任务。作为教研组长,她始终坚持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带领全体语文教师深入“语文生态园建设”课题研究,牵头承办“全国中小学随笔化写作教学现场研修会”,承担高中随笔化教材编写。作为政协委员,她积极调研走访、撰写提案,跟随政协领导就思政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参与津南区“十四五”规划的研讨,进言献策;在书香政协活动中开委员第一讲《守望麦田》。她始终行进在提升自己、教书育人的人生旅途中。
上下滑动阅览
尹瑞新,女,1972年10月出生,现任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采油三厂高级工程师,从事采油及修井工艺工作。她扎根一线,拼搏进取,解决生产难题。面对采油厂偏磨腐蚀严重,生产周期短的难题,她带领团队刻苦钻研,研究形成13项高效治理技术,累计治理1268口井,创效2.6亿元。
坚忍不拔,立足岗位攻坚克难
尹瑞新作为大港油田公司一级工程师和工艺技术带头人,凭着对石油事业的执着热爱,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工艺难关。2008年,针对采油三厂油井偏磨腐蚀严重、维护上修居高不下的技术难题,她带领团队扎根现场,通过先后近20余种技术研究试验,探索出以油管内衬技术为主的管理模式,先后研发了7项产品,提出了11种配套方法,并编写了标准和管理手册,打造成了公司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团队努力,该项目共取得14项科技成果。尹瑞新研发的产品累计治理偏磨腐蚀油井938口,月维护率由8.01%降至2.5%,减少维护工作量1513井次,减少原油损失3.15万吨,综合创效2.6亿元,实现了延长生产周期技术重大突破。
近年来,尹瑞新与团队针对深斜及稠油复杂油藏常规举升工艺效率低的难题,研究攻关高温动力液水力泵、深斜高温电泵、小泵深抽技术,使机采系统效率由21.6%提升至32.5%,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研究试验节能降耗技术,治理单井日耗电由980度降至114度,节电率达88.4%,累计节电1469万度,实现生产重大技术进步;还针对作业过程油层污染问题,研究形成了适合不同油层保护技术系列,有效解决了修井作业过程污染问题,产量恢复期由5.2天缩短为2.8天,累计减少产量损失7.3万吨。
相互扶持 享受工作快乐生活
大港油田南部油区,羊肠小路旁,作业现场机器轰鸣,2位头顶安全帽、身穿红工服、脚踩大头鞋的技术人员正在热烈的讨论,走近了发现这是尹瑞新和李彬夫妻俩。两人都是大港油田采油三厂从事修井工艺的技术人员,25年来二人一直扎根一线,兢兢业业、互相扶持。丈夫李彬现场经验丰富,妻子尹瑞新理论水平扎实,有时妻子遇见不明白的现场问题,就回家请教丈夫,在家讨论不清楚时,两人就直奔井场,看着实物一点一点分析论证,每解决一个问题二人都快乐得像小孩,充满了幸福和自豪感。二人共同努力先后研发4项专利,共同取得2项软件著作,他们发明的打捞工具使成功率由62%提高到91%,发明的井口整改工具使费用降低60%。因为热爱,他们把工作当作生活享受其中的快乐,因为质朴,他们坚守在采油三厂边远矿区,以厂为家,无私奉献。
因沃土的培养,才有鲜花的芬芳。尹瑞新心存感恩,扎根基层,在共建和谐“小家”,奉献石油“大家”的过程中,不断幸福成长,在岗位上敬业奉献,用质朴与坚韧追逐着心中不灭的梦想,用付出与奉献践行着新时期石油人的责任与担当。
孝老爱亲(3人)
上下滑动阅览
王萍,女,汉族,1982年5月出生,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姚村村民。2010年,王萍的丈夫遭遇车祸,落下了终身残疾。11年来,她一边无微不至地照料丈夫起居,一边就近工作,关心孩子的成长。在丈夫因生活不便而心情不好的时候,她总是用爱去安抚丈夫。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是王萍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残疾丈夫的真实写照。
不离不弃,坚强守护
2004年,王萍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与高连庆喜结连理,婚后两人生活美满,将甜蜜的二人世界变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然而平淡幸福的生活并没有延续太长时间,2010年11月,灾难来临,丈夫高连庆遭遇了车祸。
虽然丈夫从“鬼门关”逃生,可是却落下终身残疾,并且大脑受到损害,生活不能自理。坚强的王萍没有放弃丈夫和家庭,她说:“人活着就好,这个家不会散,如果我倒下了,丈夫谁来照顾?孩子谁来照顾?我要把孩子带大,不能因为家里的变故,让孩子受委屈。”
把苦日子酿成蜜
丈夫残疾后行动不便,甚至连吃饭、穿衣、洗漱这些简单的小事情都需要王萍帮助。王萍说,丈夫刚刚残疾时她完全不适应,但是她从来没想过放弃,这一坚持就是11年。为了全家的生活,也为了方便照顾家庭,王萍就近在村里做环卫工作,她每天准时到岗上班,下班回家后不仅要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还要照顾儿子辅导功课,经常熬到深夜。谈起生活的艰难,王萍说:“最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如今孩子已经上高中,丈夫的身体状况还算稳定,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她就这样为这个小家庭的幸福努力奋斗着,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把苦日子酿成了蜜。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在王萍的悉心照料下,高连庆的病情虽然稳定,但神经损伤不可逆转。在此影响下,他的性情变得偏执易怒,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跟王萍争吵。每到这时,王萍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可生活的重担并没有将她压垮,而是让她的意志变得更加坚强。在丈夫情绪低落时,她不断鼓励丈夫,让丈夫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在丈夫发脾气时,她强忍委屈,一边收拾自己的心情,一边安慰家里人,说丈夫是病人,不要计较太多,要多想想他以前的好。王萍经常说:“他发脾气,那是因为他生病了,他也身不由己,他是我丈夫,我有义务包容他,照顾他。”
11年不离不弃的坚守,王萍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有她在,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健康的家,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妻子”二字的内涵,更传达着“家人”二字的真谛。
上下滑动阅览
冯福海,男,1958年11月出生,天津市宝坻区霍各庄镇北陈庄村村民。冯福海以务农为生,生活虽然清苦,但他和妻子仍竭尽全力为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提供更好的生活。2012年5月,冯福海的妻子突发脑溢血,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了冯福海重重一击。但他并没有被生活打垮,用心用情照顾着母亲和妻子,用坚实的臂膀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幸福。
悉心照顾十余载 不离不弃诠释爱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冯福海一家以务农为生,为了给母亲和妻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有时他也在附近打些零工补贴家用。年过八旬的母亲瘫痪后,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老冯夫妻齐心协力用心照顾老人的起居。一天,妻子突发脑溢血,病倒了。悲痛之余,冯福海并没有被生活打垮,他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了同时伺候母亲、照顾妻子的重任。虽然日子过得艰辛、清苦,但冯福海总说:“虽然辛苦,但一家人至少在一起。”十几年来,他坚持每天早上5点起床做早饭,做好饭后服侍母亲起床、擦洗、用餐,帮助妻子做康复治疗,收拾完毕后他就去附近打些零工;忙碌到中午,他赶紧回家伺候母亲和妻子吃午饭,搀扶他们上厕所,下午再去工地;晚上大家睡了,他还要起来几次帮妻子翻身,以免长褥疮……就是这样一位“糙汉子”,把苦日子过得有滋味。
风雨同舟战病魔 坚持不懈做康复
10多年来,冯福海没睡一个安稳觉,但他依然无怨无悔,一直坚持到现在。也正因为冯福海的精心陪伴照料,妻子现在的状态越来越好,已经可以自己翻身了,每天都是笑呵呵的,发自内心的幸福总是溢于言表。
患难见真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离不弃,诉说了什么是真爱,街坊邻居们看在眼里,深深地敬佩着这个汉子。面对大家的称赞,64岁的冯福海很不好意思,“只要我在一天,就会一直把她们照顾下去。”冯福海语气坚定。作为儿子,他对卧床的母亲精心侍奉、无怨无悔;作为丈夫,他对患病的妻子不离不弃、倾心相守。他用朴实无华的真情、男子汉的担当书写和传递着人间孝悌、人间真爱。
上下滑动阅览
贡志超,男,38岁,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安装分公司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新址扩建项目生产经理。和许多人一样,一份热爱的事业、一个幸福的家庭就是他人生的全部。然而厄运突然降临,贡志超心爱的妻子在产检时发现肿瘤,面对病魔,他始终牢记着结婚时与爱人厮守一生的誓言,主动放弃了成为父亲的机会,拼尽全力抢救妻子的生命。在妻子手术后,他省吃俭用,悉心呵护与病魔战斗的妻子。他说,自己的所有牺牲都是值得的,只要为了妻子,他什么都愿意。2019年,贡志超获评“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
他用真情与陪伴,撑起爱人生命的蓝天
“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这是贡志超在婚礼上给妻子最甜蜜温馨的承诺。然而,就在夫妻二人即将迎来家庭新成员的时候,厄运不期而至。2014年2月,妻子怀孕产检时发现纵膈内长有11*10cm的大型肿瘤,后经医院确诊为癌症。这时,“保大还是保小”这个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剧情在贡志超身上上演。经过艰难的抉择,为了保住妻子的生命,贡志超放弃了成为一名父亲的宝贵机会,他陪妻子先后进行了3次手术,10余次化疗,20余次放疗,与病魔展开了漫长地抗争。
“感觉好些了吗,我要上班去了,有什么情况立马联系我。”从清晨的问候,到日常作息的料理,这个细心的男人在照料病妻的日日夜夜里,是如此的温柔倍至、细心周到。与病魔抗争需要坚强的体魄,为此,贡志超不仅经常为妻子加油鼓劲,还想方设法为她补充营养,以前很少下厨的他,如今已经成为了样样精通的大厨。
他用坚守与执着,扛起家庭前行的重担
在给予妻子最大的关爱和包容的同时,贡志超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和压力。癌症的治疗与康复,意味着巨额的花费开销。为了给妻子治病,他不惜卖掉了仅有的一套房子。一笔笔不菲的支出,让这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与日俱增。为了节省开支,除了妻子的治疗康复费用以及父母的生活费雷打不动之外,贡志超取消了一切个人开支。他不抽烟不喝酒,不买一件新衣服,没有应酬和娱乐,全身心照顾妻子和投入工作,贡志超开始了“苦行僧”般的清贫生活。他给妻子最好的营养膳食,自己却舍不得吃一顿红烧肉……
为了当年婚礼上那个美好的誓言,这个钢铁硬汉独自面对着家庭的风风雨雨。听大夫说汗蒸有助于排毒,贡志超便省吃俭用,专门安装了汗蒸房,每天给妻子汗蒸。几年来,为了更好地照料妻子,贡志超主动学习病理知识,几乎成了半个医药专家;医院没有合适的药物,他就自己联系药厂为妻子找药;为了向一位知名中医学习理疗知识,他前后十多次上门请教,用一片赤诚打动了对方;在自学的过程中,贡志超常常攻读到半夜,现在的他甚至能迅速辨认每一种药物说明书中的化学结构式。
“为妻子坚持了这么久,你想过放弃吗?”面对这个问题,贡志超毫不犹豫地说:“从来没有,只要她在一天,我就愿意照顾她。”对他而言,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妻子,对于婚姻和家庭,对于工作和事业,贡志超用他的一言一行,交出了一份无悔答卷。
向好人学习!
为好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