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日报“思想会客厅”:强本而节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

天津日报 文明天津 2023-08-20

对话人:


张 健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朱绍岳   天津日报评论员

“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 推进资源全面节约事关可持续发展,节约粮食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


朱绍岳: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支撑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浪费的背后,意味着所投入的水、能源、土地等生产资料也被大量无效消耗。节约粮食,可以说与社会整体发展息息相关。


张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义之一,就是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在粮食问题上体现得最为明显。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事关粮食安全、国家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粮食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同时,杜绝浪费、厉行节约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开源节流,才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在任何时候也都是真理。而且,由于现代农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效应,机械、电力、石油等无不涉及,浪费粮食也意味着会有大量宝贵的相关资源被白白消耗,更不要说有效利用,这无疑又使大自然多了一份承载。因此,节约粮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意义重大,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朱绍岳:“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潜在无形的力量,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大有裨益。良好的社会风尚、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与生活习惯,能够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培育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撑。


张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农业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靠天吃饭。传统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古人居安思危、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这一美德,形成了艰苦朴素的作风和勤俭建国的传统。进入新时代,不仅新发展理念中强调“绿色”,推动高质量发展也要求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主动适应水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约束,杜绝发展过程中的奢侈浪费行为,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在灵魂深处扎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朱绍岳: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仅仅是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还要从生态文明高度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有限资源得到合理充分利用,人类社会发展才会更可持续。


张健:“节”有俭省之意,也有适度之意;“约”有简缩之意,也有节制之意。二者合起来,就是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不妄为。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必须处理好与所依存自然的关系。一定的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物质前提,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日益深化,但这种利用改造必须是适度、有节制的,古人常讲“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这些都是朴素生态观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朱绍岳:建设节约型社会,既包括反对浪费、厉行节约,也包括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等,从而为经济社会的长久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您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张健:现在我们进入了新发展阶段,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特别是粮食和能源等初级产品的供给保障。为此,一方面要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不仅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在生产领域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另一方面要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特别是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粮食安全,还要加快油气等资源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这两个方面,可以说是新时代的“强本而节用”。

相关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