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记者专访:“哏都养老院”的幕后故事
在天津,有家养老院“画风”清奇:90岁的老师给80岁的学生们上化学课,老人们用各种搞笑的实验,向屏幕前的网友展示什么叫做化学实验中的“一逝便知”。印象中,老年人最忌讳的生死话题,在这里变成了茶余饭后的段子,打扮成学生模样的爷爷奶奶们被化学老师一次次地送上“南天门”。
视频中,老人们豁达、开朗、幽默的形象吸引了一大波年轻粉丝,“哏都养老院的哏事”从今年4月开始发布作品,仅仅半年的时间全网粉丝量就超过了100万,流量最高的一条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2亿次。在这个账号的背后,是天津静雅养老院的“90后”院长陈卓,他集视频的导演、编剧、剪辑等多个角色于一身,带领院里的老人们玩出了花样,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养老院的刻板印象,更表达出老年人面对衰老和死亡不一样的态度。
短视频不是宣传手段
陈卓是今年3月才接手静雅养老院的。在此之前,他在广州做了两年的服装生意,每天工作16个小时,收入和现在相比高得可不是一星半点。“做生意的时候,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也有算不完的利益得失。这其中虽然也有成就感,却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刚到养老院的时候,陈卓并没有过多地介入老人们的生活。作为旁观者,他在默默地观察,也在思考老年人更需要什么样的晚年生活。他发现,多数老人一天最重要的几件事,无外乎吃饭、睡觉、聊天、散步、看电视……除此之外,几乎毫无波澜。这样的生活看似平稳、有序,但很明显,并不能满足老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即使这样的生活,我们养老院的爷爷奶奶都能随口整两句段子出来。跟他们相处时,老人们流露出来的智慧和幽默太有意思了,我也是这样兴起了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的念头。”
早期视频“哏儿”的属性初露端倪,但真正让养老院火起来的,还是“化学课系列”。作为主演之一的余幽芳今年90岁,曾经是天津市耀华中学的化学教师。视频里,余老师每每拿着教鞭、推着助行器出现在镜头里,就意味着一场高危的“逝验”课即将开始。
在最早一条让养老院“破圈”的视频中,余老师教学生们如何分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位“学生”一阵猛吸之后,闻了“一氧化碳”的倒地不起,被救护人员给抬走了。余老师淡定地讲解:“现在我们不难看出,这位被抬走的同学,手里拿的是‘一氧化碳’气体,是有毒的,就是咱们家里常说的煤气中毒。”看了这条视频,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里打趣地留言:“老师,您的课挺废学生呀!”
短视频火了,慢慢地,视频里出镜的老人也越来越多,短视频的拍摄从一两个人的娱乐,变成了养老院里的“大事”。从主角、配角到群众演员,甚至只做观众也好,老人们的生活里有了不一样的乐趣。
与此同时,细心人还发现,尽管视频一直在讲养老院里的故事,却几乎没有任何养老院名字的露出。陈卓告诉记者:“我们拍摄视频并不是想宣传养老院、做所谓的推广。只不过是想给老人们找到一些生活的乐趣,带着他们一起去接触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这就是我们的‘初心’。”而这样的“初心”恰好展现出了老人们的真实状态,反而成为带来流量的密码。
“冷面笑将”和“显眼包”
“哏都养老院的哏事”火了之后,视频中的几位老人也都成了“网红爷爷”和“网红奶奶”。作为化学课系列的“女主角”,余老师对此却不以为意:“我不想出名,不过是配合着他们年轻人一起玩玩罢了。我觉得真正的‘网红’应该是陈卓和冯岩,他俩是主创,把我们组织得特别好。所以在拍摄视频这件事上,他们是我的老师。”
余老师是少数主动要求进入养老院的老人。这些年,看着老伴儿和身边的同事、好友一个个地离去,老人早已经看破了生死。“我刚到养老院的时候,主要就是写写书法、捏个泥人儿什么的打发时间。也不能总是自己找乐子,我就跟别的老人一起下下跳棋。后来,有人眼神不好了,大家又改去打牌。我不会呀,只能现学,结果等我学会打牌了,牌友们也都去世了。”提起生死,余老师特别平静,在她看来变老是自然规律,没什么可回避和害怕的。“我觉得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就行了。”余老师说,“现在对我来说,最有趣的事儿就是拍视频。”
余老师这么多年的讲台经验并不会让她怯场,但一拿起教鞭就会不自觉地严肃起来,也让她成了陈卓眼中当之无愧的“冷面笑将”。余老师淡淡一笑说:“我那只是本色出演,没什么技巧。还是卡尔爷爷厉害,会演、会唱,在我的课上都‘倒’了好几回了。”
卡尔爷爷是视频里那个有坑必踩的“倒霉蛋”,本姓陈,因为满头白发和脸上的一副黑框眼镜,样貌酷似动画片《飞屋环游记》中的男主角卡尔,因而得了这样一个“艺名”,后来大家也都喜欢这么称呼他。就像余老师说的,视频里“倒”下最多的就是他。但鲜为人知的是,现实中80岁的卡尔爷爷也是从生死线上挣扎过来的人。55岁那年,卡尔爷爷被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病重期间,他一度全身瘫痪,曾经两次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如今,如果不细看某些视频里显露出来的仍然肿胀、僵直的手指,人们绝对想不到卡尔爷爷是一位重度残疾人。
卡尔爷爷不仅热衷表演,还是一位歌唱爱好者,最爱唱的歌是《我的太阳》,也因此还有另外一个诨号“破瓦落地”。他的“发小”王铭勋也住在这家养老院里,俩人有近60年的交情,从小住在一个胡同里,工作也在一个单位,还都是文艺骨干,老了老了又凑到了一起。两位老人在一块儿就是一台戏,上了视频更是两个“显眼包”。聊起总在视频里“倒下”,卡尔爷爷打趣道:“我跟余老师说,老天爷都不收我,上你的课我都已经‘死’不少回了。”这时候王铭勋爷爷在旁边接茬:“我们这不是考虑你经验丰富嘛。”“对对,我多活一分钟都是赚来的。”卡尔爷爷笑着答道。陈卓也在一旁悄悄跟记者嘀咕:“看见了没,这拍视频的时候,老几位还都收着呢。”
有爱的地方才是家
视频的拍摄,给一成不变的养老院的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院里的老人们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其中,最让陈卓感到欣慰的是刘奶奶,在视频里,她的英文名叫凯瑟琳,也是余老师化学课上那个面无表情的助手,常常出现的画面是老师做东西的时候帮忙处理各种原料。“这位奶奶刚来到院里的时候几乎不笑,每天要吃安眠药才能入睡。”陈卓介绍说,“她跟许多后来加入拍摄的老人一样,对这个事儿很感兴趣,但是又有些矜持,一直在旁边等着我们邀请。”
陈卓从刘奶奶的眼神里看到了渴望,决定把老太太也拉进来。又因为刘奶奶不识字,所以给她安排的多是肢体表演,几乎没有台词。“现在,你们从视频里应该也能发现,老太太开始有笑的模样儿了,偶尔还有简短的台词。这些改变,也让她的家人感到特别高兴。”
不同于其他养老院,这里的工作人员和老人相处的模式特别放松。他们既不是毕恭毕敬地哄老人开心,也没有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姿态,陈卓更是跟爷爷奶奶们“没大没小”各种插科打诨。“我跟老人之间,不是长辈与晚辈、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我们就是跨越年龄界限的朋友。这也是我来到养老院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给自己的定位。”陈卓说,“老人们接触的新事物可能少,但人生的智慧可远远多于我们。你刻意的恭维,他们怎么会听不出来。我觉得‘朋友’二字,可以让我和老人之间更平等,这样就没有了刻意的讨好。当我的钦佩和赞赏都是发自内心的,老人一定能感受到。都说有爱的地方才是家,我觉得这就是我表达爱的方式。”
就拿拍摄短视频来说,陈卓和老人们就是合作的关系,虽然自己身为院长,但是每一次视频发布之前,审稿的那位是余老师。“余老师很严谨的,虽然拍摄的是搞笑视频,但也不能出现常识性的错误。”陈卓笑着说。而且,随着视频拍摄的选题越来越广泛、关注的人越来越多,老人们对拍短视频这件事也有了自己的一份责任感。“这已经不是我跟冯岩两个人的事儿了,而是全院的牵挂。网友们的评论,我们也会读给老人听。他们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被爱着、被关注着,那种满足感和精气神儿都不一样了。”
“风过去了”怎么办
视频火了之后,有专门找来的老人和家属,也有上门寻求合作推广的商家。在交流中陈卓发现,看过视频的人往往对静雅养老院有三大误解:一是视频的背后有一支网红运营团队,二是养老院相当高端,三是这里的价格肯定不便宜。但实际上,养老院就是一个L形的两层建筑,环抱着一个面积不大的小院,可以说,从价格到环境都相当接地气。至于创作团队,就只有陈卓和冯岩两个人,冯岩负责选题、道具、组织演员,偶尔客串抬个担架;陈卓则负责撰写脚本、拍摄和剪辑视频。“我就把这些误解当作是对我们视频的肯定吧。”陈卓笑着说。
起初只是带老人们一起乐呵乐呵的小视频,居然给自己和养老院都带来了这么多的关注,是陈卓没想到的。但是面对突然涌入的流量,陈卓仍然保持着清醒:“‘化学课’的视频刚火起来的时候,我就跟身边人说,网络时代,流量来得快、也去得快,明天不一定比今天更好,我们得保持一颗平常心。”就是这份“平常心”没让陈卓“飘”起来。他说自己就像个风筝,别管飞多高,那是风的自由,即使风过去了,自己还得脚踏实地过好院里的生活。
能够抵挡住诱惑,就不会患得患失。现在,陈卓还是在有条不紊地拍着视频,一切安排都看老人的状态。“爷爷奶奶们高兴,今天就拍一段;明天没兴致了,咱们就歇一歇,别把这事儿当任务。我要是天天跟着数据跑,催着他们拍视频,老人们就成了赚钱的工具,拍视频也不会给他们带去快乐,拍出来的作品就更不会对味儿了。”
对于商家的邀约,陈卓的态度很慎重。“有人说,不抓住这波热度,赚钱的机会转瞬即逝。但相对于赚快钱,我更希望自己的服务理念能被大家认可和接受。我们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其他养老机构也能,因为每位老人的身上都有隐藏的闪光点等待我们去发现。”
最近,陈卓又开始了新系列视频的准备:“可能会发掘一下‘四大名著’的故事,让爷爷奶奶们真正过过戏瘾。至于最终的效果如何,您就‘䞍好儿’吧。”
记者 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