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王缉思:评估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性转变
2020年1月25日,《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20)英文版刊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王缉思老师文章《评估美国对华政策的根本性转变》。
| 王缉思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将文章摘要和引言摘译如下:
奥巴马第二任期内,美国对华政策转向强硬,到特朗普上台时变得更为敌对。四个因素可能引起这一激烈的变化:(1)两国力量对比在向中国倾斜;(2)不断加深的意识形态差异;(3)经济利益的冲突;(4)中国被视为美国国内政治的替罪羊。尽管这四种因素结合起来可以解释美国政策的转变,但作者认为最近十年中国不断变化的行为对于重塑美国对华态度影响更大。未来,中美关系可能进一步恶化,但观察人士希望两国能避免暴力对抗。
引言
自1989年冷战结束至2016年奥巴马任期结束,美国追求两面的对华政策。一方面,加深扩大与中国的接触,尤其在诸如贸易、金融、教育、技术、文化和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此类非国家安全问题上。另一方面,在传统安全领域,美国也采取了很多遏制阻碍中国的举动。这反映在其对众多安全危机的回应上,包括1995至1996年台海危机及随后的李登辉访美、1999年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和2001年中美南海撞击事件。为回应美国人认为的中国国内“侵犯人权”情况,美国对华态度也暂时性转向强硬。
尽管中美关系起起伏伏,但冷战后这些年,华盛顿仍刻意保持着对华政策合作与遏制两面的平衡。2003至2005年可以说是两国关系的全盛期:北京和华盛顿都认为这是双边关系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并都认同对方是“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经历前述危机后,两国很快便恢复了交往的动力。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