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洪君:大疫之后,世界依旧?



编者按

我们正在经历的2020年,可以说是人类编年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华民族决战小康社会建设、争取实现全面复兴、深化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的重要时间节点,同时也是国际社会抵制孤立主义和保守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共同开启新一轮全球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历史关头。然而,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严重地扰乱了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也极大地冲击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议程。


目前全球疫情阻击战进行得如火如荼,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世界卫生组织通报的感染者、确诊者和病亡者数据,触目惊心。与此同时,主权国家的经济复兴战、世界范围的舆论争夺战,已烽火遍燃。由此产生的以邻为壑、相互仇恨、彼此隔绝的“政治病毒”不径而走,制造并散布各种阴谋论的“精神瘟疫”大行其道。大疫之后的世界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人类社会到底要走向何方,人们众议纷繁,见解莫衷一是。  


本文根据作者在“华中科大视频会议”上的发言整理而成,经作者授权发布。



于洪君中联部原副部长、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



我认为,大疫之后的世界,无论总体力量对比还是地缘战略格局,无论各个国家的治理方式还是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将呈现前所未有的显著变化。但是,综观各种因素,辩证地、历史地看,无论国际舞台上如何风云变幻,无论全球治理如何转换,人类社会万变不离其宗,其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不会有颠覆性改变,只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本质属性不会改变,只会继续彰显和强化


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Covid-19”、中国国家卫健委名之为“新冠肺炎病毒”的这场特大疫情,实际上去年晚些时候即已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悄然来袭。遗憾的是,当时国际社会对这种病毒缺乏认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今年年初疫情大规模暴发后,迅速席卷全球,世界各国措手不及。



此次疫情的发生发展再次证明,大规模传染病对人类的攻击,不分民族与种族,不分国别与疆界,也不论宗教文化与价值观体系,更不论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疫情是人类的公敌!大疫面前,没有哪个民族能够独善其身,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幸免于难。


诚然,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医疗保健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在繁衍生息、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人类面对大规模传染病、特大自然灾害以及突如其来的各种共同威胁和挑战,除了相互支持、彼此救助、风雨同行、和衷共济,没有其他选择。目前,全球合作共同抗疫格局已初步形成,虽然总体进展还不尽如人意,个别国家和某些势力甚至在背道而驰,但有一点可能肯定,即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意识已经被普遍接受。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大疫之后,人类社会命运与共的意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努力,应当也能够得到更加广泛的国际认可和支持。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自信。


世界各国彼此需要共谋发展的经济态势不会改变,只会继续扩大和深化



人类社会早已成为密不可分的发展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生产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虽然疫情全球蔓延破坏了各国间的人流和物流,打乱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整体节奏,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严重断裂,有的国家甚至借机鼓吹与中国脱钩,推动外国企业撤离中国,企图打造一个没有中国参与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形成一个排斥中国的新的经济全球化格局。这绝对是异想天开。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是一个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制造业大国,是在全球贸易格局中举足轻重的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是对全球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最大的第二大经济体。没有中国的广泛介入和深度参与,大疫后的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是不可想象的。如同没有美国、欧洲、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各类国家共同参与,世界经济整体性难以维系一样。当然,面对今非昔比的世界经济走势,面对深刻调整中的国际贸易秩序,中国不能以小农心理去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组,也不能以小贩心态去应对正在形成的新的国际经贸规则。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更加积极进取、更易于合作的建设性立场,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启。在此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回到纯粹的主权经济时代,都不可能在离群索居的状态下独立生存。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存只会继续加深和增强,而不会有半点削弱。


社会制度的角逐与国际影响力之争不会改变,只会更加激烈和复杂


人类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始终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对立统一体。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道路、不同管理模式之间,自然而然地要形成相互比对、彼此竞争、择优劣汰的竞争关系。人类社会进入近现代历史阶段后,民族国家之间的这种竞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种经纬万端、变幻莫测的竞争关系,对整个国际关系的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有着潜移默化但又异乎寻常的深刻影响。



此次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中国政府领导全国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筑起抵御疫情冲击的钢铁长城,在全球抗疫阻击战中首战告捷,令世界刮目相看。在当前勃然兴起的经济复兴战中,中国政府未雨绸缪,运筹有方,复工复产复运复市势头强劲,率先突围指日可待。中国的制度优势和体系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在国际上引起广泛赞誉,同时也引起某些势力不安。他们担心中国在全球抗疫斗争中占了先机,会变得更加强大;担心中国积极推动全球抗疫合作,会站上道义制高点;担心中国在经济复兴战中凯歌行进,会动摇其世界霸业。他们大力污名化中国,贬低中国抗疫成果,否定中国所做的独特贡献,甚至鼓动其他国家对中国“追责”“索赔”,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山雨未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大疫之后,制度之争、国力之争和影响力之争引发的对立和冲突,极可能进一步升级变异。这不足为奇,也毫不足虑。我们不抱幻想,但会做好充分准备。世界各国也应保持高度警觉,要准备共同应对新霸权新冷战带给人类社会的新威胁新挑战。


不同文明形态既彼此有别又互通互鉴的历史大势不会改变,但会有新的特点和内涵


人类社会自古以来就是由不同文明形态共同组成的历史集合体。人类文明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因各具特色,才有相互影响此生彼长的发展前提。人类文明是完全平等的,世界各国因平等相待,才有取长补短交流互鉴的现实可能。人类文明本质上也必然是开放包容的,世界各国因开放包容,才有获得兼收并蓄协同发展的不竭动力。


此次疫情全球暴发,世界各国纷纷行动起来,开展各种形式和各具特色的抗疫斗争。文明的差异性、多样性、复杂性、互通性与兼容性,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特别是疫情防控方式,前所未有地得到展示和释放。文明没有好坏优劣之争,只有地域区域之别,再一次被国际社会所广泛认知。不幸的是,某种势力所持有的文明优越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彰显和放大。这也是有目共睹的。



目前仍在持续发展的疫情阻击战、经济复兴战和舆论争夺战,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类社会必须始终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更不应相互嘲笑、相互诋毁、相互仇恨。我们应当懂得:任何形态的人类文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大疫之后,我们必须更加充分地尊重不同文明的差异,更加理性地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区别,更加警觉和防范某些国家固守文明优越论带来的灾祸和苦难。共同推动文明共生,将是大疫后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主旋律。


中华文明是历史悠久的东方文明,也是不断丰富和成长的现代文明。大疫之后,中华民族将会更积极、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借助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独特文明观,中华民族与世界同行、与时代同步的意志和决心,将会得到更加集中的体现。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这一历史大势不会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中华文明与整个人类文明的互动与融合,只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4日华中大国研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