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风格的字体如何搭配效果最好?
点击下方观看视频版哦~
以下是图文版:
字体的应用在平面设计中占据着重要角色,每种字形的设计也都具有其适用的范围,有些是专为吸引眼球而设计,有些则专注于良好的阅读体验。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展示型字体运用到正文环境中,又或是胡乱的搭配多种与内容毫不相关的字形,这些都会导致版面变得混乱并让人难以阅读。所以为了保证版面中风格的统一性,往往都会被要求仅选用一种字形,这对于需要保持高度协调的阅读类版面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那些以视觉传播为主的封面类版面来说,有时多种类型的字体混合搭配也能够带来不错的视觉效果,不同字形之间的差异也能起到区分不同内容的作用。那么字形混搭的版面具有哪些特点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吧!
不同字形的混合搭配,能够产生形状上的对比效果,相对于调整字级带来的大小对比来说,字体形状上的对比更能让人注意力集中在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上。当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产生对立的情况时,最适合采用字体混搭的设计手法。
西文与汉字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西文与汉字的搭配也变得越来越常见,早在铅字时期,一套汉字是不会包含西文或数字的,当遇到中西混排的情况时,会另外选择一套字形相似的西文铅字来相互匹配。
那么有哪些因素决定了不同字体的和谐搭配呢?因为西文与中文的形态差异巨大,我们只能凭借大概印象来匹配它们,这里并没有明确的公式可以参考。可以从中宫和X高度等重心构架来判断,同时也可以从笔画的结构特征来相互匹配,这里也需要注意不同文字结构所传递出的印象,从和谐搭配的角度来说,应该避免传统印象去搭配与之差异较大的现代感字形。
字形除了协调统一的搭配外也会有对比的情况,不同的语言在方便文本阅读的情境下搭配的规则基本类似,通常会选择较为端正的印刷体与倾向手写的柔和字形。在英文中遇到外来词汇会搭配italic或斜体;日文则是搭配类似楷书结构的假名(平假名/片假名);中文也是一样的会搭配楷体来与之形成差异。
书法字形的视觉张力很大,笔画变化丰富且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作为展示的标题来说非常适用,但是对于小尺寸的说明性文字不适合,笔画细节会因为尺寸的缩小变得格外复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常会搭配同样具有历史文化属性的宋体字形,另外与宋体对应的衬线体也是与书法字形搭配的不错选择。
硬朗的粗黑体与柔和的手写体相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这种对比非常适合标题的文字组合,但对于阅读为主要功能的环境来说并不适合。与之对应的西文无衬线体与手写体搭配也会产生相同的视觉印象。
黑体与宋体的混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搭配形式。当感性的宋体字形遇上客观的黑体字形其对比效果也是非常强烈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尺度的把握,适当的对比能够为版面带来变化丰富的视觉印象,但对比过度也会产生凌乱感。与之对应的西文部分,衬线体搭配无衬线体也是同样的道理。
宋体搭配黑体也并非只有对比,随着字形轮廓的不同也会有相互和谐统一的情况,如上图中黑体搭配粗衬线就非常的和谐,无衬线体本来就是由粗衬线演变而成,黑体更是日本为了与西文的无衬线体相搭配而衍生出的字形。
对于那些笔画具有垂直水平特征的现代衬线体或宋体来说,小尺寸的黑体或无衬线体也是非常和谐的搭配,因为小尺寸下的无衬线(黑体)体与衬线体(宋体)的细线部分特征类似。
宋体成熟于明朝的刻书体是历史悠久的字形,笔画结构上的“装饰衬线”并非随意添加,其特征来源于楷书的书写笔迹,是经过雕刻而形成的一种风格化轮廓。
由于继承了自然书写的痕迹,又具有装饰性美感,这些印象都让宋体带有一种主观色彩,较为适合表现感性词汇,特别是文学艺术或是历史等领域。
黑体字形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日本,起初是为搭配西方无衬线体而专门制作的。特点是去除了笔画末端的装饰衬线,结构简洁中宫外放并且具有更大的字面率。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强了文字的识别性。对于高速公路或机场导视等对识别性要求很高的场合,黑体字是首选,在这种场合中如果选择其他识别性不高的字形极有可能产生重大事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字形的选择是需要谨慎的。
黑体是极具理性风格的字形,没有明显性格的中性特征也让黑体给人一种中立客观的印象,不带有任何情感色彩,适合表现那些官方正式和体现信赖感的领域。
虽然从字体分类上来说,宋体给人主观的印象,黑体给人客观的印象,但不同的结构与笔画轮廓处理也会在大体印象下产生一些倾向性。宋体字形的分类中也会有书写感很重的古典感字形与极具几何特征的现代字形之分。黑体也是如此,所以最终选择哪类字形还是需要经过仔细分析的,与之对应的西文字形也是同样道理。
对于那些具有明显感情色彩的内容,我们可以选择与之呼应的字形来烘托版面氛围。当然信息内容中也会存在中性词的情况,面对这些没有明显情感倾向的通用词,可以为其搭配不同字形来烘托不同的气质。上图是“见多识广”在不同氛围中的展现。
当我们观看版面时,图片色彩与字体的形状会一同映入眼帘,这些模糊的视觉印象会下意识的形成我们对这个版面气质风格的认知。字体就像调味料,为相同的内容搭配不同的字形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字体对比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两者区别不是很大的字形,左侧采用宋黑搭配的字形对比,但因为字重过轻的缘故导致形状特征区别并不明显,而右侧选择了较大的重量,字形特征得到了很好的区分。当然我们也可以降低其中一方的字重来达到明显的对比效果。
在做字形的和谐搭配时,也应该避免选择两种同类型的字体,这是因为它们的笔画特征在过于相似的情况下又略有不同,这种视觉上的差异会让读者产生困惑,潜移默化的扰乱版面,这种情况下最好统一它们的字形。如果想要做字形的对比效果,那么务必让其区别明显。
根据标题与内容所提供的线索寻找出以上图像信息,象征宝藏的“金子”、寻找方向的”指针”、代表丛林的“叶子”以及象征死亡的“骷髅”,还有杀人的工具“枪支”与军国主义的“国旗”。
根据对内容的分析,文中运用死亡来形容那些稀世珍宝,加上万般险阻的屏障与骷髅路标,都为这本书渲染了一种诡异的恐怖氛围。为了配合这种死亡气息,我选择骷髅作为书籍封面上的主视觉。
将选择好的主体置入到版面中并确定好大致比例,为了渲染这种神秘险恶的氛围,同时也为了表现出类似“ X光”照射的视觉印象,将版面中的照片反相处理,通过这种医学中透视拍照的效果来表现作者看穿真相层层深入拨开悬念的寓意。阴森的骷髅加上冰冷的蓝色,这些都无疑暗示着死亡的气息,接下来将文字信息置入版面中,这里选择宋体来烘托这一比喻性的标题内容。
在人们的认知中,尖锐的物体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往往预示着危险的讯号让人不敢靠近。这是一种同形联想的心理现象,根据这一原理我们选择介于古典与现代之间的中性宋体作为这个版面的标题文字,尖锐的笔画特征让人联想到锋利的尖刀,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书写痕迹,相对于黑体字形更能表现出这种危险的氛围。
书籍的名字有些过于冗长,如果直接编排在版面中难免会显得不容易理解,我将标题拆分成三段来精简文字的信息量,通过线的连接产生一种图形化的装饰效果。同时为了保证版面中其余元素有足够的空间编排,根据版面现有元素选择白银比例将版面分割成上下两份,将主要视觉元素均安排在顶部区域。
为了让版面具有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将主形象进行裁切处理,以重复的局部展现这种军国主义的屠杀罪行。文中提到“以血色骷髅为路标”在书封上的体现在于文字与主体的叠压,这里选择无衬线字形并填充血红色,以此强调这种冷酷的印象。
修改文字的混合模式使其与主体形成透叠,产生让人分不清谁在前谁在后的融合印象。接着根据美学比例来布局其余文字的层级与位置关系使版面的结构更加和谐自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元素应该布局在哪里?层级对比应该划分多大?这些都应该是非常灵活的,这其中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公式可以套用,这里将信息安放在版面的视觉出口位置也是为了增加信息的传播效率。
其余信息编排到版面中顶部的主视觉区域并与之成组,副标题“在骷髅密布的丛林深处,追寻‘幽灵’的行踪”我将它安排在书封的开口侧,以便在读者想要翻开封面之前注意到它的存在,而书脊一侧则是这个代号“幽灵”的小组与日本国旗的印象组合,并添加与之相关的白骨路标来点明内容主旨。到这里书籍的封面就基本完成了。
接下来编排书腰的部分,将腰封设计在封面的底部,高度上与之前划分好的白银比例分割位置相同,为了提升醒目程度这里填充较为明亮的颜色,为了与书封产生关联,吸取主视觉中的淡蓝色作为腰封的主色,将文字信息经过整理后选择与内容对应的字形,接着依次编排到版面中并划分好比例关系,这个部分就完成了。
为了避免篇幅过长,这里省去书背面以及内部的编排,仅延展书脊的版面。虽然书脊的位置与封面并不在一个平面上,但两者也是具有联系性的,在设计时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封面上的骷髅依然会在书脊上以特写的形式出现,其中英文采用“出血”处理延伸到封面的部分,产生一种连接的效果,这种处理形式在包装设计中也很常见,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两个页面联系在一起。
展览的主题是“游离古典”是一种脱离传统向现代过渡的一种状态。我希望通过两种字形的同构来将这种状态映射到标题中去,使其具像化的展现出来。
根据以上手法,将其余几个字也进行相同的处理,这种特殊的字形会产生一种更倾向图形的陌生印象,这有助于吸引观者的目光。在替换笔画的选择上我反复尝试了多种可能,尽量让最终的结构符合定位并兼具美感。上图中标注红色的笔画是我替换过的黑体笔画的部分。
将制作好的标题文字编排到版面正中心,成为支撑整个版面的主体结构,之后为文字填充带有经典氛围的红色,加入油画的颜料板在文字底层与之形成一个组合,目的是将标题与展览内容建立联系,同时也具有丰富版面效果的作用。
将底层文字反相处理,这也既提升了主标题的识别性,也为画面带来了色彩上的对比。形成一种特殊的视觉印象,整体显得更加抽象化,增强了版面的现代感。
底层的图像在视觉上有些抢眼,这干扰了主标题文字的识别度,为了给其余文字留出更多的编排空间,这里在文字与图像之间添加一层半透明底色,在削弱底层图像的视觉强度的同时也为版面建立了层次感。
接下来是整理文案信息的阶段,将信息划分好层级关系后依次编排到版面中,同样根据之前的定位,选择宋体作为主要的字形来烘托展览的艺术氛围,并根据每组文字的不同情境相应的搭配黑体字形。
构图方面,由于主体文字的位置已经确定好在版面的正中心,其余文字则围绕主体的左边和右边并运用美学比例进行编排。具体来说较为重要的信息安排在距版面中心偏上的位置,而其余重要程度相对较低的信息编排在版面的下方。
最后补全顶部的信息后,这个版面就基本完成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最终应用效果。
字形的混搭需要建立在对不同字体的性格与用途都有所了解的前提下,对设计师的版面把控能力要求也会比较高,合理的运用不同字形之间的对比与统一,能够在丰富版面视觉效果的同时准确传达内容的核心印象。希望本期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也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其他原创文章,今天的分享内容就到这里我们下期见!
——— 研习设
错过上方精彩视频教程,点我一样可以观看哦~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点击观看视频教程)
长按二维码关注研习设
每周一篇原创、精品设计文章
(每周四晚9:00)
欢迎个人转发,转载请参照“转载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