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懂这几种裁切方法,给你好图片也没用

研习设 研习设 2022-10-16

在日常工作中,为了满足传播的各种需求,我们需要对照片素材进行裁剪处理。裁剪是图片处理方式中最基本的一种。它不仅仅是修改照片尺寸和去除不重要部分那么简单,不同的裁剪方式也会给人留下完全不一样的印象。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一般来说都不需要裁剪(或少量裁剪)就可以直接使用。但并不是所有照片都能完美的符合传播需求的,对于那些不符合需求的照片来说,裁剪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那么裁剪都有哪些玩法呢?裁剪在设计中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何通过裁剪来改变图片的心理印象呢?本期我们将带来这方面的内容。






在日常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需要修改页面的长宽比例的情况。同时为了让图片适应版面的需求,也经常会将横版图片修改为竖版尺寸,竖版图片修改为横版尺寸。这时就需要用到图片的裁剪的相关知识了。如果不假思索的随意裁剪,很可能会破坏图片原本的构图从而破坏图片的美观度。在裁剪之前,我们需要想清楚画面所要传递的内容是什么。



上图是将横版图片通过裁剪修改成竖版图片的案例,画面中的主体是跳入水中的人物,我们在裁剪时,需要注意的是尽量让画面中的主体保留在修改后的画面中。并且重新思考修改后主体的大小与构图。





第一张图片是远距离拍摄的摄影照片。第二张图片经过裁剪后,以特写的形式呈现,拉近了主体与观者的距离,这种特写的形式会增强画面的品质感,孩子的笑容也变得更加可爱了。



如果图片本身的信息量比较大,在小尺寸的应用中,就会显得非常复杂。我们可以通过裁剪的方式,将画面中的主体放大处理来简化信息量,使其在小尺寸依然可以轻松识别。上图中虽然画面的尺寸变小了,但我们依然能够识别出模特的面容。也就是说,版面中照片的信息量越大越适合大尺寸下的应用,照片的尺寸越小,越需要简洁的画面。



在同一张照片中,可以通过裁剪画面不同部位,来达到改变画面主题的目的。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拆分出的画面之间的差异性。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将一张照片拆分成多份,让原本单调的版面变得更加丰富。



在设计网页头图或特殊比例的版面时,我们会遇到将图像裁剪成长宽比例非常极端的版面形状,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的是保证裁剪后的图像依然能够传递出正确的信息。如果裁剪后,图片的内容变得无法辨认,那么它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





上图中,人物在画面居中位置,整个画面给人平静和稳定的印象。而某些画面使用居中构图可能会给人留下呆板的感觉,为了让画面变得具有活力,可以尝试移动主体的位置来打破视觉重心,在改变主体位置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规范画面中的构图。



三分构图法是在摄影中经常被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也可以称其为九宫格。摄影师凭肉眼很难准确的找到画面的黄金分割位置,将其简化为三等分后就简单得多了。这种构图手法同样可以应用到设计中来。从理论上来说,在井字的某几个交叉点上放置主体,就能够营造出具有紧张感的印象。



上图中画面的海平线是倾斜的,首先图片内容并没有传递出需要营造动感的印象,其次就算需要营造出动感的画面,其倾斜角度的大小也绝对不能含糊不清,这样的处理反而会使观者产生困惑。



水通常给人们的印象通常是平行于地面的,我们可以通过裁剪的方式来校正画面的海平线。通过旋转画面的方向来将原本倾斜的海平面调整回水平状态,这里需要注意旋转后的画面会略微小于调整前的大小。





通过裁剪,我们可以将画面中多余的元素裁出画面之外,以达到简化画面的目的,使画面主体更加突出,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主体的完整度,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修补工具进行辅助,以达到去除多余元素的目的。





在改变画面的尺寸时,往往会遇到主体无法再放大,但画面还是缺少信息的情况。这时我们可以使用吸管工具吸取画面边缘的颜色,通过填充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在实际案例中可能会遇到渐变类型的背景色,这时可能会需要使用蒙版等工具加以辅助,来达到理想效果。



对于这种边缘重复性的画面来说,我们可以提取画面中可重复的部分并做拉伸处理。用这种方法来达到填补缺失部位的目的。这里需要注意局部区域经过拉伸后的像素损失程度,拉伸的幅度不易过大。



对于这种边缘复杂的图片来说,以上两种方法都没有办法解决。这种情况下又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提取图片中的相关元素,将其放大来填补下方区域,上图中图像因为放大而产生的虚化效果反而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在日常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图片互相并列编排的情况,上图中是将各种背包裁剪成统一尺寸的案例,画面尺寸的统一,也意味着图片内部背包的大小也需要统一。通过将背包的高度与底部对齐来试图让背包的大小达到统一,但结果却发现第一个背包与第三个背包的大小看上去却完全不一样。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多为不规则的形状,如果想要将它们调整成相同大小,诀窍就是用眼睛来作为参考标准,而不是几何的绝对度量。忽略掉那些细枝末节的部分有助于快速的调整元素间的大小关系。



上图中是将人物照片调整成一致大小后并裁剪成圆形头像的案例。虽然人物的大小经过了统一处理,但是因为头部高度的错落不一,导致视线的通过产生了阻碍,让整体印象变得凌乱起来,降低了版面的统一感。



那么以上提到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我们通过修改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高度,将人物的眼睛水平对齐。版面整体的印象得到统一,视线的通过也变得流畅了。






当主体带有指向性时,上图是高度留白的摄影照片,第一张人物采用居中构图,修改左右两侧的面积会传递不同的心理感受,放大人物前方的留白面积会给人向往未来的印象。



同样是上方的照片案例,第一张为原图人物居中摆放,第二张尝试放大人物后方的留白面积,画面整体会给人回忆过往的印象。





上图第一张是赛场飞驰的瞬间,画面本身就给人很强的动态,如何能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增强它的动感呢?可以通过将画面倾斜的方式来实现。第二张中当画面倾斜后,赛车的速度感变得更加强烈了。





当画面中充满了元素,边缘过于拥挤时,会给人压迫感。上图中自行车经过放大后,虽然提升了品质感,拉近了与观者的距离,但也损失了应有的高级感。



上图是经过修改后的案例,将主体缩小后,周围的空间变得开阔,使得画面有了喘息的空间。整体给人高端和有格调的印象。










本期我们尝试制作一款书籍封面,假设上方选择的图片是符合书内主题的。将这张表现着审视概念的意向图片放置到版面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原本方形的尺寸裁剪成符合书籍的尺寸,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将图片放大处理。



除将画面放大之外,我们也可以在保证照片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拉伸边缘的方式填补空白区域。上图中在图片上方与下方分别是填补后的效果。



为了让版面显得更加丰富,这里采用国外较常见的处理方式让画面更加具有形式感,将一张照片通过裁剪的方式拆分成两张画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尽量让两张图片产生差异性。(这与上方“改变传递的主题”的原理相似)而中间缺少的部分通过拉伸边缘的方式补全。



构图方面,上下照片的分割处于大概黄金比例的位置上,第二张图根据顶部人物眼镜的高度作为页边距离的依据,纵向网格划分了三栏,宽度是一个帽子的宽度。横向网格划分了五栏,底部图片高度占据两栏高度,顶部图片占据三栏高度。这里栏间距设置为页边距的2倍。



接下来将文案信息整理好并放置到版面中,注意所有信息都应该编排在版心内,将标题信息放大后分别放置在版面的对角线上以保证版面的平衡,根据纵向文字阅读逻辑通常是从右上到左下移动,将天堂放置在版面右上方,炼狱放置在版面左下方。



为了加大两个词的差异性,将底部文字反白,顶部文字采用线框处理。从人物受光面吸取色彩应用到文字上,这样会保证版面的色彩更加和谐自然。为了增强版面的形式感,我们这里将文字做一个连接,并将英文翻译作为装饰点缀在其中。



文字主体刻画好后,我们将其余信息整理好层级关系后,依次编排到版面中去,首先在左上角与右下角添加文字信息以平衡版面,并将剩余信息依次添加,这个版面也就完成了。



作为书籍封面,我们也可以为其制作一个腰封,在上面添加与书籍相关的文字信息。








以上我们学习了照片裁剪时的功能性与感性印象都有哪些,知道了裁剪除了可以改变画面的尺寸和去除不重要的部分之外,还可以校正画面的构图,改变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与位置,更可以把一张图片内的信息拆分成多个表现不同内容的图片。同时也分享了各种裁剪中的小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灵活运用。本期的内容就到这里,期待你的进步,我们下期见!




往期精品内容推荐(点击图片)



长按二维码关注研习设

每周一篇原创、精品设计文章

(每周四晚9:00)



欢迎个人转发,转载请参照“转载须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