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流行的emoji设计风格,速来get!
研习设订阅号
设计干货 杜绝注水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emoji。被东北话挑战骗进来的伙伴,先补充点知识再战不迟!
emoji这个词来源于日语e(图片)+ moji(字符),中文可以译为嵌入文本中的表情符号。在聊天💬中使用表情符号😀的这件事情起源于1997年的日本🇯🇵,2010年之后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起来。
现如今每个人的手机📱都长在手✋🏻上,人与人的日常交流中,文字成了默认的第☝🏼选择,而emoji正好填补了文字对话中缺失的情绪线索。
当你每天都在使用emoji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在你做设计没有素材可用的时候,也能帮你一把。这次我为大家总结了5️⃣种思路,我们一起来看一下emoji在设计中有哪些应用思路吧。
表达情绪是emoji最基本的功能,但是在使用时我们要注意,像单纯的开心😀或是不开心🙁这种比价扁平情绪通常很难表达出我们的内心戏,在设计中也不容易出彩。
而边笑边流泪😂曾被评为emoji的年度表情,可见能够表现复杂情绪的表情才更能引起共鸣。回想一下,你最爱用的表情是不是也是下面这一类?
如果我们将思路打开,有些复杂的情绪甚至不需要用到脸,比如我们常用撒花🎉来代表恭喜。
或者是用涂指甲💅来代表傲娇或者“凡尔赛”。你甚至可以自行脑补出表情和肢体动作。如果一个人在“凡尔赛”,那么他表面上是在吐槽,内心里却是在一边涂指甲💅一边等待大家投来羡慕的目光。这样的表情在设计中才会体现出更强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当然如果我们有需要用到单一的情绪也没问题,你可以尝试将不开心🙁替换成很不开心☹️。增加情绪的浓度,这样表情的张力也会更强。比如下面这组对比,同样的情绪明显右边的表现力更好。
这个用法很好理解,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emoji中都有对应的图案,包括衣👕食🍜住🏠行🚗工作💻运动🏀娱乐🎮方方面面。当你的设计需要图形元素时,emoji就是你唾手可得的素材。比如我们可以用它来做笔画替换,以此来达到文字图形化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笔画替换会让原本的文字丧失识别性,或者是引起歧义的话,我们也可以使用直接叠压的方式。
当然这种思路最基本的用法是直接将一些名词替换成对应的emoji,或是将emoji加在文字旁边作为点缀。这种使用难度就更低,后面会有案例演示,这里就不赘述。
我们可以尝试将多个emoji✊✌️🖐组合在一起使用,营造出一个场景,这样的设计会更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给观者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我推荐两个组合思路:
第一个思路是将多个emoji按照空间关系来组合。比如我们可以尝试将多个人物组合在一起。
第二个思路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合,以此来表现出一个连续的动作。比如最近网络上流传的一个名场面:
一位大妈试图在真实世界当中发动一个连串的魔法攻击。这种攻击方式有效避免了物理伤害,为我们面对冲突时提供了新思路。
于是就有了这个利用emoji制造的场景还原。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即使是emoji也不例外。由于现实中的情绪太过复杂,产生歧义就在所难免。比如你的母亲使用这个皮笑肉不笑🙂向你传递善意时,你也想回复她同一个表情🙂,只不过你想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
更奇妙的是,有一些歧义一旦产生,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共鸣,从此它原本的意义就会自动失效。
比如这个水蜜桃🍑的图标,根据2016年Emojipedia的分析显示,当水蜜桃🍑出现时,仅有7%的情况是真的在指水果,而其他情况都是在委婉地表达臀部。为此苹果公司曾试图重新设计这款图标,但由于新水蜜桃的beta版遭到用户的强烈抵制而作罢。
还有这个茄子🍆,它跟水蜜桃🍑是一个CP,同样是跟蔬菜没有任何关系。它被误解的程度比水蜜桃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成为社交软件上的流量密码。这个案例只能说一说,不适合演示。
再比如这个OK👌,如果我们在设计时真的把👌跟OK放在一起,那就是平平无奇,甚至是可有可无。但由于“拿捏”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的兴起,我们对这个图标👌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了它的食指和大拇指的指尖上,于是👌在汉语圈焕发了新的生命。
这种误解本身就会因为其内涵而具备很强的趣味和创意,把它们用在设计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它还会随着人们使用emoji而不断推陈出新,如果你也想用emoji来做设计,不妨仔细观察👀,尝试找到这些奇妙的误解。
谐音梗这个思路也很简单,就是将词语替换成发音相同的图标,有点像一个小的猜谜游戏。比如现在我就进行一个替换的大🕳️💺。
同一个谐音梗被使用得越多,人们就更容易很快解读出它原本的意思。比如目前网络上很常见到的小红书被写成小🍠。那么既然提到了小🍠,那就不得不提到一颗在小🍠上冉冉升起的新星——“K叔的设计笔记”。我们正好就为K叔制作一张出道海报。这个案例我们尽可能将前面所有提到的思路全都用上。
首先将文案编辑好,以左对齐的形式放入版面。我们可以发现中文由于是方块字的缘故,字数相等时竖向完全可以对齐,这会导致横向上的节奏感不好。这时我们可以挑其中的重点词语翻译成英文,与汉字重复出现。
这样节奏感就会好很多。⚠️注意,版式上我们就用一个最基本的左对齐就可以。因为之后添加大量的emoji会使文本灰度发生剧烈变化,版式上的变化过多整体就容易乱。因此这类设计多数都会用左对齐或者居中对齐这两种基本对齐方式。
然后,我们逐一为每一行文字添加emoji,使用的思路就是前面所讲过的。
除了添加emoji之外,还可以添加符号元素,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文本图形化的感觉,同时也很适合用来调整文本的长度。
将新星替换成💫,文本中的数字我们可以在字形面板中👇🏼
找到其他表现形式,也是文字图形化的常用思路。
冉冉升起这个动作没有合适的图标,可以寻找相关的emoji再配合符号来表达。
⚠️注意,这一组名词“设计、审美、策略、酒话”都属于抽象名词,很难用具体的实物表现,所以我们找到合适的emoji之后添加在文字旁边作补充,不要直接替换,否则会影响阅读。
这四个字在语义上是可有可无的,我们直接翻译成英文,添加表达情绪的emoji。
最后这段文案明显是在是在时间上的一连串的动作,我们把每个步骤都用之前的方式添加emoji,步骤之间用箭头符号连接,这样就完整地营造出一个添加关注的场景。
⚠️注意,“K叔的设计笔记”这几个字是id不能做任何图形化处理,否则就找不到了。这里刻意加这么句话是为了让你赶紧去关注。
由于emoji的颜色是不可控的,但是它们在设计之初所考虑的应用场景就是白底或者黑底,因此大量添加emoji的设计在配色策略上也多用黑白灰。看一下最终效果👇🏼。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总结的5️⃣种使用emoji做设计的思路。那么emoji的大图要去哪里获取呢?我们废话不多说,上🔗
🔗 https://emojipedia.org/🔗
好了,方法的部分聊完了,下面我们用emoji搭配文字的方式制作了一个“东北话十级挑战”!东北银可以提前撤离,其他地区的小伙伴看看你能过几关?emoji的加入有没有帮助你理解这些生僻词呢?
🤗我们开始吧🤗
🔴“旋”这个词多少带有一点贬义和调侃的意味,通常用在食量比较大的人身上。或者是家庭地位比较高的人说家庭地位比较低的人。在东北对于“吃饭”还有一个更地道且更脏的表述方式叫“旋皮燕子”,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老舅在这么用。不过这种用法非常的脏,我们要文明,我们不可以学习🙅🏻♀️。
🔴“约”这个词发音要发成“腰”,我不确定它的写法到底是不是这个字。因为很多东北土话都是口语,或是由满语转化过来的,并没有一个官方认证的标准写法。不过“约”这词在东北口语中非常常用,一定要记住。
🔴“硌应”这个词流传得比较广,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注意“硌”要读四声,而不是二声,“应”是轻声,这是比较容易错的点。还有它的词性有两种,常用的是形容词表示恶心,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及物动词,考点。
🔴“敞亮”的“亮”必须发轻声。这个词很好理解,通常是用在事儿办成了以后,夸赞对方,或者形容自己的心情。
🔴“尿性”的第二个字也是轻声,严格来说这个词在情绪上强于“厉害”,约等于“牛哔”,是很地道的东北话。在全国皆牛哔的大环境下,一个尿性就能帮你们在人群中确认互相的身份。
尿性还有一个特殊的使用场景,当一位男性朋友做出了一件“不怕老婆”的壮举之后,会受到其他男性同类的赞美,也可能是羡慕。在这种使用场景中,尿性的同义词是“有刚儿”。
🔴“沙楞”这个词最常用的就是它的拓展用法:沙~楞儿~的。独立成句,用于催促。注意其中儿化音的加入,并且发音一定要注意⚠️节奏感。对于一个东北人来说,语言的节奏感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拓展用法还有一个拓展用法:沙~哔楞儿~的。“哔”在发音时要很轻快地一下带过。这种用法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叠加了怒气。如果再不沙~楞儿~的,可能就是要动手了。
🔴“固涌”原意是指毛毛虫的行进状态。东北有一道著名的黑暗食材——蚕蛹。见过活体蚕蛹的伙伴应该能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当这个词用来形容人的时候,通常是这个人十分懒散地窝在某个地方的时候,最容易呈现出这种状态。
🔴“哈喇子”通常是指已经流出来了的口水,所以常与“淌”连用,淌哈喇子。最近网络上由于大家不知道下巴所对应的嘴的上边、左边和右边分别叫什么,所以只能叫上巴、左巴和右巴。在东北,嘴的一圈统一都叫“嘴巴子”,其中的“巴”读四声。根据睡姿不同,哈喇子可能会流向任何一个方向,所以淌哈喇子之后要擦嘴巴子。
🔴“抽冷子”就是突然和冷不防的意思,但是在发音上比这两个词更有突然的感觉。冷不防也可以叫“冷不丁”。
🔴“备不住”这个词在普通话里意思相近的词就是“有可能”。但是备不住在具体的语境中,隐含着提醒对方一定要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有所准备或者有所警惕的意思。这个是“有可能”这个词表达不出来的。
🔴“欠儿登”的“儿”是儿化音,不要分开读。被叫做欠儿登的人,除了喜欢掺和与他无关的闲事以外,还有可能喜欢在没事的时候暗搓搓地挑起事端。网络上有一种说法叫“先撩者贱”,这种行为在东北叫“撩闲”,喜欢干这种事的就是欠儿登。
🔴“舞舞喳喳”这个词通常是你在嫌别人吵闹或者碍事的时候用的,带有极强的使用者的主观色彩。大人在用这个词呵斥小孩的时候,也可能纯粹是因为他自己心烦。舞舞喳喳还有一个更土的同义词“舞舞喧喧”。
🔴“老鼻子了”就是形容多,但是有情绪在里面。这种情绪通常是嫌弃或者赞叹。比如形容景区人多就是嫌弃,形容别人家钱多就是赞叹。使用时同样要注意节奏感,可以拖长音,拖得越长就说明数量越多。当然也可能是说话的人在“揽悬”。(揽悬:跟实际情况有出入的夸张的表达)
🔴“五迷三道”是形容一个人在喝醉酒之后的一种综合状态,包括精神上的和肉体上的。也用于形容长期酗酒的人的日常状态。
🔴“皮儿片儿的”的“儿”也是儿化音,读起来是三个字的感觉。这个词的使用场景九成以上是你的房间,使用它的人百分之百是你妈。当一个东北女人成为母亲之后,就自动获得了这个词语的使用权。
好啦!以上就是我们的东北话十级挑战,你学会了么?我个人认为学习一门语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使用它,但是我们这一期讲的是emoji在设计中的应用。
那我们下期再见!👋
由于微信公众号更改了推送机制,推文不再按照时间线推送,为了以后能及时观看到我们的教程和文章,看完文章后记得给我们点个“在看”哦。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这将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