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ture子刊实锤! “基因编辑婴儿”有更高的死亡风险

苏煜静 生物探索 2019-12-03


图片来源:Mark Schiefelbein/AP/Shutterstock


2018年12月, 贺建奎将基因编辑婴儿推进大众视野中。在舆论的争辩中,贺建奎三个字如今已经与“基因编辑婴儿”紧密相关。近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asmus Nielsen及Xinzhu Wei在顶级医学杂志《Nature Medicine》实锤贺建奎实验会使死亡风险增加。刚刚平息下来的风波再一次被掀起。 《Nature》也配发了与之相对应的评论文章。



doi: 10.1038/d41586-019-01739-w




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英国生物样本库中近41万人的基因组信息和相关健康记录发现,在41岁至76岁之间,携带两个CCR5突变拷贝(CCR5-∆32)的个体,其死亡风险比那些只携带一个或不携带该突变的人增加了21%。


这表明CCR5-Δ32突变与预期寿命之间具有明显联系,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人员也表示,预期寿命降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因为CCR5编码的蛋白质与许多身体功能有关,而同时拥两个基因突变拷贝则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这些功能。


此外,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基因组都含有CCR5基因,这也从一方面表明CCR5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然而,CCR5-Δ32突变在一些人群中又是普遍存在的。正常情况下,功能基因部分上缺失造成的突变并不应该是普遍的。因而,CCR5-Δ32的普遍存在至少表明,在某些情况下CCR5基因可以带来进化优势。 但是科学家们并不能确定这些优势到底是什么。


各方评论宣告贺建奎的失败


今年 2 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科学家Alcino Silva在《Cell》杂志上发表论文称,CCR5-Δ32 突变与中风后记忆的恢复有关,这意味着它也可能在改变大脑功能方面发挥作用。但是他也表示:“阻断CCR5基因就像给汽车拆掉刹车一样。汽车跑得更快,伤害风险也会更高。就像对大脑发育的修修补补可能导致疾病一样。”


除了行业专家,人民群众的眼睛里同样揉不得沙子。论文一经发出人们便在网上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微信部分留言


基因编辑技术将何去何从?


今年3月来自全球各地18位科学家联名在Nature发表“檄文”,呼吁全面暂停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科学技术不分好坏,关键是看如何服务于人类,是否突破了伦理道德。贺建奎事件不能够让基因编辑“背锅”。




当然,针对此次科学事件,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也正式公开起草《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旨在规范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促进医学进步,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维护人的尊严和生命健康。

End

参考资料:

[1] Gene edits to ‘CRISPR babies’ might have shortened their life expectancy

[2] 贺建奎实验的“致命”问题:基因编辑女婴未来或会折寿

[3] 关于基因编辑,新规要来了

[4] Nature“檄文”!18位科学家呼吁:全面暂停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临床应用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