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育率破警戒线,三胎开放能够解决人口问题吗?

探索菌 生物探索 2021-05-02
12月1日,“总和生育率破警戒线”的消息登上了微博热搜并引发人们热议。微博中提到,民政部部长李纪恒近日撰文表示,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我国人口发展步入了关键转折期,新生人口数量已经连续数年下降

 
在此之前,恒大研究院任泽平曾于10月下旬表示,建议在“十四五”时期尽快放开三孩,逐步推进并观察效果。


两位权威人士的先后表态不禁让人怀疑,“三孩”时代是否即将到来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生育率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总和生育率”是最常用的反映生育意愿的指标,可以理解为每位女性一生平均生育的子女数量(有生命体征的),然而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总和生育率自从1965年达到峰值6.4之后,就一直呈现下跌的趋势。
 
通常总和生育率2.1被视为达到更替水平,也就是说到了这个数字能够基本维持人口数量不增不减1.5则为警戒线,低于这个数字往往会陷入低生育率陷阱且很难再回升。比如日本自1995年总和生育率跌到1.5以下之后,无论国内如何鼓励生育,总和生育率一直没能回升。
 
严峻的现实是,自从1992年起,我国总和生育率已经跌到了2.1的更替水平以下自2000年以来长期处于1.5以下。尽管全面开放二胎政策带来的生育堆积效应一度使总和生育率回到了1.5以上,然而好景不长,2018年开始总和生育率又跌回了1.5以下。

图片源自国家统计局、安信证券研究中心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总和生育率这么低?实际上,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造成了这一困局。
 
首先是人们结婚意愿低。从民政部的数据来看,近年来我国结婚率持续走低,2019年结婚人数甚至跌破1000万对,进一步表明我国人口发展进入了关键的转折时期。另外,从明年开始实行的“离婚冷静期”或许也将让人们对婚姻更加谨慎。
 
其次,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也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原因,在过高的房价及“养孩”成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不愿意生。尽管2017年国家卫计委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2006至2016年这10年间,育龄女性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5 个,但是实际生育率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毕竟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心动”到“行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再者,“想生”却不能生也是阻碍生育率回升的一个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不孕不育率持续攀升。国家卫健委等2018年发布的《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已经从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2.5%-3%攀升到近年12%-15%左右,我国不孕不育者达5000万,同时受环境污染、生育年龄推迟、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不孕人数还在不断增加,男性肾精虚亏、精子质量下降是重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遗传性疾病也是人们孕育孩子的“拦路虎”
 
当前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为不孕不育患者带来了生儿育女的希望,第三代(PGS/PGD)辅助生殖技术甚至能够将子代遗传学诊断提早至孕前的更早期产前诊断。然而,由于这一技术涉及伦理法律问题,因此我国采取了相对较严的审批和监管方针,医疗机构申报三代技术资质十分困难。
 
在全国近 500 家辅助生殖中心里,只有约 70 家提供第三代技术服务,占比仅为 14.2%,PGS/PGD 项目在这些生殖中心中的全年试管婴儿周期中平均占比仅为 10%。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科研人员和创新企业也正在为人们实现“想生优生”、提高生育率而努力。今年2月,国内首个三代试管 PGS 检测试剂盒获批,标志着三代试管PGS检测正式进入有证时代

这是我国唯一一款能够显著提升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临床妊娠率由传统的 46% 提升至 72%,同时将流产率由 33.5% 降至 6.9%,或许将为国内辅助生殖市场带来新的变革,为挽救生育率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显现。有专家认为,2050年我国总人口会下降到13亿。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预测的数据,205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5亿人。从这个角度看,从政策、科学技术等角度努力,鼓励生育、提高生育率迫在眉睫。

End 

参考资料:

[1] 民政部部长:出生率跌破警戒线!三胎,可能真要放开了.

[2] “已跌破警戒线”,该警惕生育率“跌跌不休” | 新京报专栏.

[3] 很多人在疫情中怀孕了,还有 4,800 万不孕夫妇求医路漫.

[4] 民政部部长:“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

[5] “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养老相关企业注册量十年增长151%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

往期精选


围观

晴天霹雳!阿斯利康新冠疫苗90%疗效竟是因为算错了!

热文

3个月,细胞年轻25岁!首次非药物临床试验证明:逆转衰老,或许仅需换换氧

热文

首次!CRISPR基因编辑在活体动物内成功治疗癌症,且永久有效

热文

别肝了!超40万人研究发现:晚上不睡,心脏“崩溃”!做到这5点心衰风险降低42%

热文

BMJ子刊:多少运动量,可以抵消掉10小时久坐带来的健康危害

医药

免疫疗法 | 生物仿制药 | 疫苗 | 耐药性 | 药物靶点 | 健康生活 | 药企新闻 | 药物盘点 | 制药技术 | 药物副作用


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白血病 | 肺癌 | 胃癌 | 结直肠癌 | 肝癌 | 乳腺癌 | 胰腺癌 | 心血管疾病 | 神经退行性疾病 | 肠道微生物
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体外诊断 | 医疗器械 | 生物纳米 | 3D打印 | 基因检测 | 单细胞测序 | 基因编辑 | 辅助生殖 | 人工智能 | 精准医学
政策抗癌药 | 4+7带量采购 | 耗材 | 备案制 | 注册人制度 | 健康中国 | 新版基药目录 | AI医疗器械 | 远程医疗 | 同股不同权
市场/资本IPO | 融资 | 合作 | 基金 | 港交所 | 科创板 | 创业板 | 研发投入 | 收购 | 市场&消费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