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变异毒株传染性极强的原因找到了:更易造成儿童感染

Hanson临床科研 生物探索 2021-05-02
本文转载自“Hanson临床科研 ”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针对新冠病毒B.1.1.7突变毒株,第一篇专业论文上传;明确了诸多最令人关心的问题,给出处理建议”。


1,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突变株在蔓延

12月中旬,英国首次报告了传染性极强的新冠病毒突变株:B.1.1.7毒株,这一毒株很快就成为伦敦地区主要毒株。

截止到12月 27日,其他16个国家亦检出B.1.1.7病毒株,包括:丹麦,新加坡,澳大利亚,荷兰,瑞典,西班牙,瑞士,黎巴嫩,法国,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冰岛,比利时,德国和加拿大。剩下的很多国家虽然可能已经有该突变株,但也许尚未检出,或尚未报道。

这一毒株被称为B.1.1.7毒株,亦被称为SARS-CoV-2 VOC 202012/01,即从2020年12月开始关注的第一个突变株。

新冠病毒最特殊之处主要在于两点:

1. 病毒通过棘突蛋白(S蛋白)上受体结合域(RBD)与ACE2结合;
2. 具有Furin蛋白酶切割位点。

而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报道,B.1.1.7病毒株具有23个突变,包括14个非同义突变(氨基酸改变)、6个同义突变(非氨基酸改变)和3个删除;就包括在上述两个关键点发生了突变,主要包括:

  • 棘突蛋白RBD域501位置出现突变,导致天冬氨酸(N)被酪氨酸(Y)取代,所以突变简写为N501Y,有时也记为S:N501Y,以表明其发生在棘突蛋白;
  • Furin切割位点毗邻位置发生了P681H突变
  • 69/70删除:可能会导致棘突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即构象变化)。

美国CDC还给出了该突变毒株的潜在后果,包括:

  • 在人群中传播更快(有证据);  
  • 引起人类更严重的疾病(未看到证据);  
  • 检测不到(可能性不大);  
  • 降低单克隆抗体等抗新冠病毒药物的有效性(可能); 
  • 逃避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目前可能性不大;但是积累多个突变后有可能)。

美国CDC指出,突变毒株可能逃避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是最令人担心和关注的问题。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正在发生这种情况。

2,关于B.1.1.7突变株的第1篇研究论文上传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12.24.20248822v1

12月26日,关于B.1.1.7的第一篇研究论文上传到medRxiv,并立即引起了诸多媒体关注。

这篇论文由国际著名传染病研究机构,伦敦大学卫生与热带病学院(LSHTM)完成,指出B.1.1.7突变株比其他毒株的传播能力高出56%;而该突变株儿童感染率上升是其传播能力更强的重要原因。

在这篇文章中,这一新毒株命名与美国CDC一致,为VOC 202012/01。这项研究根据VOC 202012/01的检出人口分层数据,英国SARS-CoV-2 PCR检测的阳性率,及COVID-19患者的住院、ICU收入及病死率,建模预测了VOC 202012/01的传播能力比其他毒株高出56%(95% CI 50-74%)。

而这项研究的重要发现是,这一毒株之所以传播能力更强,是因为它更易造成儿童感染
但是研究否定了这一毒株毒力更强因此它的致病性很可能没有增强

3,B.1.1.7突变株的危害及其干预建议

传播能力更强会导致更多感染病例,因此该研究团队也给出了不同干预情况下英国新冠病毒感染和病死的预测

在该毒株流行的英国地区,即使12月19日之前的公共卫生措施依然执行,但2021年依然会比2020年出现更严重的疫情,造成住院人数激增和患者死亡

研究指出,如果不关闭所有学校,而是仅执行英格兰在11月之前的控制疫情措施来应对新毒株,是不足以将Rt减少1以下的。

(采取不同的措施之后,感染和病死情况的预测)

研究预测如果放松任何公共卫生措施,则可能造成大幅度疫情反弹。而目前最重要的控制新毒株疫情的措施就是加速接种疫苗的速度

4,抗疫之路漫漫,
唯有预防,才是上上策。

正如我们反复说的“与其说科研解决了一些问题,不如说提出了更多问题。”

本研究亦同时指出,需要进一步的病毒学(实验室)研究来判断病毒的复制能力,毒力和致病性及对免疫应答的反应性

继续戴好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离;以及第一时间接种疫苗
才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上上策。

End

参考资料:

[1]https://www.cdc.gov/coronavirus/2019-ncov/more/scientific-brief-emerging-variant.html

往期精选


围观

新冠病毒这次的突变毒株太可怕,与人受体亲和力提高了1000倍,传播提高70%!

热文

Nature子刊:揭示“颜值”背后的遗传信息

热文

科学家开发出史上最“性福”避孕产品:不仅效果显著,还能改善男性勃起

热文

Cell子刊:人类能否战胜糖尿病?这方面可能要向猪学学了!

热文

当心了!研究表明:任何年龄的高血压,无论持续多久,都可能加速认知能力下降!

医药

免疫疗法 | 生物仿制药 | 疫苗 | 耐药性 | 药物靶点 | 健康生活 | 药企新闻 | 药物盘点 | 制药技术 | 药物副作用


基础研究/转化医学白血病 | 肺癌 | 胃癌 | 结直肠癌 | 肝癌 | 乳腺癌 | 胰腺癌 | 心血管疾病 | 神经退行性疾病 | 肠道微生物
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体外诊断 | 医疗器械 | 生物纳米 | 3D打印 | 基因检测 | 单细胞测序 | 基因编辑 | 辅助生殖 | 人工智能 | 精准医学
政策抗癌药 | 4+7带量采购 | 耗材 | 备案制 | 注册人制度 | 健康中国 | 新版基药目录 | AI医疗器械 | 远程医疗 | 同股不同权
市场/资本IPO | 融资 | 合作 | 基金 | 港交所 | 科创板 | 创业板 | 研发投入 | 收购 | 市场&消费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