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ol.1|张诗颖:比起「独立」,我更喜欢「完整」

绒尼 ROOOOM 2023-06-04

张诗颖

现居上海 / 就职于 lululemon 环球港店



两年前我第一次想要启动「女也 Woman」女性故事项目的时候,阿宁向我推荐了小熊(张诗颖昵称),她说小熊是她认识的最坚韧的女性。于是我和小熊通过电话完成了第一次采访,我惊讶于她的经历,也钦佩她的选择。那时的我们,都正处于自我愈合的阶段,我们谈论得最多的词是「自洽」,那时候我们觉得活得自洽就是舒展的基础。转眼到了 2023 年三月,我终于又回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小熊依然是这个愿意支持我,愿意坦诚相待的第一个讲述者。现在的她,比两年前走得更远,步伐舒缓,更加快乐。


感谢我的朋友小熊和阿宁,让这件事落地成真。


杨蓉培

2023/03/08



讲述:张诗颖

整理/编辑/摄影:杨蓉培

正文共 9804 字,预计阅读时间 25 分钟


1/ 从家乡说起


我从小生活在安徽池州,一个很小的渔港城市,也是一个历史名城,人口和经济一直不发达。池州在长江中下游,污染少,风景好,公园很多,有点小桂林的感觉。


大家很喜欢钓鱼、野炊这种外出活动,市区购物中心很少,物质氛围淡薄。我刚到上海的时候发现有的人会因为买不起这个或者那个而难过,这种心理我完全没有。我甚至觉得家乡有种北欧的感觉,人们不讲究穿搭,对吃喝也没有那么在乎。同时这里也是一个民风闭塞,非常传统的地方。大家思维比较保守,可能一个穿短裙的女孩走在街上,都会有人嘀咕,「啊,这个女孩怎么穿这么短的裙子。」这是外部的环境。


家里的话,我爸妈不是池州本地人,都是从安徽省其他地方因为工作调动过来的。家里的长辈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在身边,也没有亲戚朋友,是一个纯移民的全新家庭,在这个很封闭的城市里。


我爸妈都是大学老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我妈是金融会计专业的教授,家庭出身好。我爸是脑子特别聪明的那种,是经济学教授。他俩从小就是学霸,我也是,我们家就属于那种一直「第一名!第一名!」,我们家三个人都挺像「别人家的孩子」。


其他的话,池州说得不好听一点让我有一种「邪教」的感觉,虽然民风淳朴,但因为大家思想都很保守,导致都希望孩子都做成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人,会有一套既定的行事规范。如果你偏移这个规范的话,别人就会紧张,觉得你危险。另一方面会觉得你不好,他们并不会想这个规则是不是要改变一下,而是会想你为什么要这么干,如果你不这么干,大家都会更轻松,更开心。


这就是我长大的地方啦,有好,也有不好。


2/ 校园里的「病人」


高考的时候,我特别想要选金融会计专业,所以第一志愿填的是会计。我妈一直是望子成龙,希望我能够 very high class(非常高级)的那种,她一直希望我能成为陆家嘴金融精英那样。我爸就不一样,他觉得女孩就应该帮帮家里,不要太努力,包括现在他给我的教诲都是不要上班,为什么要上班,多休息啊,多睡觉啊,不要太拼。他希望我以后能够更多照顾家人,就想要把我塞进医学院。


最后因为志愿填太高了,第一志愿差几分,就录了我爸选的第二志愿,进了暨南大学医学院。


我入学后发现,要读的是个非常豪华的医学院,是全英文教学。当时班里只有 13 个大陆学生,其他 30 多个都是港澳台和海外这种先进资本主义地区的学生,这种构成绝对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环境。我的同学们都极其优秀,现在都很厉害,有美国的医生,香港的医生,大公司医药代表之类的,非常优秀。


我本科的就读体验是两极分化的。


广州给我美好的体验,因为它是一个非常开放、多元的城市。暨南大学是一个以华侨为主的学校,所以整个学校风格很开放,我自己觉得很好。那些来自发达资本主义的学生们都很刺儿头,大陆学生都很乖,老师里有很多都是香港人,他们和我们的交往会保持一种距离,不会擅用他们的权力来约束我们,就很让人开心。像现在很多大学宿舍还有很多限制,我大学那六年是在宿舍阳台做了个厨房出来,一直在自己炒菜,就在学校食堂买切好的肉片鱼片,没有人来查或者来管,对我来说就特别合适。


坏的体验也有,当时我是觉得自己真来到了资本主义前沿,因为吃喝玩乐的氛围很重,还有各种消费攀比的心理。


我过得很朴素,比如我买了一个十块钱的国产品牌唇膏,或者冬天时候就只穿一套羽绒服,就会遭到大家的疯狂嘲讽。还有我的行为处事,就很「小镇做题家」风格,觉得自己成绩好了就是最厉害的,别的同学让我帮忙拿快递,我就会拒绝,一心学习。如果有人把东西放到我的座位上,我还会凶对方,让别人把东西从我的地盘拿走。当时的我是真的不懂得这些,现在我能理解大家需要这些人情往来,事情都是有来有往的。


后来传说有个号召力很强的女生让全班同学都不要和我说话。后来我的室友,在毕业多年之后在一次聚会上跟我道歉,说那时候全班都在排挤我,这件事情让她一直感觉到不安。然后搞笑的是,我才知道原来大家是故意不和我说话,因为那时候我本身也不太想跟别人说话,这就巧了。要说排挤我自己有没有感觉,肯定是有些感觉的,但要说对我有没有特别多的影响,那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就还好。


另一个坏的方面就蛮诡异,因为我接触了太多优秀的人,以至于对我的自信遭受了疯狂摧残。我后来选择离开医学专业主要是觉得自己不优秀,但后来反过来想,并不是我不优秀,我已经够好了,只不过那帮人他就有「病」,「病」得不轻,搞得我自己也「病」得更重了。


像我结婚的对象,我前夫,他从小就是香港名校毕业,很努力。我总觉得比不上他,但其实他也总觉得比不上我。他会把「优秀」这个词看得非常重要,现在也是,前两天聊天的时候他还在说,觉得镜子里的自己什么都不是,这就是个例子。


在学校还认识那种香港医生家庭长大的小女孩,从小就被当医生的爸爸控制得死死的。我们之前还会偶尔写邮件,相互往来。我觉得她也有「病」,她的人生只跟学习和医学有关,其他的一切都要被阉割掉。


身边这些人给我一种感觉就是人一定要那么优秀才 OK,我觉得非常不对,或者说我很不喜欢。我是 18 岁出门读书到 30 岁间,从上大学到离婚之前,我都还是那个以「优秀」为内核的小家伙。现在我 34 岁了,经历 30 岁到 34 岁离婚后的重建,我认识到人的内核不应该是那样,那是种「病」。


3/ 恋爱,以及跨专业考研


我和前夫是一见钟情,他是一个难得的又有「病」但又有点趣的家伙。


当时我大四,他大二,他是我学弟,当时我算是他半个老师吧。我一眼就相中这个小孩,因为他戴个绿色耳机,穿个红色背心,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打扮的人。我就老给他补习,因为我成绩特别好,他就属于很努力但脑子不是很灵光的那种,但他成绩也很好。补来补去,补来补去就在一起了。我们在一起,在学校的时候是特别开心的,因为他有很多奇思妙想,有他自己内心的小世界。如果不是后来被主流的规则所裹挟的话,他是一个蛮有意思,也有自己想法的人。


他是香港人,我们在一起很逗,胆子有很大,会找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一起做。比如找一个民宿,自己带锅带菜去,住十天,假装外面战火纷飞,而我们只能在这里避难所里煮番茄和土豆吃。


还有他喜欢买名牌眼镜,我们就去深圳的 A 货一条街专门去找某副眼镜。说实话那个地方让我现在都会对深圳有心理阴影,就是楼很密,里面虽说是大卖场,但感觉进去就像香港黑帮电影里帮派即将打斗的氛围,光很暗,人都在阴影里,眼神都显得阴险。他看上的眼镜正价买可能要上万,而在那里可能只要几百块,他会和手艺好的师傅处好关系,不然拿不到师傅手上的货。


他不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有自己的风格,我那时候蛮喜欢他的。


医学本科要上六年,但后来我们主要是异地恋,因为我大四之后就回安徽,找了个实习待着,准备考经济学的研究生。我们就靠打电话联系,一聊就聊俩小时那种。


考研这件事情我自己压力没有那么大,反而是把我爸妈折腾得够呛,他们总害怕我考不上。我当时对自己很自信,一开始想的第一志愿报北大,但后来想还是算了,就换成了母校暨南大学的经济系,接着就自学。复习时让我比较自豪的是数学,因为医学本科是不学数学的,我就自行学习和复习了考研数学。当时我政治、英语都没有怎么看,就裸考上场。经济学每天就大概一个小时的复习时间,剩下的时间都留给了数学。


最后考下来,离志愿差了五分,当时觉得差了很远,现在想起来自己已经很厉害了。


差五分这件事想要说一下的是,里面有我前夫很大原因。那会儿他非要和我谈恋爱,在我考研最关键的时候他非要过来一起和我待着,考前一两个月我都在疯玩,在谈恋爱。后来发现差五分的时候,我挺生气的,觉得感情影响了我拔剑的速度。


后来我就调剂了,去了上海理工。


总之,这一路考研从医学转到经济学,我自己觉得没有吃太多苦和亏,痛苦的更多是我爸妈,他们会因为这件事情哭泣,觉得无法承担我考不上的后果,传统的价值观束缚了他们。我现在想着也许当时没考上更好,也许我会成为一名医学产品经理之类的,说不定混得更好。


我的人生命运挺好笑的,在读经济学之前,我立志要发 A 刊,要有一番作为。但读了经济学对我而言不能说有什么成果,而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吧。


其间我了解到中国的经济和外国的数理经济不是一套系统,明确了这一点之后,那想要通过读经济学硕士来了解经济这件事情就不算是很可靠的路径来。当时我有幸去了一个很好的单位实习,身边都是清北复交的教授和学生,环境很好,耳濡目染地发现大家对经济很佛系。让我发现,原来经济并不像经济数据运行的那样,不是靠我写一篇文章,或者建立一个数理模型就能说明清楚一件事的。


我考经济学是因为喜欢数学,我希望得到一个好的数学训练。但没有,这件事情没有发生。于是我开始接触编程,在硕士期间我都在疯狂学习 Python(一门编程语言),很开心。


如果有人问,我会非常推荐考研的。因为我自己通过考研这个途径,在上海理工收获了不错的资源,让我更加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了解了经济学、编程,接触了政府经济政策,接触了大公司里的员工,接触了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等等。这些对我人生影响很大,现在回头想,读研期间接触到各个层级的经历,是比拿到一个学位,发表一篇文章都更加重要的事情。


4/ 未来的选择


之后,我选择了爱情。


硕士毕业的时候,正是因为接触到了不同层级的人和事物,觉得这是什么狗屁社会,我要选爱情。


那时候我的机会主要是在北京和上海,两边都拿到了不错的 offer,但我前夫他是不会来内地的,因为他在香港的薪水、房产还有家人都在那边,就好像怎么说都应该是我去香港,不然就得分手。我也问了很多人,大家说要么你就过去和他一起开荒,在深圳香港扎下根来,要么你们就分手,毕竟都在事业上升期,异地不现实。


我很崩溃,想了想,不行,我要爱情。


于是我放下所有去追随我的爱情,就在我的同期都在大企业或者在互联网公司进行主流工作训练的时候,我选择了将自己和他置于一座孤岛,只有我们两个人。


在我 27 到 30 岁的黄金时间里,我在一个封闭的,没有跟社会有太多接触的节奏里生活。我就在深圳的家里待着,他在香港工作。状态有点像全职太太,但不需要给谁煮饭,也不会去逛街,也没有亲朋好友,和他也见得少,一周两三次。就不是一个正常家庭的环境,感觉更多就是为了纯粹的爱情。


那两三年时间我看了很多小说,也通过网络学习了很多。


图 / 小熊梳妆台上的书《1Q84》


互联网真的很奇妙,让我有了更多对人生的思考。有句话我很认可,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你经历了危险才能发现的,说这话的人叫蒙克白,他曾经在广西作为志愿者照顾当地的留守儿童,是一个纯粹的人。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重要的东西你在家思考是不会明白的,当处于危险境地的时候,多余的东西才会被剥除掉。


那时候看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青春》,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南非当时种族歧视很严重,他内心遭受了很多暴力,他不明白他的朋友为什么要遇到这样的迫害。他还写了《慢人》,也是一部很妙的小说。还看了美国一些作家的作品,像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


还有日本文学,尤其是描写二战后的作品。对我影响很深,包括我现在的工作在 lululemon 卖裤子,核心思想在于经济萧条即将发生的时期,无论一个人具备什么技能,可能最终能够糊口的也可能是以服务业为主,比如端盘子,洗衣服之类的。在我的世界观里,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并没有好坏之分。


所以在深圳的时候,我有机会在精神方面完成很多沉浸式的探索,也许算是很幸福的。


但同时像「沉浸」、「探索」这样的词还是有些褒义的,是光明的。我也想告诉大家的是,这对我来说也是很痛苦的两年。因为那段时间我是有中度抑郁的,一直失眠。我想抑郁的来源是焦虑,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未来。我只能在虚无的小说世界里寻找乐趣。


我试图找工作,却很不顺利。我结了婚,并不想生小孩。跟前夫的关系也越来越差,因为我察觉到爱情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回事。他不是一个能照顾我的人,当时的我确实很需要照顾。长期积累在心里的压力,包括和父母的关系,对人生未来的困惑,都堆在一起。


经常一个人嚎啕大哭,哭很多次。


当初选择去深圳时,我爸妈表示「都可以」。我和他们的关系很淡漠,我意识到了我们并没有形成真正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像是三个独立的人在打拼。而我结婚这件事在他们眼里更多像是任务,只要结婚,怎么样都行。所以我把结婚证照片发给他们的时候,任务就完成了。我们家就不是那种相互排忧解难的氛围,所以我有什么疑问也不会找他们,同样他们也不会找我。


一切都很疏离。


我只有在那种沉痛的阶段,才能够如此深入地探索文学的世界,文学本身就很繁琐。那时候就是光明和黑暗各掺杂一半。因为焦虑,所以看书。文学让我好一点,但焦虑和痛苦依然在现实里。


后来,我的爱情熄灭了,离了婚之后,又是另外一种痛苦。


其实我很早就有离婚的念头,大概是结婚半年之后就冒出来了,后面有个激发点就是财务关系。我一向对财务是比较敏感的,他做了一个很失败的投资,还莫名把我扯进去,但受益人又没有我。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笔极其不利的交易,就很愤怒。愤怒在于我觉得他根本就没有尊重我,其次他对自己行事的后果缺乏感知。我对他的信任就消失了,一直在等机会离开他,等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我就走了,离开了这段婚姻。


离开让我感到轻松,终于从泥沼一样的投资中脱身。同时也依然愤怒,不理解为什么他在这件事上怎么会如此糊涂。


现在我和他的关系比婚内还要好,婚内没有那么信任,现在两个人都比以前更成熟,关系更好。想来,那时我还是个文青和愤青,没有经历太多。其实可以不那么愤怒,和他把事好好说明白,告诉他需要保障我的财务关系,告诉他我的不满。现在我能想通并不是他做了这件不好的事他就说明他是坏人,不至于。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他有他的重负。都可以理解。


5/ 亲密关系的本质


在经历了热烈的恋爱和孤岛一样的婚姻,我终于明白,一个人首先要照顾好自己。


不是我为了你好,你想吃牛肉,我就给你做牛肉,有求必应,这就算亲密了?不是。


亲密关系的本质是和自己的关系。我到底怎么看待自己,能不能把自己照顾好?想明白了之后才是和其他人有关。


婚内那么痛苦,我之前一直都是把他放在我自己之前,以照顾他为主,什么事情都以他的需求为先。但这根本就行不通,因为把他的需求放在我之前,我自己的需求就被压抑了,压抑之后我就会不开心,这种不开心也会传导,他也会不开心,很简单的道理。


他现在还没有走出来,我走得比他快一些。他现在还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前,所以他总是不开心。最近聊天的时候他问我,到底要怎么样才能不在意这些事啊,我就说,我没有像他那样在乎别人,在乎太多人的感受和看法,他就会不开心。他很羡慕我能够做到,他还是没有学会先好好照顾他自己。


如果我们中间有一个人早一点明白这个道理,我和他的婚姻也许就不会这么快地结束。但因为两个人都不懂,就破裂得很快。


离婚之后我就离开了深圳,我爸妈现在都不知道我离婚了,因为我觉得这个事不属于一定要告诉他们的事情范围内,而且儿女都有报喜不报忧的心理。但他们知道我在上海,可能隐约猜到了我的婚姻出现了问题,有跟我说过,要是实在不行就离吧。那我就觉得,我离不离不一定要告诉他们,这是我自己的决定。我想除非有一天他们真正尊重了我,那我再平等地告诉他们这个事实。


我跟他们一直强调说,既然我们之间没有形成那种父母和孩子的亲密关系,那我们至少可以做普通朋友。我自己从控制型的亲子关系中解脱出来,是今年过年的时候,我算是彻底地为自己设立边界,关于我自己的事情除非我想要告诉他们,否则不能获得更多消息,打探也是没有用的。我设立了属于我自己的规则,让他们来遵守。


6/ 在上海的新篇章


深圳太热了,一年有十个月都在开空调,这让我太痛苦了。因为在上海理工上学,对上海还是有些依恋的。再加上我父母在安徽,一线大城市里北京就显得太远了,就来了上海。


来上海,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追阿宁。我就是一直在为爱奔波。


追她追了一个月吧,她当时也属于比较破碎的时期,比起爱情,我们更像是两个无家可归的人,前途未知,相互依偎,就这样在一起了。


后来在上海稳定下来,她起了很大作用。她带我去看展览,吃好吃的。我离婚后过得很困难,离婚对整个人的那种摧毁性伤害还是很难承受的,我有一年的时间是处于重度抑郁,会突然哭两个小时,情绪扭曲。阿宁一直陪着我,就这样过了一年,再后来局面就打开了。


和阿宁的伴侣关系,让我成长了很多。


我现在回想起来,我前夫其实很照顾我,他还是爱我的,在用他的方式在默默地关心我。而和阿宁的关系里,一开始她对我没有那么多的感情,她会以自己的需求为先,即使她的人生遇到了很多冲撞,她的生活依旧可以运转。一开始我觉得阿宁没有那么喜欢我,会生气,但在这过程中,我逐渐学会照顾自己,当我真的把自己照顾好了之后,和阿宁之间的默契反而在增加,很奇妙。


我和阿宁之间信任感的建立过程是很痛苦的,用熬,熬出来的。


信任两个字是很痛苦的两个字,是我们通过无数次吵架和妥协得来的,有她的妥协,有我的妥协。我对自己也有了许多妥协,我觉得以前我是很抠门,对钱很敏感的人,现在就花钱如流水,尝试着去享受更多,我把自己的人生观颠倒了。


阿宁经常说,在我身上她学到最多的就是「忍耐」。她有许多情绪需要倾诉,会凌晨两点醒来突然找我说事情说到四点钟。一开始我完全接不住,我不理解为什么。在跟她相处过程中也在学会接受,可能当时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这样做,但放下这个想法让自己先尝试,看看结果是什么,可能就发现结果没有那么恐怖。就像凌晨两点被叫醒聊到四点并没有那么恐怖,也还行。但前提还是我愿意为这个人做妥协,这很重要。


图 / 书柜里小熊和阿宁的恋爱一周年纪念照


因为和前夫的分离,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宝贵的。如果能在一起,就尽量珍惜。如果不能在一起,那就最好不要见面。因为大家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成本是很高的。


因为我从婚姻里走出,并不完全是轻松,也有很多心痛,还是会感觉可惜。


现在能够坦然地和前夫保持联络,也是因为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对他也没有那么多要求。之前把他想得太厉害,把我自己也想得太厉害,期待太多。但我们都是普通人,即使他赚钱能力很强,月入十万,他也是平凡人,有自己深重的烦恼。想到这些,就能够对他比较温柔。


我确实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温柔了,包括阿宁也说我最大的优点除了「忍耐」之外就是「温柔」,说我对她很温柔。其实对别人温柔就是对自己温柔。像我现在周围的一些人对人很高压,我会觉得何必呢,鞭子打在别人身上和打在自己身上其实没有区别。


时间宝贵,对自己温柔一点。人生苦短,重要的事没有那么多。


来到上海经过两年的重建,今年去 lululemon 门店工作算是一个新的起点,开启了新篇章。


严格来说,lululemon 是我研究生毕业之后第一份进入职场的工作,我很想要全情投入。我毕业的这五年时间里,想过去做很多工作,但最终还是把自己关于亲密关系,自己的价值观都整理好了,选择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现在无论是中年还是老年再就业,还是年轻人找工作,其实比起找什么工作,去干什么事情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状态。


现在就是我很舒服的状态。


这份工作太适合我了,它是一份离线的工作,工作期间不能够用手机。其次它需要和人沟通,打探别人的需求。这种沟通过程是带有侵入性的,想要挖掘出顾客的需求并且快速响应,是需要动脑筋的。好的销售能力是我很想精进的,同时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我现在的老板说了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他说一位顾客走进店铺一定有特殊原因,如果你挖得越深,成交率就越高。虽然我不是以成交率为最终目的,但这个过程我是在乎的,我确实想要知道顾客为什么来,想要买什么。


零售其实门槛很低,大家背景各异,只要你能站够八小时,就可以达到基本的标准线。我喜欢站着,也能够接受单调重复的枯燥工作。就像我前一天七个小时一直在重复向顾客问好,问顾客想要什么类型的裤子,五十多个顾客,几乎同样的动作。这种工作其实和我医学院在门诊的工作很像,一进来就望闻问切,一天看两百个病患,医院工作量很大,我来 lululemon 算是减负了。


目前我还是兼职,之后希望转全职,能够努力做到副店长,去了解更多店铺运转和团队管理的事情。


管理这件事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练习起来,生活里处处都需要,与人沟通协作不是靠你「忍」或者「讨好」去处理的,也不是遇到不平就去打击报复那么粗暴。我曾读到一个管理相关的观点,就是「等待」。等待周围人跟上你的速度,等待周围人理解你要做什么,等待你自己认清你想要做什么,和周围人形成很好的互动是一个需要时间的漫长过程,你要慢慢完成。


还有一本讲「一人企业」的书,就说一个人就可以是一家公司。大家如果在岗位工作时怀着自己成立一家企业的目标,那就会少很多烦恼,可以更好地接受工作中那些涉及不同方面的琐碎事情,做得更多,学会更多,就会更早离开为自己的做事。我想,怀着「一人公司」的目标进入职场,会少许多负担,毕竟人不一定总要去做巨大组织机器里的一小部分。当然也有人希望在组织中获得稳定,这是一种选择。


「一人企业」的观点可以帮助大家避免迷茫,也不要觉得自己拥有的能力无处释放。


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经常有朋友抱怨对工作很厌倦,是因为强度大,又经常重复。我想,如果人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职业愿景,相互交替,局面可能会好一些。像我现在除了在 lululemon,那我还想要做股票交易员。好玩的是,炒股圈子里的人大多也是 lululemon 的目标用户,正好。


我不想把所有的价值都压在一份工作上,如果工作崩溃,那人也很容易崩溃。


7/ 现在

图 / 小熊和阿宁吃早餐


我和阿宁经过磨合后,关系进入了平稳状态,也有了许多默契。这个默契在于,知道对方在犯病时再也不会大惊小怪了,因为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也知道如何去承接这些情绪。


目前关于我们的关系,没有想特别多,倒是对我们未来要去探索的事情会充满期待。因为她要做自己的事情,我要去做自己的事情,两个人可以一起打配合。想要去日本,去欧洲,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事。


关于未来的目标,我们没有共识一说,以默契为主,像团队合作伙伴一样,平等地去沟通交流,不存在谁是权威角色。当有人提出一个灵感,我们会一起商量看是否能够成型,如果不行就换一个。不是说一定要达成共识,奔着某个固定结果去,我们不需要这样,相处起来就很轻松。


我们都是对结果持开放态度的人,没有什么执着追求。就像她想要去日本,但我不想,那她完全可以自己去,去她想要去的地方。


而且我们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这也是与之前的婚姻里不一样的地方。我前夫内心还是希望成为在组织中受大家喜欢的人,大家希望他成为什么样子,他就应该去成为大家期待的样子。我和阿宁已经从这种价值体系里面剥离出来了,我们想要自己很舒适。就像大家都期待买房买车,我可以买,也可以选择不买。


我希望自己独立自主的活着,可以和组织合作,但不想要听从某个权威的安排。


图 / 小熊画的恋爱两周年礼物

她的画里,熊是自己,羊是阿宁


我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从当初对自己和对方都有很多要求,变成没有要求。在亲密关系中,大家焦虑的房子、钱、未来,我觉得都不是重点,精神世界的完整是重要的。这可能是我个性的体现,不见得适合每一个人。


对于我来说,我自己精神世界是否富足一定是由我全权负责的,我的喜怒哀乐,我能够搞定,要有这个基本功。不能依赖于觉得父母一定要来关心我,伴侣一定要来安慰我。无论外界发生怎样的变化,我的内心世界依然完整,不会缺少任何东西,此刻的我和下一刻的我都会是完整的状态。


我可以要你给我的,也可以不要。不向外求,而是向内求。


我修炼很久才有了这样的心态,做事情才觉得舒适,快乐。我不是很喜欢大家常说的「独立」来形容我的选择,我更喜欢「完整」两个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