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考之年。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进展如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行业背景高校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实现快速发展、内涵发展?
2020年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大考之年。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此前印发的实施办法,“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经过近几年的强力推进,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进展如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作为1998年由中央部委“下嫁”地方的一所行业背景高校,北京工商大学并不在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的名单之中。但借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东风,近几年北京工商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锐意进取,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行业背景高校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实现快速发展、内涵发展?窥一斑而见全豹,近日本报记者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进行了专访。记者: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从高校管理者的角度,您觉得这五年双一流建设对整个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哪些影响?北京工商大学的情况如何?孙宝国:双一流计划实施的五年,我认为最大的好处是为高校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双一流是一个导向,有了发展方向各个学校也就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双一流中的“一流”指的是世界一流,高校要把自己的发展成绩拿到全世界去对比。我们也不可能照搬别人的经验,否则大家都照着清华北大的样子办学,那倒简单了。2014年,北京工商大学第一次提出一流本科建设,当时学校连博士点都没有。这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个目标是对的。2018年我们抓住机遇,拿到了两个博士点。去年北京市按照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对市属21所本科院校实行分类发展。北京工商大学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学校的奋斗目标,从具体要求来讲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对高校来说,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我想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2008年我们提出要以食品为龙头发展工科特色,举全校之力发展食品学科。当时北京有中国农大、北京林大等6所高校有食品类专业,我们排在末尾。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2019年在全国最好学科中,我们排到第7位;在世界学科排名中,我们2019年排名第103位。目前,学校的食品学科基本在世界一流学科中站稳了脚跟,未来我们还要将食品学科发展为世界顶尖学科。记者:早在2015年北京工商大学就确立“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当前很多地方高校的一个战略目标。从具体落实的角度看,这些年你们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成效?孙宝国:抓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是抓学生,地方大学尤其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培养质量学校推出一系列改革,如通过本科生集中考试,规范考试管理。世界名牌大学都很重视考试。从2014年开始,学校实行学生集中考试,千余名学生在体育馆同场考试,被外界称为“千人大考”。从实际效果来看,“千人大考”严肃了考风考纪,不仅减少了作弊现象,也有利于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建设。还比如从2015年开始,我们实行英语分级教学,把全校3000余名本科新生分成10级因材施教。确立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的“369”指标:“3”是指在“十三五”末,应届毕业生的考研和出国读研的比例要超过30%,鼓励学生勤学上进,提高毕业生的考研出国深造率,并鼓励学生实现高水平就业;“6”是希望有60%的学生在毕业时英语水平达到六级,具备较好的对外交流或出国工作的语言能力;“9”是指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超过90%。在学科建设上,学校提出“四二一”的目标来提升办学层次,即:突破四个一级学科的博士授予权、两个世界一流学科、一个国家级的研发平台。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达到或接近这一目标。不要小看了这些指标,这一方面彰显了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学校有更多的获得感,得到社会更大的认可。记者:作为一所从中央下放到地方的行业高校,北京工商大学在改革发展中如何弘扬行业特色?曾经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的?孙宝国:北京工商大学的特色与学校的办学历史相关。我们是1999年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而成。这些年,学校达成一个共识,北工商的特色就是商科、轻工和食品。但这是宏观概念,还需从中凝练专业特色,比如化妆品、香料、香精这些都属于轻工,这些领域我们现在都是全国第一,其中香料、香精20年以前我们就奠定全国第一的地位。中国这么多的高校,很多专业名称相似的也特别多。但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既需要宽口径的,也需要特别具体的某一方面的。所以高校在人才的专业培养方面要找到一个平衡。凝练学校特色,我们也一直在不断探索。比如2019年申报并获批建设酿酒工程专业,我们不做葡萄酒和啤酒,重点做中国国酒——白酒。这就是我们一个明确的目标定位。白酒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白酒有一个名副其实、名正言顺的中文名字“白酒”和外文名字“BAIJIU”。学校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酿酒工程专业,为行业培养优秀人才,促进酿酒行业的生产现代化和市场国际化发展。我们用了9年的时间奠定了学校在白酒研究方面的位置,近五年北京工商大学在白酒领域的研究论文数占全球近40%。记者:从名字上看,很多人认为北京工商大学是以工商管理为特色的大学。你们想过发展一些热门的学科专业吗?在传统学科专业之外,你们这些年有哪些新的探索?孙宝国:学科专业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来适当调整。在调整过程中,我们是非常谨慎的。因为热门专业,未必就是有生命力的。有的专业虽然冷门,但是也是社会需要的,学校要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他们干一行爱一行。这几年,我们围绕着行业在国内和国际上找准位置,也找出了学校的特色。总的来讲,大学要对自己的发展有个超前的认识,树立发展的目标很重要,找到发展的差距更重要,这是我们能够实现目标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就是要比别人多付出。对北京工商大学来说,现在不只是发展速度的问题,而且是加速度的问题。学科专业发展还要融入到整个社会发展中。比如最近北京实行的垃圾分类,其实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我们已经和不少单位合作研究很长时间。如白色污染,我们有材料专业,该专业原属于轻工业部的塑料研究所。这些专业既要放在全球去评比,又要为全国行业服务,还要为首都北京服务。不然的话,也找不准我们的定位。记者:行业办大学的经验,划归到地方后的探索,北京工商大学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孙宝国:从行业划转到地方,首先就是把行业的优势转变成服务地方的优势。这也是一个快速融入地方的方式。其次,行业院校在这个行业、领域和学科内的优势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在服务地方的同时做强学校行业特色。如果划转到地方后只服务地方,培养出来的学生视野可能就有区域性。北京工商大学从1998年规划到地方至今已经有20多年,我们跟行业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前两年,我还在轻工业联合会担任副会长。另外,无论是行业类院校还是地方院校,必须“站在家门口,放眼看世界”。做好服务地方和行业的同时,必须要有全球化眼光,瞄准前沿问题。记者:您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提到过“为什么中国没有人研究饺子馒头”。作为食品行业的院士专家,您觉得当前高校科研存在哪些问题?孙宝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国的文化整体上属于农耕文化,西方的文化很多属于草原文化,反映在饮食文化上,中国是蒸煮文化,西方则是烧烤文化。当然文化也在交融,现在很多人研究烘焙工艺,但是在面包之外,我们要认识到馒头当中也有科学问题。很多人可能觉得做馒头没什么,其实做饭跟做食品是两回事儿。工业化的时代,食品也不仅仅是做饭那么简单,从原料来讲,加工过程、服务对象等都发生了转变,一系列的科学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疫情期间点外卖,它不仅仅是食物做熟了的问题,还包括怎么派送,怎么包装才能让食物保温、保鲜、保质,怎么防伪等一系列问题。我们还要想到未来,实现中国梦之后我们的人民吃什么喝什么。如果将来我们每天吃着日本的生鱼片、法国的蜗牛、韩国的烧烤,喝着干红、清酒、烤酒,这还叫中国梦吗?不是说那些东西不能吃,中国富了,都可以尝一尝,但中国的饮食文化要传承和发扬。我们把中国主体的食品越做越好,让全世界都去吃,这也是我们的软实力。记者:您是北京工商大学土生土长的院士,之前采访中您也提到“人才问题是双一流建设最棘手的问题”。中部地区高校、地方高校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应该怎样去平衡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问题?孙宝国: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高校的基本策略应该是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但是应以自己培养为主。引进见效比较快,但现在不少高校都在引进,引进成本会很高。尤其是像北京工商大学这样层次的学校很多,在引进人才方面会受到很多限制。要引进的话,首先要看学科是否具备基本条件,比如我们食品学科就从中粮集团引进了曾在中粮集团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担任“首席科学家”的教授。但更多学科优秀人才要靠自己培养,这几年我们培养出了一个“优青”,一个“万人”。近几年我们对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视。目前,青年教师人数已经占了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成长也比较快。我们一直要求,生源质量可能和清华北大有差距,但是我们的师资必须是一流的。记者:今年是北京工商大学建校70周年,在70年的坐标中您如何评价学校近几年的发展?孙宝国:回头看北京工商大学近20年的发展,我们抓住了几个机遇:第一是2004年新校区的建设,这也是北京市第一个新校区,解决了北工商发展的空间问题,这是生死问题;第二是2018年我们拿到的博士学位授权,没有这个,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就无从谈起;第三,北京市市属院校分类发展,北京工商大学进入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个建设的行列。当然这过程中也出现过很多问题,比如师资团队问题、财政支持问题等,很多矛盾的解决需要统筹兼顾。我们基本按照三点来解决发展中的矛盾:首先是顶层设计,要充分沟通达成共识;其次,全面发动群众,定好目标要改革,让大家都能参与其中,看到希望;最后,实现的过程要谨慎,不出现战略失误。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