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医学院: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
高校因人才而发展,人才因高校而成长。人才发展与高校发展始终息息相关、且相互支撑。神州学人、学术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联合推出《人才与高校发展》专刊,聚焦“双一流”建设进程中高校人才发展与评价工作的探索和实践。
文 |
崔金奇
新乡医学院鸟瞰图
国际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特征。伴随经济全球化,人口流动频繁,疾病传播速度加快,医学教育的发展也紧跟国际化的时代步伐,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
国际化医学人才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对我国发展急需的国际化人才所具备的基本要素进行了清晰界定,也对进一步界定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标准的基本内涵指明了具体方向。医学院校教育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全面与国家需求和国际标准对接,初步确定了立足实际、具备当前时代特征的国际化医学人才基本内涵,即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医学基础知识扎实、技能过硬,能够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熟练掌握对外交流语言,具备一定人文素养,能够融入国际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临床科研主流,适应国际化需要。这是医学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
医学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作为现代化大学的重要特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共识。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国际化发展也得到更多关注。近年来,作为医学高等教育的载体,医学院校积极适应国际化要求,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上有了较为统一深刻的认识,在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实践。
对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由于对医学工作者的能力素质要求在国际上具有一致性,因此,无论从国家发展水平还是高校全面建设的角度,医学教育国际化开展都是必然选择,只有实施国际化战略,才能对医学院校更深更广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国内医学院校大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际化办学组织与管理机制,成立了国际化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等机构和部门,建立了国际交流与合作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促进国际化发展的规章制度;大多医学院校制订了独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规划,或在发展规划中制定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并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还有的院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适应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和国际事务拓展需要,探索建立了推动毕业生出国就业和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的通道,或与有资质的第三方合作,开展相关方面的准备工作等。
基本确立医学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医学教育对医学生的培养具有一定特殊性。近年来,围绕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以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国家间的交流为依据,国内医学院校认真研究国际化教育趋势,对国内外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经验加以借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这些经验进行筛选与创新,将国际教育先进理念融入教学内容,打破学科之间存在的壁垒,实现不同领域的知识、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以课程整合为基础,临床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医学创新思维及终身学习、自我发展为主线,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网络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技能过硬的新型医学人才”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并与中外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办学、国(境)外校际大学生交换或学分互认、开展学生国际交流等相整合,初步探索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取得一定成效。结合医学生的培养特色,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国家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力度,推行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6月,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疫情与变化的世界》专题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使人类第一次主动为传染病防控按下全球经济的暂停键,为疫情打上鲜明的全球化烙印。在此次疫情中,包括最发达国家在内的疫情重灾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医疗系统崩溃局面,而中国在此次疫情中的突出表现使之成为疫情综合考验中的“优等生”。近日,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以“无条件通过”的成绩正式获得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认证机构认定,意味着中国医学教育标准实现国际实质等效,中国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
医学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培养理念相对滞后。受制于历史文化、管理观念、办学水平、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影响,国内一些医学院校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人才培养理念更新较为滞后,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相对缺失。另外,部分院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对自身定位的前瞻性思考和科学的研究论证,也有部分院校确立了比较科学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但这些先进理念并没有完全融入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导致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贴标签”和“新瓶装旧酒”的现象。
培养途径较为单一。虽然在办学定位上顺应国际化要求,突出了国际化和综合型,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有些医学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平台搭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普遍沿袭过去传统僵化的培养模式。
培养制度不尽完善。近年来,医学院校纷纷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与尝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学制管理僵化,制度环节断裂等问题,使国际化人才培养制度在真正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上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评价体系相对缺失。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管理和监督,还需要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当前,包括医学专业在内的各专业国际化人才,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缺失,是我国绝大多数行业国际化的一个短板,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医学院校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障碍,使医学院校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评价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单向化、片面性、单一化和滞后性等弊端,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新乡医学院组织研究生
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研修学习
新乡医学院
召开人才工作大会
医学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树立医学人才国际化培养新理念。理念引领实践。《辞海》对理念的解释为“上升到理性高度的观念”。作为一种观念的力量,大学理念引领着大学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办学质量和效益。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要求医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理念也要与时俱进,用国际共识的理念开展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实施国际化培养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适应这种新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创新国际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国际化新型医学人才,应在科学把握和尊重个体成长规律、学校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深化教育国际化改革,充分发挥医学院校教育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功能。对于国外先进的教育体系,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进等都应大胆地拿来为我所用,更要实现国外教育体系的“本土化”变革,不断进行自我改革发展。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程标准建设和专业建设,探索构建“基础-通识-专业”相结合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并实现互认课程、互认学分、分段合作培养学生。尤其是应当借鉴全球卫生培训模式,建立国际交流平台,创新学生社会实践方式,尽快将海外临床见习、实习纳入医学生培养计划,加快与此相适应的学分制建设。
例如,中外合作办学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新乡医学院自2004年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来,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汲取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积极为学生搭建国际就业平台。截至2020年6月,已有200余名学生前往日本、韩国、美国继续深造或工作。学校先后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伍斯特大学,澳大利亚伊迪斯·科文大学,美国布鲁姆菲尔德学院,意大利都灵大学,日本国际看护师育英会等开展合作办学项目,通过“3+1”“2+2”等办学形式,共同培养学生;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开展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为在校生定制学术特色突出、针对性强的暑期实践交流项目,开拓学生国际化视野。2018年以来,学校连续选送3批共80余名学生,赴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等高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研修学习,包括语言学习、医疗机构及名校参观、美国历史文化学习及课外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充分感受美国的教育、学术氛围,提高语言和知识应用能力。
加强国际化医学师资队伍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直接影响,是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措施。新乡医学院在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加强国际化医学师资队伍建设,一靠“引进来”充实,即聘请国外名师名医,扩大国际师资力量的比例。学校近年来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特聘教授形式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到校工作,并不断优化校内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为充实国际化师资队伍力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二靠“走出去”培养,即把教师送出国学习新知识、接触新理念,逐步培养一批国际化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队伍。学校先后选派数十名优秀教师赴美国布鲁姆菲尔德学院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能力,开拓了学校教师的国际化视野;三靠培训提质,即安排教师到国外大学学习,邀请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设置具有出国学习经验的教师沟通交流平台,充分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
建立科学的国际化医学人才评价体系。人才评价是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医学院校要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的评价标准,建立国际化医学人才评价体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深入落实国家人才评价相关政策精神,推行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重日常的人才评价体系;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反馈机制,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课堂教学目标、过程、评价及反馈进行形成性评价,对授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成果、教学国际化视野、国际学术交流能力等实施监督反馈;最后,还要对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科成绩、课外拓展等方面进行监控。(作者系新乡医学院人事处处长)
来源 | 《神州学人》2020年增刊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