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将出台重要文件,支持中西部高教“再加码”!

■   有国家的扶持,自身的努力,全国高校的支援,西部的高等教育发展正在积极进取,向阳而生。

来源 | 教育部,转自“软科”公众号

2月23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春季学期学校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有关情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提到,今年教育部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制出台三个重要文件。其中之一就是《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聚焦高等教育不平衡发展矛盾,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变,高校协同发展、服务能力提升。



早在2019年9月27日,教育部在“关于加大中央对中西部地方大学支持力度的建议”提案回复中提到,“教育部在加快研制出台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协同有关部门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由被动输血“单车道”转到主动造血精准输血“双车道”,推动实现中西部高校集群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把中西部高等教育变成中西部破解困局、振兴发展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和内生力量,把优先做强东部高等教育历史发展阶段转到整体做强高等教育的新阶段。


2020年9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在调整优化区域高等教育战略布局、加快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机制,以及支持中西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重大平台和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整体实力全面提升,有力支撑中西部经济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人才振兴,有力保障国家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


2021年2月4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在“推进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一项中提到,要“印发实施《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若干意见》并召开工作会议。”  

国家高度重视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2—2020年)》,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37号),对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作出进一步部署。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继续实施东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


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对口支援中西部高校建设


2001年,教育部启动实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13所高校采取一对一方式,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青海大学等西部高校。


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的通知》,决定由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41所高校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等11所高校的82个一级学科建设。


200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强调对口支援工作要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通过长期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不断加强受援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使受援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上新台阶。


同年,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大对西藏高等学校的支援力度,由内地35所高等学校分别对口支援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学院、西藏藏医学院、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西藏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对西藏高校对口支援的全覆盖。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下发文件,在“质量工程”中设立专项,支持受援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进修学习和挂职锻炼,支持受援高校数字实验室建设。


201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的意见》,出台了联合培养学生、合作开展科研、互派干部挂职、教学名师带徒、定向培养师资、教师出国进修、共享教学资源、扩大对外交流8项新举措,强调要更加注重增强受援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目前,已发展到106所部属和东部高水平大学参加支援、85所中西部高校接受支援,实现了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


二、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十三五”期间,通过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7亿元支持中西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推动高校突出教学导向,创新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推动中西部高校内涵式发展,带动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为全面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打下坚实基础;累计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1亿元支持中西部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建设,推动高等职业院校、本科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结构,努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带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更好服务中西部地区实体经济发展。


此外,2016年12月,财政部、教育部印发了《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在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资金、地方高校生均拨款奖补资金的基础上,整合设立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更好支持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资金在分配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并在使用上给予地方较大自主权。


三、大力支持中西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


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优化人才资源配置,规范人才合理流动,促进各类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干事创业。一是优化人才区域布局。2019年,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从平台建设、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岗位设置、绩效工资总量管理、职称评审等方面提出系列倾斜政策,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西部地区建功立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明确“三区三州”等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置特设岗位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不受单位岗位限制,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到西部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支持。二是加强人才流动管理。中央组织部在推进人才计划优化整合工作中,明确提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人才计划入选者支持期内原则上不得转换工作单位。制定下发的地方引才规范性文件中明确要求,不鼓励东部发达地区从中西部地区引进人才,为人才留在西部贡献才智提供制度保障。


四、加强中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


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工作中,坚持以学位点、科研经费、师资水平、科研平台和成果效益等数据构建数学模型测算为基础,持续提高培养条件、培养质量与培养规模的匹配度。同时,不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给予专门支持。“十三五”时期以来,中西部省份研究生招生规模尤其是博士生招生规模增幅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倾斜支持中西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


在科研平台立项建设过程中,加大对中西部高校优势研究领域的支持力度,在同等条件下适当倾斜。支持中西部高校培育和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在四川大学建设了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支持新建体现中西部区域学科集群优势和特色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包括河南省安阳师范大学甲骨文信息处理、江西省赣南医学院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在18个中西部省份高校布局建设了一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推动地区高校工程技术与应用学科发展,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工程化与产业转化提供支撑;在河南、重庆等中西部地区高校认定了1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同时,通过优化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布局和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在中西部地区高校布局建设了一批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吸引汇聚了一大批国际创新力量和资源,形成了对中西部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的立体支撑,为中西部地区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撑。


有国家的扶持,自身的努力,全国高校的支援,西部的高等教育发展正在积极进取,向阳而生。谁将抢占先机,成为下一个“西部之王”?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邬大光: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 五中全会深解读

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探索“自我造血”新模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