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国人才 Author 温金海 杨晓冬
■ 决定人才流向和作用发挥的因素,越来越体现为政策环境、发展空间、文化认同、人居环境等因素。人才生态的优化,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
来源 | 大国人才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环境的竞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近年来,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精神,日益重视人才环境建设,积极优化人才生态。
但打造人才环境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哪里?如何使人才生态优化,更加有利于推进当地集聚人才?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优化人才生态,应当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适应城市发展定位,切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利实现人才发展目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北京市提出建设国际人才社区,这本身非常契合北京市建设“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定位,是落实中央关于北京城市发展战略的创新之举,也是对城市现状特点,服务发展大局的务实选择。立足实际,乘势而上,使北京国际人才社区建设风生水起,产生了良好实效,受到各方肯定。
梳理北京建设国际人才社区的历程,我们会发现,“理性、务实、特色”,一直是贯穿始终的几个关键词。
目前,北京市共规划建设了8个国际人才社区,每个地方资源禀赋不一样,建设的路径、方法也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比如,朝阳区外国驻华机构多,国际化元素比较集聚,他们更加重视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特色街区等配套设施建设;顺义区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所在地,他们更加注意为商贸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新首钢则在盘活工业遗存上下功夫,努力使工业遗址焕发新的活力,成为举办国际性活动的新地标。因为充分考虑了区域特点,挖掘了区域优势,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才多姿多彩,各显活力。
其实,除了北京,不少省市的人才生态建设也都走出了充满特色的发展之路。比如,浙江是个资源小省,努力在人才服务上做文章,瞄准“打造人才生态最优省份”,倡导“店小二”式服务,响亮提出“最多跑一次”的行政服务改革,提出“把最美的风景给最优秀的人才”;广东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积极打通粤港澳地区人才流动障碍,优化港澳人才前来创新创业的环境;福建与台湾一水相连,近年来重点在服务台湾人才方面做文章;成都努力塑造“蓉漂”聚才品牌;西安作为科教资源汇聚之地,努力优化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古人云:“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决定人才流向和作用发挥的因素,越来越体现为政策环境、发展空间、文化认同、人居环境等因素。人才生态的优化,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
保持求真务实的理性思维、因地制宜的务实方法,人才服务的创新,一定能够开创广阔的天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