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介绍5年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工作成效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12月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5年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会精神工作进展成效。5年来,教育部扎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在这其中,高校思政工作为党和国家全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立德树人到培育时代新人的系统设计
99.4%的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九成以上大学生对思政工作表示满意,给予了较高评价;约95%的学生对辅导员等思政工作队伍表示满意……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在发布会上列举了一组数据:“广大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更加坚定,制度自信进一步增强。”
5年来,教育部对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台账式推进落实九大类108项任务,建立起“四梁八柱”,系统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创新发展。
——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教育部出台了进教材的工作指南,分段分科推进,覆盖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37家全国重点马院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并作为必修课程。
——切实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教育部牵头修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每年召开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就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明确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等制定印发专门文件,推动高校着力健全党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持续巩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5年来,教育部不断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典礼仪式育人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日常。
——全面推进育人体系建设。5年来,教育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着力构建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引导各地各高校把工作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结合教育评价改革,推动党建和思政工作作为“双一流”建设、学科专业等评估重要指标,纳入各类巡视督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
——更加提升工作合力。5年来,教育部坚持协同联动,不断强化工作合力。一方面,强化部内协同,教育部各司局和直属单位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了畅通高效的协同机制;另一方面,持续加强与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及中央媒体协作,共同打造了一批品牌活动,构建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高校思政工作的良好氛围。
“5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魏士强表示,下一阶段,教育部将推出并全面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构建面向新百年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新格局。
从数量不足到“提质升级”的教师队伍
“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语重心长,“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对全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而言,这既是路线图,也是总攻令。5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项项支持政策陆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少思政课教师感叹说:“思政教育的春天来了!”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介绍,经过各地各高校的不懈努力,全国思政课教师数量大幅增加,综合师生比达到中央要求。至今年11月底,登记在库的高校思政课专兼职教师超过12.7万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9.1万人。与2016年相比,思政课教师总数增加6万人,其中专职教师增加4.5万人。魏士强介绍,截至今年9月,全国高校专兼职辅导员共有21.87万人,比2017年增加7万人,师生比达1∶171。
此外,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也由450余家发展到1400余家,中宣部、教育部重点建设37家全国重点马院,教育部支持建设200余家示范马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人才聚集效应加速显现,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数量增加的同时,思政课教师素质也发生了明显优化。宋凌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9万多名专职思政课教师中,49岁以下教师占77.7%,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2.9%,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2021年,思政课专职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17866人,比2016年增加8486人,增幅达89%。“高学历、年轻化已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新状态。”
那么,在帮学生扣好人生扣子的同时,教师如何不断审视自己的扣子是否“扣得正”?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教育部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依法依规健全师德规范体系,强化教师日常教育引导,特别是将2021年确定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年”,提出一揽子工作措施,成效显著。
“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必须坚持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聘、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黄小华透露,将通过研制《关于完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理顺高校党委教师工作部门和其他部门的衔接配合机制,文件即将印发。
从思政课、课程思政到“大思政课”的育人格局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思政课如何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5年来,教育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推动所有学校所有课程都担负起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创新思政课,2019年启动实施“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在省级层面打造了一批品牌工作项目,有效推动全国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目前已征集1300多套教学资源,近800名教师在展示活动中获奖,有效引导广大教师更加投入教学、钻研教学,促进优秀教师职业成长。
强化课程思政,推出30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699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99个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通过课程思政资源库将优质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武世兴指出,要坚持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构建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善用“大思政课”,组织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领导干部上讲台、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等工作,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互联互动。创新推动网络育人,通过“一节一推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创作了百万余件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充分发挥200个高校思政公众号的示范引领作用。
沐之以春风、润之以细雨,于无声处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面向新起点新征程,我们将抓好理论武装,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抓好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立德树人走深走实;抓好队伍提升,深入推进思政骨干队伍建优建强;抓好机制创新,着力促进高校思政工作高质高效,不断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质量和水平,凝聚培养时代新人的强大合力。”魏士强说。(本报北京12月7日电)
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