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设人才强国呼唤战略科学家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提出坚持实践标准,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01战略科学家的内涵与特质


战略科学家的根本内涵是指: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


战略科学家有以下特质:


一是战略前瞻上有洞察力,看得远。知识面较宽,具有超前的战略意识和战略眼光,视野开阔,认清全局,能够洞察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这是特质的基础。


二是战略布局上有判断力,把得准。判断决策力强,在战略布局上能够把握全局,具备多学科渗透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把握世界科学发展方向,开拓新的科技领域或方向,实现创新发展。这是特质的关键。


三是战略实施层面有领导力,带得成。战略实施上具有卓越领导才能,善于组织和领导大规模科技创新活动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这需要有相当的宏观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和领导艺术。同时,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崇高道德风尚、人格魅力,能团结吸引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共同奋斗。


02战略科学家在科技发展历程中有关键作用


战略科学家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离不开战略科学家作出的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钱学森、李四光等战略科学家非常重视,且关系良好,沟通机制顺畅。在科技现代化的路径抉择及科技发展战略拟定上,充分听取战略科学家的意见建议。


随着科技决策制度的确立和改革,战略科学家参与科学决策的机制逐步完善,在确定科技发展战略,制定科技规划、科技政策和科技计划上,战略科学家充分参与,并以敏锐眼光影响和把握国家科技事业发展方向。在实施阶段,由战略科学家挂帅攻关,带领科技工作者攀登科学高峰。


在长期的科技实践中,我国涌现出许多战略科学家,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默默奉献,诠释了中国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如在1956年—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的远景规划编制过程中,由12位战略科学家组成的综合组,负责评价、裁决、选择、推荐,确定并综合各方面的建议,最终决策。钱学森担任综合组的组长。该规划对我国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使我国科学事业走向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03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召唤战略科学家


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召唤战略科学家。当前,中国科技事业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历史方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形成历史交汇,科学前沿突破涌动,科技竞争高度白热化。战略科学家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支撑,是引领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的技术力量,对国家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


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亟须战略科学家坚持四个面向,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不断提升科技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的能力,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卡脖子关键核心领域挂帅攻关。


04战略科学家培养使用的路径探析


我们要坚持实践标准,通过多种路径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深化科研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战略科学家发现、培养、激励机制,促使其脱颖而出并充分发挥作用。


让战略科学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担纲领衔。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探索构建战略性科技人才的发现与有效识别机制。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打破国籍、户籍、身份、学历、年龄等限制,形成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让更多的“揭榜挂帅”战略科学家脱颖而出。不仅要在已有高端人才中选拔,还要将培育战略科学家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人才身上,支持更多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支持科学家参与决策咨询,健全参与决策的长效机制。要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编制、重大科技计划的调研中,设立人才考评机制,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当前,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正在编制,要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把握方向的作用。


畅通科学家建言献策的渠道。通过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建设,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


2015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等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使其成为创新引领、国家倚重、社会信任、国际知名的高端科技智库,并支持其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


广纳全球高层次战略科学家。秉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思想,开拓选才视野,在国际人才竞争中吸引和凝聚战略科学家。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通过一流高校培育战略科学家后备人才。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要支持高校大学生追踪世界科技前沿,跨学科研讨,并开设科技史、科技哲学及管理学等相关课程,培育其战略思维。


新闻来源:大国人才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老科学家寄语:青年科研人员要做探险家而非游客

科技部部长撰文:坚持“四个面向”,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培养战略科学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