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洪捷 | 跨学科人才培养:谈何容易?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博士生培养 Author 陈洪捷



跨学科是当下高等教育讨论中的一个高频词,大家一致认为,跨学科是大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改革中一个核心问题。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即跨学科科学研究与跨学科人才培养是一种什么关系?不少论者认为,跨学科研究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和知识创新的大趋势,所以跨学科人才培养也势在必行。


这种逻辑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跨学科研究属于知识生产的范畴,而跨学科人才培养属于人才培养的范畴,二者虽然高度相关,但毕竟各有所属在知识生产领域,跨学科早已是普遍的实践,而且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如有人所说,在许多知识领域,没有跨学科,就没有知识的创新。而在知识生产领域中,跨学科问题主要涉及学者的跨学科问题,即某一特定学科的学者如何突破本身学科的边界,跨越到其他学科,或者如何与其他学科的学者进行合作。但在人才培养领域,跨学科不仅涉及教师或学者,更涉及学生。而学生,无论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或是本科生,都还没有完全进入某一个学科,或者说正在努力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学者。在这个培养和成长阶段,就让他们跨出自己还没有完全进入的学科、再进入另一个更陌生的学科,这种跨学科培养如何可能?


所谓学科,通常只被视为为一种知识的分类,其实学科的意义,重心在于人才培养。或者说,大学中的学科首先是基于人才培养的需要形成的,现代大学的专业化培养推动了学科制度的建立。具体来说,大学中的学科包含有三个不同的层次或三个不同的维度。第一,学科就是一个知识的门类,如物理系、社会学之类,这一点人人皆知,不用多说。第二,学科还是一种制度,学科往往镶嵌在大学和院系组织机构之中,以相应的教职或教席为其存在的外显形式。学科同时还意味着一套特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科书、考核标准以及学位,最后,学科还离不开一个有组织的专业共同体(如学会)和刊物等。第三,学科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门类,还包含着一套关于这门知识规范与价值信念,每个学科通常都有其基本的问题、研究方法和分析路径以及知识评价标准,乃至特定的思维方式,或者说,每个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学科范式,这其中还包含有属于本学科的学科认同和价值取向。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不妨用学科文化来加以概括。


总之,看似简单的学科,其实包含有知识、制度和文化这三个维度。一旦看清楚了科学的复杂性,我们就可以想象跨学科的难度,特别在人才培养方面。当讨论“跨学科人才培养”问题时,我们不禁会问,这是在什么层面讨论跨学科,是在知识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或是在文化层面?如果仅在知识层面谈跨学科人才培养,相对容易一些,一旦涉及到制度层面,难度就会增加,但是最有难度的,还是文化层面。如上所述,学科主要是一种人才培养路径和基础,学科的功能首先在于为本学科培养接班人。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本学科的专门知识,更要认同本学科的文化,一名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如果不热爱本学科、不愿捍卫自己的学科、没有实现本学科的专业社会化,这种培养就是失败的。


接受一种学科的学术训练,其实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通常要经过数年的集中、刻苦学习和训练的过程才能完成。学科的训练其实是对人的一种重新的塑造,学科的范式或文化会影响其眼光和思维方式。加德纳说“学科不只是用事实和概念堆积起来的教科书上的词汇表、附录、纲要等。学科的内涵在于该领域的专家发展出的特定的思考方式。借助这种思考方式,他们可以从特定的而非直觉的角度了解这个世界”。


试想,如果在没有很好完成这一学科训练之前,我们就希望学生能够进行“跨学科”的思维和研究,这种目标是否现实?所谓“跨学科”培养如何解决“跨”学科文化的问题,如果超越两种或三种学科形成独自的“跨学科”学科认同?这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通常我们说“跨学科”,其实也就意味着先有“学科”、后有“跨”,没有“学科”,则无从谈“跨”学科。当没有进入“学科”或没有完成“学科”训练之前,也无所谓“跨学科”的问题。按此逻辑,似乎应该是先完成“学科”培养,然后再进行跨学科研究。


如此看来,关于跨学科人才培养,我们面临两种选择:一、先接受某单一“学科”的训练,然后再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二、建立跨学科的培养方案,直接培养跨学科人才。显然,后者比较符合当下的主流趋势。但是,未入“学科”就“跨学科”的逻辑是否说得通?是接受了某一学科完整的学科训练之后再去进行跨学科研究好,还是直接接受“跨学科”训练的方式更好?是培养一名具有单一学科基础、同时具有跨学科能力的人才容易?还是培养出没有某一特定学科完整训练、而能够进行跨学科研究的人才更为可行?


总之,知识生产是一个体系,人才培养是另一个体系,二者虽然关系密切,但毕竟不是一回事,把知识生产体系的做法直接移植到人才培养体系,有没有问题?当我们讨论跨学科人才培养时,是否考虑到了学科的知识、制度和文化三个层次的问题?如果仅仅是跟着潮流走,跟着感觉走,最终未必能够实现我们所期望的人才培养目标。


当然不可否认,知识生产模式的改变,迟早会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模式,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学科制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最基本的制度之一,要想改变这一制度,必须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思维。跨学科的议题看似是一个局部问题,其实会牵动我们整个的高等教育体制。

新闻来源:博士生培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这类人才,大力培养!两部门布局!

重磅发布:2021中国创新人才高校排名出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