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突破三大瓶颈问题,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方能在基础研究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汇教育 Author 丁奎岭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根基。


过去一段时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但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和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与优化。


要提升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的基础研究,需要关注三点:一是“有”,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的科研;二是“稳”,对于高水平研究大学基础研究的投入要持续、稳定;三是要“兴”,要加快建设基础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这个根基。基础研究既能探索自然奥秘、拓展人类的认知边界,也能成为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根深才能叶茂,基础认知不清晰,原理机制不清楚,就很难做出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的关键核心技术。


2018年起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通过开展系统、深入的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研究,争取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大力支撑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形成若干引领国际前沿科学发展的研究团队和学术高地。


珠峰计划实施以来,高校获得7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60%以上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牵头完成50%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从总体上看,过去一段时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已经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但是面对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和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与优化。



01三大瓶颈问题有待突破


目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仍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一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组织力度不够。


高校的基础研究早期以自由探索式、兴趣导向、纯学理性的研究为主。虽然兴趣驱动下的自由探索确实能够带来基础研究领域的某些突破,但是当下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或支撑探索的大科学问题却是需要有组织地开展。比如深空、深地、深海等极端条件下的物质研究,无一例外都需要有组织的大科学项目为依托。


另一方面,现代科研探索越来越强调学科交叉,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学科交叉,也不能完全依靠自由结合,需要有组织地进行。


但是当下科研资源分散、协调协作困难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学科交叉协同攻关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有组织的科研模式尚需探索。高校以及相关主管部门对于确保有组织的大科学研究顺利开展的导向性制度与保障措施尚需加强。


二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前沿科学探索需要有持续稳定的投入保障。


过去几年,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对于基础科学研究都在加强重视和投入,包括前文所谈及的珠峰计划,以及对高校的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等措施都对基础科研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高校获得的科研投入在快速增长,但来源多为竞争性经费,国家五大科技计划项目中,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包括部分基础研究内容外,面向基础研究、明确支持前沿领域自由探索的科研项目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1年中央本级财政对基础研究支出增长达15.3%,主要用于加大自然科学基金与中科院基础研究的投入,但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的投入增长较少,比如教育部对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的投入不增反降。


三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研究人才的数量与质量仍需加快提升。


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但是,基础研究人员占比仅有8.2%。最优秀青年学生立志投身基础研究的氛围以及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尚待加强。



02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要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要做到“有”“稳”和“兴”。


所谓“有”,即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的科研。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基础研究应从纯自由探索的模式更多地转向聚焦重大科学问题、国家战略需求,要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作为高校科技工作的主线。


同时,当前知识生产和学科发展已步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高校应综合利用政策、资源和评价等方式,整合力量,协同各类主体,打开学科边界,深化学科间跨界交叉,产出重大、前沿科学突破。


至于“稳”,即对于高水平研究大学基础研究投入要稳定。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基础研究的主力军,要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这是让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队伍能够真正坐得住、沉得下、稳得住的基础。

在保持“双一流”学科建设投入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珠峰计划方案,加强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特别是在建设初期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支持,引导前沿科学中心汇聚人才,发起、凝练大科学计划,聚焦“0到1”的原创研究、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前沿技术探索,建成具有国际“领跑者”地位的学术高地。


地方政府对于高水平大学的支持也应保持稳定,并充分给予学校自主权,放手让学校及时发现和支持有潜力、有进展的人才和项目,形成更有效、更科学和更具规模的布局。


三是要“兴”,加快基础研究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兴,科技兴。要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高校尤其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要发挥引育基础研究人才主力军作用,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的引育,建设一批基础学科培养基地,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建立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有效结合起来,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后备力量。

新闻来源:文汇教育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如果侵权请留言通知我们删除。

延伸阅读

 

清华大学李锋亮:新型研究型大学应该“新”在哪儿

科技部、教育部部长: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能力建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