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各类教师都有机会脱颖而出:中国农大不断完善人才评价综合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近年来整体推进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施教师分类评价体系,旨在促进教师分类发展,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不断完善具有“农科特色”的人才评价综合体系,助力学校“十四五”期间教师人才队伍建设。
据介绍,中国农业大学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分类考核、客观公平、便捷教师”的原则进行教师分类,统筹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指标比重,明确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教师的具体任务标准,落实教授、副教授承担本科生课程、研究生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课时要求。
在岗位设置方面,中国农业大学增加了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型研究员岗位,鼓励教师深度参与社会服务、解决行业问题,将个人发展与学校学科建设目标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事业。
据了解,中国农业大学在2017年制定教学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型教师的晋升标准,增设教辅正高级岗位,打通各类型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通道,将师德纳入基本任职条件。2021年,进一步增设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型教师岗位,逐步建立了涵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多通道教师发展机制,让各类教师都有机会脱颖而出。
为进一步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现象,中国农业大学在充分听取教师、学院意见的基础上,完善职称聘任管理规范,增加同行专家评价环节,推行代表作制度,突出业绩贡献评价导向,不再“以论文论英雄”“以数量论成就”。
据悉,中国农业大学将持续构建具有农科特色的多维度综合评价体系,将师德师风评价放在首位,突出教育教学成绩,有效引导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育实践能力。同时,继续坚持以农科为特色,鼓励教师在一线发挥作用,努力体现中国农业大学服务国家人才需求和“三农”战略需求的使命与担当。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