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会重蹈百度的覆辙么
就在愚人节的今天,刚上市的知乎推出了「金乎」模式。
看样子是想和雪球抢用户了。
但有意思的是,就在「金乎」模式的问题下面,被用户推到置顶的回答,依然是条’抖机灵’的段子。(我也点赞了….)
这很知乎。
关于知乎这几年的演变,我在这引用一段阑夕(ID:techread)的解释:
知乎上面现在的提问有种趋势,即「如何评价XXX」越来越多的被加上了一个状语,变成「如何客观公正的评价XXX」,真是很有意思的现象。
caoz以前说过百度的数据分析,越来越多的用户用百度搜索一个网站或是品牌名称的时候,会从搜索直接的关键词改为搜索关键词+官网的组合,比如以前都是搜索「格力空调」,后来则更加倾向于搜索「格力空调官网」。
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百度的竞价广告逐渐对正常的搜索行为产生了干扰,用户通过关键词直达结果的期待屡遭挫败,从而产生了大面积的修正意识及习惯。
你搜一个品牌名称,排在前列的全都是各式各样的推广链接,就是没有想要访问的官方网站,于是只好用品牌+官网的组合细化需求,希望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在caoz看来,这是商业诉求和用户体验的经典冲突场景,对于前者的积极宽容,必然对于后者造成伤害,最后重塑用户的路径选择,这种影响是长期且不可逆的。
好处当然是有的,有财力的企业为了保护关键词,需要找百度买橱窗框架,把品牌在第一屏用专区形式整个保护起来,每年都是百万级别的投放价格,属于平均客单价超高的销售项目,而为省时省力(类似于给百度交保护费)。
而坏处则是失去用户信任,这里的失去信任指的不只是口碑上的,而是用户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的、但从其行为上面已经悄然暴露出来的改变,它未必足以推动用户转投竞品怀抱,却润物细无声的削弱着搜索这项功能,把依赖性给稀释掉了(很多企业的护城河都是这样被自己作没的)。
所以,虽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我还是想要问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户外广告承接流量的方式为什么从一个搜索框加上品牌名称的设计越来越多的变成了二维码?这真的只是腾讯/微信太强了么?
再来看看知乎的微妙变化,看来连它的核心基本盘都感受到了针对单个对象的’如何评价’问答已经变得日臻极化,成为各路阴损汇总聚会的舞台,并对这种信息需求——本是应当扩大知识面的——造成扭曲和失效,于是不得不又开始不厌其烦的给出「客观公正的」这种补充条件,试图在高速奔袭的马车上把缰绳往回拽。
其实知乎最近发生的,和百度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是高度相似的,用户要的内容,产品提供不了,倒逼用户重写需求,对PM的工作越俎代庖。只是区别在于,百度是没法和钱过不去,而知乎则是享受多年的流量红利变质,衣冠楚楚之后需要藏起以前上街砍杀的刀斧。
简单概括就是:
当用户开始搜索关键词加官网的组合,其实已经说明他不再相信搜索关键词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了;
当用户开始在提问前面加上客观公正的条件,其实已经说明他早已知道回答风气都是不那么客观公正的了;
对于带有公共属性的平台产品而言,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图:“知乎,与世界分享你刚编的故事” 已成为了外界调侃知乎的口头禅。
知乎的这些特征,月风大佬在他微博上也有过论述:
“知乎上市运气不好一度暴跌28%。说一个好玩的事情,有一个口碑不错的美妆公司去知乎做公共关系,结果小姑娘直接被她人生中从来没见识过的各种骂法骂哭了,气的这家公司PR部和身边一圈同行都不愿意去知乎投广告。对,你在知乎上能看到的广告类型是高度有限的,最后只能靠网络爽文收钱。”
@月风_投资笔记:上面这个小伙伴说的挺到位的,有心人去各家PR部门打听下就知道了。
1、PR是指公共关系,比如这两年港股一些上市公司的PR小伙伴我们会正常联系,类似于“你如果喷我我好找得到你”这样的;
2、这里PR并不是商业推广,推广的目标是让你买/用他家东西,PR的目标是填坑、宣传公司,也就是让大家知道我们是谁我们在干嘛;
3、PR们,最初确实认为知乎是一个好平台,知识平台天然上是有利于PR宣传的,很适合逐步树立公司形象和文化,所以美妆游戏互联网公司也很想去知乎做PR,注意不是卖货;
4、结果经常被狂喷,类似于“XXX都才卖98你卖58要脸么”、“你那个XXX成本不是智商税么”、“用XXX的都是傻逼不解释”,甚至把官方每个字抠出来一个一个字找有问题的地方;
5、这么解释有点不清楚,换个思路举例,引用王铜根说过的:“那边老是在进行奇怪的骂战,你说陆巡不错,就铁定钻出一群蛆说陆巡不如坦克300;你说坦克300不错,又一定钻出另一群蛆说坦克300断轴;如果有个牧马人断轴了,他们会说“牧马人断轴就没人说,如果是坦克300不知道要被喷成啥样”。他们是如此二元,两辆车必须要有一辆是垃圾才可以,你只提一个车的时候他们必须拉另一个车来对比并宣布其中一款车是垃圾。”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6、为什么,因为真有消费力的人,喜欢车就买了,哪有那么多心情一定要在互联网上争一个“A和B到底谁更好”,以此来证明和获得“买A/B的我如此英明”的成就感。——有钱人买包和买菜差不多,没钱人才需要证明自己买到这个包有多么英明神武;
7、这种逻辑甚至可以衍生到其他领域,比如人生越有遗憾的父母越有强迫和炫耀自己孩子的冲动;
8、正是因为没有那么多钱,所以更需要证明自己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决策和偏好的正确性。——真有钱的玩家会说我全都要,口袋不鼓的玩家反而会花极大心思去证明我花了生活费买的这款就是神作,你玩的那个原神是粪坑;
9、游戏性变得不是游戏,而是吵架。虽然我没有你那样冲648那么多的钱,但是我通过直接给你定性你是傻逼,我获得了我比你牛逼的成就感;
10、好,你慢慢开始感受到,这些PR在知乎上遇到的困境了:他们感受到了,毫无理由的贬低和鄙视,国产牌就是智商税就是垃圾、小米就是买水军,很多敌意是突然出现的,甚至难以揣摩的,包括一些抖机灵。——因为这里的一部分人,他们需要这种“A就是比B烂”的确定感,再从这种胜出的确定感中找到快乐:
11、为什么美妆游戏公司最容易受挫,因为知乎上用它的人群天然少,所以最容易“否定它然后获得被认同的快感”;
12、你说这些牌子比大牌便宜、质量差当然没错,但是它们也有存在的土壤,因为它有它的受众。换个说法,在知乎上说你读个一本就是个垃圾,怎么不去读清北,一批人会反驳你;但是,在知乎上说你买/玩这个东西就是个垃圾,怎么去不去用/玩XXX,一群人给你点赞;
13、这种资源有限下的唯一认同感寻求,符合知乎用户的经济基础,但也让知乎的氛围,越发单一化,知识平台变成了立场正确平台。——一旦一些PR动作不符合这种立场正确,那么“做什么都是没用的”;
14、最后会让这些PR无所适从,他们很少在其他平台上遇见这样毫无理由的敌意,他们仅仅是为了否定你而否定你,包括踩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踩你或者方便去捧/踩另一个目标,他们需要非黑即白的立场论,而你可能是因为运气不好站在了他们的对立面。就像一个混沌之锅,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15、好,收尾了,这让很多“运气不好”的广告方退出了知乎。正是因为PR型的推广被迫部分退出了知乎,而PR型内容本身逼格是相对更高制作更精美的宣传型广告,而这部分内容退出后,那么来填充的,很多都是——更为功利性和目的型的广告和推广;
16、所以我们在知乎上看到了大量的,专升本的、在职研究生的、考消防证的、期货开户的、治秃头的、相亲的广告。没有高大上,全走下三路;
17、一个典型的,用户和平台相互成就相互毁灭的案例,穷而且事多。
很多人问微博、B站和知乎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其实是前两者用户人均年纪更大更有钱,问题在于,B站证明用户老了但还是留下来了,而知乎目前没有东西给这些用户消费,让他们流失了。而知乎当前的用户并没有那么多钱,所以更需要证明自己在资源有限情况下,决策和偏好的正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