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顺长城江虹:迎来投顾「白盒」时代
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从来不乏多样性,有人可凭一招游走天下,有人可学贯多派融通一体。而在强手如云、投资派系林立的资管世界中,与武侠似乎总有一种强映射关系。
景顺长城的基金经理江虹,则是典型的「融通型选手」,作为80后中生代基金经理,她走出了一条非典型的成长路径,女性的身份又赋予了她体察事物更敏感的触角。
北大研究生毕业后,江虹做过保险精算岗,从小对物理世界的痴迷使其具备了研究员的基本功要求——「钻得进去」。精算岗位从业近4年后,受到欧美专业型研究销售的思潮影响,江虹投身于券商机构销售中,希望能在日常工作中承担起部分识别买方潜在研究需求,反向推动研究所进行创造性研究的专业模式。
虽然这一模式最后在国内没有走通,但江虹对资管世界的了解不断加深,过程中她细致地观察和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基金经理、研究员对不同行业的视角、方法论及关注点的差异。在券商研究所摸爬滚打多年后,沉淀下对「市场」与「人」的理解,2016年奔赴险资机构开启了自己FOF投资经理的职业生涯。
如此一圈“升级打怪”,按照目前对基金经理的分类方式,江虹身上的标签体系已是极其丰富。
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投身FOF研究的基金经理,江虹个人的方法论体系逐步成形,就像武侠世界里的宗师熟知各类派系招式,她的研究秘籍图谱也逐渐多元。
在是否把投资的主动权下放给基金经理、以及下放多少比例权衡上,她总结出“核心+卫星”的基金经理配置模式。在择时选择上,自有一套关联宏观体系的低频择时方法论。在险资管理FOF账户时,随着管理规模增大,江虹开始运用其在中观行业比较研究上的优势,加大卫星层基金配置比例,结合市场特征进行行业轮动以提升大账户的进攻性。
而在险资管理的大账户取得较好业绩后,江虹开始反思自己在资产配置、周期定位、国内外资产比较等方面存在短板,希望能把中观行业比较做得更下沉。
2021年江虹加入景顺长城基金,依靠新的团队力量进行了方法论与「装备武器」的全面升级。面对“市场 x 基金经理 x 基金产品”三重海量信息的变化,江虹在投研基础设施搭建上加强了量化跟踪和评价体系,同时细化完善行业研究端的各种模型,并开始依计划拓展资产配置、海内外资产研究等相关的能力。
依靠这套有着极强适应性的底层研究方法论,江虹在景顺长城养老FOF基金经理的身份之外,进一步向投顾业务延伸,目前也是景顺长城犇犇全明星组合的主理人。
与FOF产品相比,投顾的擂台规则有所变化,在换手率、投资范围、与投资者的交流机制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诚如投顾服务需要解决的是“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老大难题,在新的规则和要求下,挑战的是投顾机构对客户认识、服务体系、观念视角的全方位理解与配合,关于这点,不同机构有着自己不同的答卷。
景顺长城的回答,则是回归到投顾本质,从「投资」与「服务」两大角度去解答。对于前者,回归本源,用业绩打底,获取客户信任,加强与投资者的互动,主动沟通;对于后者,利用基金投顾业务特有的“白盒机制”,透明持仓,同时推出“发车机制”,用更便捷的方式让投资者参与其中。
更多关于投顾行业发展的思考、景顺长城在投顾业务端的布局,以及江虹从FOF基金经理向投顾主理人角色延伸的适应与理解、其个人详细投研框架的阐述等等,带着对这些话题的好奇,我们与景顺长城犇犇全明星组合主理人江虹进行了一场对话,以下是对话正文:
01
多元背景,长期聚焦基金研究
远川投资评论:作为FOF基金经理出身,你认为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江虹:FOF基金经理的视野会更加开阔,思考的视角也更多元。对我来说,会注重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的研究,要不断在目前权益研究的框架中加入固收、海外资产、外汇甚至商品。而这个框架会要求我在时间分配上对资产配置、周期定位、行业比较等方面要有较大投入。
以行业轮动研究为例,如果一名权益类基金经理要做行业轮动,那他的投研框架一定要求是多元化和多视角的,就像在一棵复杂的树上不停结出不同的果子,他要在“不同的果子”、“果子不同生长阶段”等现象中去观察市场,适应市场变化或者说预判市场变化,这样才能做出行业轮动。
一些权益基金经理并不适合做行业轮动,这点从权益基金经理的工作内容中能管窥一二,他们日常工作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研究上市公司,与相关产业专家去沟通。但如果做行业轮动,需要关注的不只是这些信息,对于市场中跨行业比较、资金变化、资金力量博弈等都是重点。而权益基金经理更多是在自有的个股投研框架下去选择最优质的标的,更关注选股方式的有效性。
而对于FOF基金经理来说,视角天然会更发散与多元。如果想要做出一个让投资人持有体验良好的产品,那势必要在资产配置和行业轮动上下功夫,恰好我们的工作内容和精力分配也是在这里的。
远川投资评论:如此广泛的研究覆盖下,个人时间是如何分配的?
江虹:每天会参与权益研究的晨会,固定时间参与固收周会,晚上还要关注美股的市场情况。日常研究中会将较多注意力用于行业比较研究,深入去挖掘行业驱动因素,同时会持续关注公司内部基金经理,保持与外部基金经理的沟通和交流,跟进基金经理的变化。
勤奋与努力只是这个行业的基础门槛,需要不断阅读和学习,完善自己的框架。
远川投资评论:与基金经理在交流中会侧重哪些方面的沟通?
江虹:通过定期沟通,考察基金经理在市场观点、个人成长、框架迭代等方面的变化。过程中去找到能够不断突破与成长的优质基金经理,对于专注细分行业的基金经理,则要判断他们的行业是否符合当下市场,深入了解和观察他们前十大重仓标的有没有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理解等等。
有时候也会错失一些黑马基金经理,当对方与你坦诚交流了一些错误和反思,充分吸收过往教训的基础上完善了投资框架,但因为自己对这个基金经理的框架进化没有能准确理解和识别,错失配置机会,这时候就会懊恼,会有入宝山空手而归的失落感。所以,自己保持持续进步和迭代非常重要。
02
核心+卫星,紧握投研主动性
远川投资评论:能否阐述下你的投资框架?
江虹:投资框架由两部分构成,一块是基金的优选与跟踪,另一块是行业轮动。
在基金的优选与跟踪上,长期观察下来,用“配置权力让渡比例”的角度去衡量FOF基金经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全权让渡,以配置主动管理型基金为主,借助选择的基金经理去适应市场变化并跟住市场。第二类会进行“核心+卫星”的组合构建,“核心层”是底仓部分,选择那些能适应市场的基金经理,同时分割出部分比例做“卫星组合”,即FOF基金经理根据风格、行业等筛选标准去寻找匹配的基金经理及产品。我更像是第二类。
做行业轮动,这点是我区别于市场上很多FOF基金经理的一点,由于过往经历中我对权益市场研究比较深入,也搭建了自己的一套行业轮动方法论,会做对市场、对行业的判断,进而做配置产品的选择,给了自己更多投资主动权。
远川投资评论:2016年正式开展FOF研究以来,整体研究框架迭代过几次,不同阶段的框架有什么差异?
江虹:在2016年正式从事FOF研究之前,与基金经理交流过程中逐渐搭建出一个初步框架,为了提高交流效率,会围绕不同基金经理的行业配置、风格偏好等特征去针对性展开。
2016年起从事FOF研究之后,当时市场上挑选基金经理的模式仍是观察过往净值曲线和年度业绩排名来进行遴选,但自己已经逐渐意识到,要做出更好的组合收益,需要与市场有更强结合的思考。
于是,开始依据基金经理的风格与市场的匹配程度来做产品挑选,构建的组合收益表现不错,在这个时期,逐步形成了“核心+卫星”的FOF投研体系,之后随着行业基金的引入以及行业主题投资越来越热,可以使用的产品越来越多,对于行业轮动的思考逐渐纳入体系内。
远川投资评论:基金研究与行业轮动,每一部分都会牵涉较大精力,你是怎么权衡好研究注意力分布的?
江虹:重点是引入量化模型去解决研究和跟踪上的很多问题。在基金研究这部分,内部会通过量化模型来实现全市场公募基金经理和产品表现的跟踪。例如通过跟踪产品净值和季报之间的差异,如果产品披露净值与持仓拟合净值之间出现差异,差异导致模型预警触发以后,我们会拆解基金经理的调仓方向,并及时与基金经理交流,进一步详细了解他们的变化。
行业轮动部分,我们构建细分的行业景气度模型、拥挤度模型、渗透率模型等。不过其中也会出现失效的情况,比如景气度模型在2019年-2021年三年内表现不错,但是到2022年就完全失效,背后原因是市场开始走入深度反转模式,对于诸如此类的失效情形,需要实时跟踪并适当修正。
远川投资评论:除了产品跟踪,关于基金经理个人的研究,很多内容其实比较主观,请问你是怎么做展开研究的?
江虹:我用我们做的一个“六边形精选”投顾组合来举例,这个组合的内的基金经理,我们称其为“六边形战士”,他们都是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并且有较长时间维度数据去证明他们确实能适应市场变化。
因此,能够进入备选池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连续五年以上的投资业绩,即至少需要经历一轮牛熊。有长期业绩数据后,我们会对他/她的净值曲线进行切分,去观察基金经理是否在市场变化的每一段都做了调整、调整的胜率有多高等,如果能在市场变化时积极适应市场并且每个阶段能跑在市场前1/2,就是值得关注的基金经理。
当然,基金经理个人的责任心和自驱力也非常重要,这些衡量维度更多会在线下交流中获取。
远川投资评论:为什么会在行业轮动上去构建自己的差异点?
江虹:从行业轮动角度看,一个组合如果它不做行业轮动,那么它要持续地应对市场变化,需要牺牲的就是时间。即使是“六边形精选”投顾组合,在市场主题投资或一些热门赛道投资占上风时,组合表现会短暂的相对较弱。
03
「投」与「顾」的组合出击
远川投资评论:投顾产品与FOF产品的区别是什么?面对投顾产品的新要求,你是如何做好适应与布局的?
江虹: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从投顾组合的管理条件来看,首先年换手率限制在200%,这点对于调仓频率就会有所约束;其次,投顾组合会设定明确的权益中枢。此外,在投资范围上,投顾组合目前都是配置场外公募基金,FOF产品可配置的品种会更多一些。
面对这些新要求,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去理解监管设置这些条件背后的目的,另一方面就要不断调整配置节奏去适应并创造收益。例如投顾对调仓频率会有所限制,但这一点结合目前投研体系下对于“择时”的思考和把握,可以转化为投顾组合的优势。
远川投资评论:景顺长城在投顾业务端是如何布局的?
江虹:在我们团队看来,基金投顾服务本质上是为了帮助客户更好解账户收益与基金收益不匹配的问题,基金公司作为擅长资产管理的一类投顾机构,在其中可以充分利用好自身的优势,发挥其专业性。
在开展投顾服务时,我们首先希望利用“投”一端的优势去获取客户信任。通过对投资者需求的识别,设计匹配的投顾组合,并在运作过程中力争把组合的收益曲线做得相对平稳,贴合客户对于组合投资的认知。
其次,在顾方面,我们协同公司配备的“顾”团队,通过文章、直播、视频、投资者沙龙、系统交易提示等形式与投资者保持沟通交流,全力做好“顾”方面的服务。
我们珍惜每一次与客户沟通的机会,并将具有景顺长城特色和专业性的投资体系展示给客户,帮助客户解决实际投资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前面提到的在“发车服务”上,我们不仅跟踪市场类指标,还会围绕组合本身去深挖组合成本等趋势指标,引导客户低位多买、高位少买。
远川投资评论:景顺长城的投顾开展,差异化体现在什么地方?
江虹:在面向客户“投”与“顾”的结合环节,我们是市场上比较早、也是目前为数不多身体力行“白盒机制”的机构。所谓白盒机制,就是景顺长城在三方平台上所有的投顾策略,持仓基金、比例、调仓节点、调仓理由,都是实时披露给所有客户,力争做到透明公开。目的是站在投资者的立场上,让他们了解主理人的投资思路,他们对自身参与的投资更加清楚,进而更加安心。
除了前面提到与投资者的及时沟通以外,我们还注重“顾”的准确性。因为“顾”的准确与否往往关系着投资者对基金投顾的信赖程度和投资粘性。具体工具上,我们打造了针对投顾组合的发车机制,即结合投顾主理人建议、市场行情变化和量化模型,通过投顾组合的合作销售平台,向客户展示买卖时点提醒和交易金额的建议,为投资者提供具体的交易指导。
04
细水长流,用专业打造信任
远川投资评论:投顾客户与基金客户的区别在哪里?
江虹:事实上,公募基金持有人是一个非常大的范围,公募基金持有人肯定不等同于基金投顾持有人。我们和团队观察到是,投顾产品持有人是基金产品持有人的进阶,大家往往是先了解到基金再了解到基金投顾。同时,这些投顾产品持有人的资产净值和专业程度都相对较高。
远川投资评论:如何看待与定位投顾主理人的角色?
江虹:类比基金经理的角色,我们希望作为投顾主理人,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程度,对客户产生影响力,用专业去打造信任。当然信任的建立也需要时间,景顺长城的投资理念是宁取细水长流,不要惊涛裂岸,我们相信积淀的力量。
远川投资评论:如何解决基金收益与账户收益的差距?
江虹:基金收益与账户收益的差距与投资者交易行为和机构销售行为等多因素相关。我们不能控制投资者的买入、卖出投顾组合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影响他们的行为。
比如,避免在高点引导客户买入;通过发车机制等方式影响更多客户低位多买、高位少买;不断的通过投资者教育宣导正确的投资理念。在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及时把关键信息传递给投资者。正所谓大道至简,我们对客户的投顾服务力争做到更专业、及时、真诚,希望与客户之间建立更多的信任。
编辑:张婕妤
视觉设计:疏睿
责任编辑:张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