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院校博物馆与‘双一流’建设”主题系列活动于武汉举办

博物馆24h 2023-10-07


12月9日,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汇集武汉音乐学院,参加“艺术院校博物馆与‘双一流’建设”主题系列活动。高校博物馆正成为博物馆系统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已有超过300家高校博物馆,湖北就有19家。如何建设好高校博物馆,成为活动探讨的重要主题。



最早的博物馆诞生在大学


“世界上第一家博物馆诞生在牛津大学。但凡一流大学,都会有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博物馆。”当天开幕式上,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履生教授如是介绍。1683年在牛津大学创办的阿西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奠定了当代大学博物馆的基本组织体系,而1862年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既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博物馆,也是中国人创办的首家博物馆。


大学博物馆是大学综合实力的表现。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不仅能呈现教学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也是大学的学术高地、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曼彻斯特大学博物馆每年约有40万游客到访,既是当地主要旅游景点,也是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重要资源。陈履生教授认为,大学博物馆不仅是一所大学的地标,更应该成为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地标。


湖北省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主任倪婉透露,近几年,我国高校博物馆发展迅速,以每年8家至12家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300家高校博物馆,其中湖北就有19家,包括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华中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湖北警察学院警察史博物馆、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等。


博物馆的生命力在于特色


华中师范大学李向农教授认为,高校博物馆的特色就是它的生命力。他举例说,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运用富有创意的表现手法,展示古今与教育相关的藏品,力求做成中国最大的教育博物馆。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具有编钟、古琴两大特色,湖北编钟与高山流水的历史起源,是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只有将特色充分挖掘,才能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功能。


高校博物馆身肩“双重使命”:一方面满足公众期盼,一方面助力高校开展探究式学习、参与式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据悉,近年来,一些高校博物馆存在同质化现象,重硬件投入、轻业务建设和软实力建设。今年11月,教育部针对高校博物馆迅猛发展提出管理意见,其中包括,“应主动发掘特色领域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客观条件,博物馆规划要有自身建构体系和逻辑特色,避免藏品简单拼凑展览、铺张浪费等现象。”“要充分发挥藏品资源以及高校专业力量优势,做到对其发展脉络和背景情况的全面系统掌握。”


一家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采访中,多位专家认为,博物馆不只是一座建筑,更应该承载文化和教育的力量,应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找准定位,百花齐放。


用藏品讲述中国故事


此次活动中,武汉音乐学院湖北音乐博物馆、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音乐博物馆先后亮相,带来各自藏品进行精彩纷呈的表演。


演出者都是各地非遗传人和艺术院校师生。展演节目有湖北房县向坝民歌、浙江龙泉畲族民歌演唱,也有西安鼓乐、上海二胡演奏,还有广西侗族、壮族、京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乐器演奏,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魅力,让与会者回味无穷。


作为主办单位,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李幼平教授认为,艺术院校博物馆要在陈列、展演、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上一起发力,不仅要有极具特色的藏品,更要通过藏品讲好中国故事,挖掘其中蕴含的艺术功能,发挥音乐的学科作用。


此次系列活动还包括校长论坛、学术报告、专场展演等。校长论坛上,近20余高校、科研院所的校长及专家学者出席。在6场学术报告会上,30多位来自音乐、舞蹈、美术、文博等领域的专家代表,共同探讨了艺术院校博物馆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助力、一流艺术院校建设一流艺术博物馆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来源:中新网、腾讯大楚网

编辑:康忙北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