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加速博物馆“数字化”进程,数字化展览是未来大势所趋

博物馆24h 2023-10-07


疫情之下,文化产业中以“体验”为核心的现场艺术首当其冲。博物馆展览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近日,一场博物馆“云展览”却转危为机,不仅弥补了万千网友想要“出门放飞”的心愿,更让人看到数字化展览的广阔前景。


日前,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良渚博物院、苏州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中国蔬菜博物馆等国内8大知名博物馆集体上淘宝直播,在线“云展览”,一日之内有近1000万人涌入,相当于接待了接近法国卢浮宫一年的客流量,不少外国人也加入淘宝直播间观展。这场线上直播或许是一时应急。但在未来,这或许将成为博物馆数字化之路的又一选项。数据显示,2018年在线上逛博物馆的人首次超过去博物馆参观的人,在网上逛博物馆的人次是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其中有1亿用户是“90后”。谁能提前拥抱数字化,触摸天边那朵云,谁就将赢得先机。


技术无对错,关键看怎么用


2020年 “云展览”火了。受疫情影响,假日期间本应人山人海的博物馆,闭门谢客,冷冷清清。但是,没有关系,展览可以搬到“云”上进行。一时之间,很多博物馆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云展览”,有前文所述的直播云,也有在线云,各种云展览,令观众足不出户,看遍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有人会问:“云展览”到底看什么?是贪新鲜热闹,搞噱头,还是真有其门道?对此,复旦大学教授、原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表示,技术没有对错,关键看人如何运用。用好了,就是优秀的“云展览”,用不好,也可能是一朵“垃圾云”。记者了解到,如今的数字技术一日千里,不仅可以将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资料分门别类录入云端,供参观者调取,还可以三维建模,3D立体 360度还原文物细节,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在展柜里看实物看得更清楚。此外,还有时下正热的AR技术,该技术已探索性地运用于虚拟讲解、“复原”展品、“复活”展览对象并与之互动、展示暂时无法展出的藏品、创建博物馆AR游戏以及AR馆内导航等多个方面的业务内容。


只要运用好这些技术,人们参观博物馆将不再受到时间、地域的限制,将大大提高历史文明传播的广度和效率。以日前进行的8大博物馆“直播”为例,网友们的热情让博物馆的主播们惊讶不已。当苏州博物馆拿出镇馆之宝“秘色瓷莲花碗”时,评论区来了一句:“这咖啡杯应该不便宜。”看到苏博珍藏的龙袍时,网友又冷不丁问:“衣服上个链接?”让“主播”们都忍不住回复:“这口气好大。”这是一场“弹幕”满天飞、反响强烈的直播。


文物数字化登记是开发运用的基础


近年来,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一直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之一。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告诉记者,馆藏文物的多少固然是衡量一个博物馆“家底”的标尺,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开发这些“家底”也是考评博物馆的一把标尺。


记者了解到,在西方,不少博物馆都拥有自己的图书馆、资料室,参观者只需预约登记,就能方便地调取自己所需的文物信息。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文物的数字化登记基础之上。将每一件文物进行数字化登记,这是一件卷帙浩繁的工作,但又必须进行,因为它真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各大博物馆都在进行研究“文物的数字化登记”,故宫也在开展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的调查、研究。这些年,故宫在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方面不遗余力,故宫官方中文网站暨《故宫社区》App的推出,就展示了故宫数字化之路的阶段性成果。不过,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就曾说,故宫的馆藏文物多达上百万件,要将其一一数字化,这将是一条漫长的又不得不走的道路。


日前8大博物馆在淘宝直播举办的这场“云展览”是一次试水,也是博物馆数字化的一次创新尝试。“我们都希望这种合作方式能持续下去,也希望未来能够更多的呼应到相应的线下场景中,把线下场景用云看展、云参观的方式沿用起来,这是淘宝直播未来规划的体系。”淘宝直播方面称。


谈起甘肃省博物馆此次参与“云春游”,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史册解释道:“线上直播博物馆文物,是我们馆在疫情期间萌生的想法,我们希望这种平台和方式,让大众在不出门的情况下也能够了解甘肃省博物馆,并参与到我们线上的文化活动中。”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国内各大博物馆早已拥抱互联网。“云展览”带来的不仅是人气,还有文创衍生品销售。《新文创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6月,阿里平台上20多家官方博物馆店铺已累计有超千万的消费者成为粉丝,且“90后”占比几乎超过50%。互联网的介入和助力,让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受到更多青睐。


转载自:深圳特区报

编辑:国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