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 | 美军对定向能武器的分析与展望(上)
前言
定向能武器(directed energy,DE)具有精度高、成本低等常规动能武器所不具备的优势。美军长期以来致力于定向能武器的研发,由于相关理论与技术水平的限制,定向能武器的发展始终维持在论证阶段。近年来,美军对定向能武器的研究有所进展,例如海军的激光武器系统(LaWs)是美国国防部(DOD)首次部署并批准用于作战的激光武器。2018年2月12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RS)发布提交美国国会的报告《陆军定向能武器计划:背景和呈国会问题》(U.S.Army Weapons-Related Directed Energy (DE) Programs: Background and Potential Issues for Congress),该报告简要介绍了美军和俄罗斯、以色列正在进行的定向能武器开发计划,并就该类型武器对国家安全及国际关系的潜在影响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定向能武器的实际应用前景做出了分析。该报告内容有助于读者对定向能武器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因此将主要内容编译,供读者参考。本篇主要介绍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在定向能武器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对于未来战争的影响。
图1 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报告封面
01
定向能武器概念与应用
美国国防部将能够利用电磁、原子等粒子能量的武器统称为定向能武器。定向能武器是电子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军事行动中主要承担破坏敌军设施设备,使士兵丧失作战能力或干扰特定波段电磁频谱使用的任务。同时还需要为已方作战力量提供防御相同武器的能力。
02
美军定向能武器研发现状
03
俄罗斯、以色列定向能武器发展现状
04
定向能武器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1.定向能武器改变未来作战方式
定向能武器可以同时用作传感器和武器,从而缩短反应时间。这意味着配备有定向能武器的系统将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打击。定向能武器的应用势必对空域作战带来质的改变,搭载高能激光系统的直升机可以与弹道导弹、地对空导弹和其他机载平台交战。同时,高能激光武器会推动反导系统的发展,能够威胁到弹道导弹及末端机动导弹的生存。此外,高功率微波武器(high-powered microwave,HPM)能够直接打击现有的防空系统,致使其失去防御能力,并且可以创造出新的战略行动样式,如对依赖电力的工业系统和军事基础设施的选择性战略打击。在应对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时,该类型武器可用于攻击潜在的、与平民建筑或基础设施共存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设施。在应对解救人质等反恐作战中,使用高功率微波武器还能有效避免平民伤亡。2.定向能武器影响外层空间安全尽管当前的定向能武器还主要处于论证、试验阶段,其对未来战争的影响还无法得到确切的预测,但现有的一般性结论能够阐述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前期的定向能武器应用集中在对导弹、火炮和迫击炮的防御领域,这些武器对国际战略稳定几乎没有影响。但当定向能武器变得更加普遍和有效,并能够发挥更具攻击性的作用时,其对军事行动和国际关系的影响会增加。如前所述,定向能武器在许多军事领域代表了一种变革的前景,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并使其他国家处于绝对的军事劣势。定向能武器对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其能有效作用于外层空间。在太空任务中,定向能武器能够用于防御针对卫星系统的打击,或者用于攻击、干扰甚至摧毁敌方卫星。这种不易防范的空间控制能力会极大地影响军事平衡和未来冲突的进程。然而,随着外层空间非军事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外层空间已被许多人视为一个共享环境,所有国家都应该不受限制地进入。这会使得国际围绕高边疆问题的谈判磋商愈发频繁。05
定向能武器目前面临的问题
尽管定向能武器的潜在优点不可置疑,并且具有变革作战方式的巨大潜力,能够为拥有国建立起绝对军事优势。但相关专家指出,定向能武器仍存在一些重大制约因素和技术挑战。
(1) 相关的研发项目投入过高,且鲜有收益。例如激光武器技术离实际应用始终还存在一定距离。(2) 武器适用性受限,难以部署到作战部队。在受控实验室条件之外,其有效性难以检验。(3) 制约条件多。一些制约因素包括发电能力;冷却系统;因地形、天气或遮蔽物引起激光能量的衰减都会极大削弱高能激光武器的实战效果。(4) 作战效力亟待提升。一个潜在问题是,未来陆军的定向能武器部队是否有能力摧毁敌方地面作战车辆和飞机,而不仅仅是干扰、或摧毁可轻易更换的电子系统。
THE END
文字 | 范博 (国防科技大学)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朱锦锟
审阅 | 秦育琴
友情支持 | NUDT战略研究俱乐部
“军事高科技在线”征稿啦!!
详情请戳👇👇👇
往期精彩
首发 | 太空国际规则制定领域的新动向——国际上是如何看待“负责任外空行为”的?(四)
首发 | 太空国际规则制定领域的新动向——国际上是如何看待“负责任外空行为”的?(三)
首发 | 太空国际规则制定领域的新动向——国际上是如何看待“负责任外空行为”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