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法先锋|她,火眼金睛!破解一次次“文字谜题”

江苏政法 2021-05-2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张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技术主管,有着一双“火眼金睛”。经过她鉴定的每一份合同、文件以及签名笔迹,在案情判定中往往起着关键性作用。许多次,相关案件因她的鉴定,去伪存真,办成了“铁案”。13年来,她承办的800件文件检验鉴定案件,无一错案。



△张宁

人人都说字如其人,每一个人写出的字,无论美丑,在张宁看来,都能反映书写者当时的状态。模仿得再逼真,也总会有破绽。一次次“文字谜题”的破解,让她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
在外人眼中,她,挺神的。

  

初出茅庐

就敢推翻老专家的鉴定


2008年底,一份租赁协议送到了张宁的手里。“案件承办人让我再鉴定一下是不是当事人李方(化名)的亲笔签名。”拿着这份材料,她就像拿到了一只烫手的山芋。因为,对于这份协议上的签名,已经有过鉴定,作出鉴定的是拥有30多年经验的权威文检专家,鉴定结论是这签名不是李方所写。而她,还是入行才一年多的新人。
既然任务下达了,该做总得做啊。静下心来,张宁抛开了杂念,把李方签名的检材字迹和样材做了比对,最终做出了检材字迹是李方所写的鉴定结论。“老专家的鉴定意见能推翻吗?”她犹豫了;“不管是不是推翻了权威,真的假不了。”思来想去,她坚信自己的比对没错,递交了鉴定结论。最终,法院再审该案,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了维护。
  
△图为张宁在进行纹痕鉴定

张宁的自信,源自她刻苦的学习和投入的工作。2007年9月,刚从中国刑警学院毕业的她,来到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报到没几天,在院里的安排下,她就到公安局实习。跟着常年在一线的著名专家边学边工作,这让张宁成长迅速。不到半年,她又得到了羡煞旁人的学习机会:她被安排到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交流学习。求学期间,她除了上课,还充分利用时间在实践中体会、领悟学到的知识。
回到苏州后,满脑子还在学习的张宁被问到在西南政法大学期间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她对此竟无言以对。原来,除了购买生活用品,她没有因为游玩出过校门,甚至连一顿地道的重庆火锅也没吃过。回到苏州后,张宁通过了司法考试。短短几年,她就成为检察院的技术骨干。

  

敢打硬仗
将鉴定方向从二维扩展到四维

2014年,在办理一起反贪案件时,犯罪嫌疑人对2000年收受王强(化名)贿赂50万元的事实百般抵赖,狡辩说是借款,并在2001年已通过转售房产的方式偿还了欠款。“承办人把房屋买卖协议送到我手上,要求鉴定王强的签名笔迹的书写时间,而且半个月就要结果。”张宁和同事们从40余本厚厚的账本里,采集到了王强签名笔迹的200余份有效样本,时间跨度从2000年到2005年。大家用显微镜、放大镜,将这些不同年份的签名与房屋买卖协议上的签名一一分析比对,最终给出了该签名的书写时间晚于2005年的鉴定结论。面对证据,行贿人和受贿人都如实交代了事实,案件得以顺利侦破。
  


“文字看起来是在二维平面上,但每一个笔画的变化经过放大,都变成了三维立体的。”


就拿“王”字做例子,每个人的书写习惯都会留下特征,比如有人喜欢先写两横再一竖,最后一横收尾;有人喜欢先写一横一竖再两横收尾;还有人习惯收尾向上……这些细节在显微镜下看得非常明显,笔画之间的先后顺序关系就像被挖掘过的土地一样痕迹清晰。
张宁解释说,比对过程中除了横向比对同时期样本之间的特征和差异,很多案子需要增加时间维度上的比较。王强5年时间里的签名其实有了很多变化,特别是“强”字。“大家如果拿自己学校刚毕业时候的字和现在比较,年轻时工整青涩,成熟后的老练稳重,那么多年,签名也是在变化着的。在我们眼中,这样的变化可以说是很明显的”。
  

迎接挑战

寻找机器印刷时代的破绽


2010年,在一起制售假发票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夏某某一直否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完全零口供。为了补全指控犯罪最关键的证据,公诉人找到张宁,希望鉴定两份发票是否同源。通过对夏某某身上查获的一份发票与证人提供的发票作比对,张宁发现两张发票印刷版面的内容、印版相应部位的附着特征、印版相应部位的磨损特征、油墨颜色、色度等油墨特征等均相同,她做出了两张发票是同版印刷品的鉴定结论。最终,检察机关以间接证据构成证据链指控犯罪,夏某某面对鉴定结论哑口无言。
“现在印刷、打印设备的精度越来越高,很多印刷、打印出来的复制品,其文字效果和原版的很难用肉眼区分开来。如何鉴别其中的细微差异,对我们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张宁说。

△图为张宁对某授权委托书进行鉴定
  
有的人伪造合同,有着签名盖章的最后一页是真的,前面几页却调包了。这种情况下,鉴定人员就会利用仪器,分析前后打印的字体、墨水、纸张等材质的特点。同一厂家出产的设备有共性,业内称之为“暗记特征”。通过它,鉴定人员可以分析出文件是从哪一个品牌机器上打印出来的。而每台打印机打印时,会有字库特征,纸张的走向也有变化,机器内部零件的磨损程度也会让打印效果出现细微的差别。“这就像人有自己的书写习惯一样。抓住这种细微的差别,我们就接近了真相。”


  

学无止境

熟悉造假者的手段才能揪出造假者


张宁的办公桌上,除了送检的材料,还放着《司法鉴定概论》《打印机维修》《笔墨材料化学》等专业书籍。不断学习,为的是能够跟上现代技术的快速迭代和“造假者”手段的不断翻新。

△图为工作中的张宁
  
有一阶段,她为了研究不同打印机(复印机)的机具特征,只要碰到打印店就进去收集打印样本并记录型号,回来便扎进实验室埋头观察、整理归纳各型号打印机打印文件的特征。为了搞明白高仿真光敏印章印文能仿真到什么程度、哪些地方比较难伪造,张宁专门购买了光敏印章机、印章垫、硫酸纸、透明胶片、章外壳等材料,自己动手亲自制作若干高仿真光敏印章印文,观察各种制作条件下的高仿真印章印文的特点,从而积累检验该类案件的经验,做到心中有数。

不断实践,及时总结,这些年来,她结合工作中的热点难点,撰写各类调研文章及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10余篇论文被《中国司法鉴定》《刑事技术》《检察技术与信息化》等期刊录用。
  

“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造假者能想出瞒天过海的高招,我们一定能想出去伪存真的妙法。”


2008年以来,张宁带领同事们每年参加司法部、公安部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的笔迹、印章印文、篡改文件的能力验证,每一次都达到“满意”这一最高标准。


(来源:苏州检察发布)


【政法先锋库】

改写跳江“零生还”历史!南京水警吕宏伟7年救起19人

90后民警张淼:“书生”刑警也“硬核”!

泰州海陵公安秦海龙:网络安全,亮剑有我

新时代检察人,把“天花板”作“垫脚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