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贞 封进|长期护理保险对医疗费用的替代效应及不同补偿模式的比较

王贞 封进 经济学季刊 2022-04-25
本文载于《经济学》(季刊)2021年第21卷第2期,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贞、封进。获取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全文”。

在我国老龄化和少子化背景下,老年护理需求将在未来不断增加。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于2017年开始试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下文简称“长护险”)。目前制度设计包括两个特点:其一,长护险的筹资主要来源于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其二,各试点地区对居家护理、机构护理补贴的程度存在差异。由此,本文想要回答两个问题:长护险是否会加剧基本医保基金的财务不平衡?不同补偿模式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有何差异?最后,本文也给出了关于制度设计的一些思考
理论上,长护险对医疗费用的影响存在正反两种效应。一方面,长期护理既可减少医保基金的不合理利用,如缓解拖延出院、压床病人(Bed-blocker)等现象,同时也改善了被护理者的健康,进而减少医疗服务利用,缓解基金运行压力(Gaughan et al.,2015;Forder,2009)。另一方面,长护险也可能产生收入效应和健康知识效应,增加医疗支出。
本文利用来自医保部门的实际报销数据,以上海市长护险制度试点分阶段推开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长护险对医疗服务利用和费用的影响。鉴于上海市长护险制度试点第一阶段仅提供居家护理补贴,第二阶段增加对机构护理的补贴,本文利用这一政策特征也比较了居家护理补贴和机构护理补贴两种补偿模式下的差异。
研究发现,长护险的居家护理补贴会替代医疗资源使用、改善被护理者健康,从而显著地降低了医疗服务利用和费用,使得住院率下降约3.2%、住院费用下降约10.5%。成本-收益分析结果表明,居家护理补贴所节约的医保基金远大于该计划所投入的费用。经粗略估算,居家护理补贴每投入1元钱,由此将节约医保基金支出约8.6元,促进了医保基金的优化配置
我们也发现,机构护理补贴一方面替代了住院费用,使得住院费用和医保支付费用分别下降约19.8%、19.6%;另一方面也使得提供护理的医疗机构费用增长约35.1%,最终净效应表现为医疗费用基本持平
本文的政策启示包括:第一,长期护理保险覆盖内容应强调日常生活照料和基础医疗护理并重,既能节约医保基金支出,又可发挥长期护理的康养功能,达到“重养轻医”的目标;第二,覆盖范围应强调轻度和重度失能人员并重,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医保基金支出、发挥康养功能,长期来看将会减轻基本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的运行压力;第三,待遇设计应强调居家护理优先原则,这一原则不仅在国际上较普遍,而且居家护理也符合老年人的养老偏好,且相对机构护理,其成本更低。
作者简介

王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师资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财政学、社会保障;长期从事中国医疗保险体制、健康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目前已在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统计研究》等中英文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

封进,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公共经济系系主任。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心副主任。著有《社会保险经济学》《可持续养老保险水平》《养老保险经济学》《健康需求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人口转变、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等著作。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Feminist Economics,World Development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担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劳动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理事,中国女经济学家联谊会主席。
配图来源:http://www.lyls.gov.cn/info/1378/56682.htm。

《经济学》(季刊)编辑部

电话:010 62758908

Email:ceq@nsd.pku.edu.cn

网址:https://ceq.ccer.pku.edu.cn


用国际规范的方法,研究中国的本土经济现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