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本文载于《经济学》(季刊)2022年第22卷第1期,作者为华侨大学数量经济研究院杨广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王军辉。获取全文请点击文末“阅读全文”。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程,2013年全面开展的农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即新一轮农地确权颁证)对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意义重大。我们的实证研究表明政策实施之后,政策执行地区的农地转出显著增加,主要原因是确权给予农民更可靠的地权法律保障,降低交易成本,稳定流转关系。政策对农地规模化经营的影响尚不明显。新一轮确权颁证给农户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以正式法律文书的形式认定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利。“新”在确权工作自上而下全国统一行动,由政府组织专业测绘机构,在证书中记录承包人信息和经过准确测量的农地位置,并在数据电子化后进入土地信息库。新一轮确权工作以确权确地到户为主,不改变原有的承包关系。新一轮确权颁证是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基础。农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坚持了集体所有,保证了承包长期不变。这能否促进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改进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理论文献一致认为产权清晰能够促进农地流转,但对于规范化的确权是否有效还有争议。相当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实土地确权推动土地流转。但是,对于中国农村土地确权与农地流转关系的实证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主要原因有三:其一,样本量小,时间跨度短,大多分析的是政策试点阶段;其二,政策变量来自农户问卷调查,有测量误差;其三,横截面数据不太好识别政策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研究使用2013—2019年有全国代表性的农户调查数据,可以较为全面地考察确权政策对土地流转的影响。首先,这一调查覆盖全国,在时间范围上包括政策的全国推广阶段。其次,采用更为准确的确权信息。以往研究使用的确权进度都来自农村受访者的回答,而我们通过政府官方网站搜集确权验收信息。最后,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处理确权工作的内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