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任重,夺回红蓝宝石话语权!(欧洲人在缅甸开发的红蓝宝石是捡拾中国人的牙慧)

朱奎先生 朱奎和你聊 2024-04-06

蓝宝石吊坠 图片 朱浩歌


欧洲人在缅甸开发的红蓝宝石

是捡拾中国人玩剩下的牙慧


      红宝石和蓝宝石的名称是宝石学的说法,其化学成分都是三氧化二铝(Al2O3),都含有微量的杂质元素Cr、Ti、Fe、V等,其矿物学名称都叫做“钢玉”。由于刚玉的莫氏硬度高达9,所以刚玉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所发现的硬度仅次于钻石(金刚石)的第二位高硬度物质。视觉上达不到宝石级的刚玉主要用于高级研磨材料或手表和精密机械的轴承材料,只有达到半透明-透明且色彩鲜艳的刚玉因为美丽人们才用来做宝石。

         红蓝宝石的色调非常丰富,红色的称为红宝石(ruby),凡是红色以外的所有五彩缤纷色调的包括无色的钢玉统统叫做蓝宝石(英文sapphire的中文翻译)。

         红蓝宝石的比重一般在3.99~4.00之间,铬Cr或铁Fe等杂质元素含量越高比重值就偏大,反之比重值就偏小。红蓝宝石是大自然形成的,一般是形成于地幔的高温高压条件下随岩浆侵入或喷出地表的条件下,熔点为2000℃~2030℃。

红蓝宝石的产地很多,如缅甸、泰国、斯里兰卡、克什米尔、澳大利亚、中国、美国等地都有。

         红蓝宝石的现代消费主体不是中国,因为中国的玉文化历史悠久,所以中国历史上以消费和田玉为主,其次是翡翠。

红宝石镶金 图片 杜功卿

        

        但是,近四十年随着全中国到处大兴土木,和中国有关部门的缺乏监管,以及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间接参与,不少于十万人从事的大肆盗坟掘墓,出土了大批量的中国古代遗存,就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人们欣喜的发现,同时出土了为数不少被西方人视为至宝,亦是除钻石之外,西方人最爱,中国人鲜见的各类红蓝宝石,以至于很多盗墓者并不知道此为何物?

        由此可见,我们知道,我们的先祖,除了消费玉和翡翠之外,也曾经大批量地消费红蓝宝石,红蓝宝石的消费,不是我们传统意义想象的西方传统,也曾经是我们的消费传统,而且是早于西方的消费传统。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我们通过影视剧可以看到,清朝一共九品官员的帽子镶嵌的没有我们传统中的玉石,也不是翡翠,一品镶嵌的是红宝石,红色一向是尊贵的代表,二品大臣镶嵌珊瑚,珊瑚的颜色自然是没有红宝石那么耀眼,毕竟身份地位不同,镶嵌的珠宝也就不同,以此类推,清朝规定,九品官员帽子镶嵌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

不知道满清256年中,一共有多少一品和三品大员,因为一品大员帽子的顶戴花翎镶嵌的是红宝石,三品大员镶嵌的是蓝宝石,仅此一项,就不知道中国地下和地面上遗存有多少红蓝宝石?

红宝石手镯 图片 朱奎

而且,这些红蓝宝石还要高质量,够品及,还要够大。

加之这些年从元明墓里埋藏或出土的红蓝宝石,以及墓里出土和窖藏的瓷器和其它镶嵌宝石的物件,这些浮出水面的宝石,有的是镶嵌装饰品,有的是首饰,有的是摆件,由于数量多、个体大、品质优,完全颠覆了珠宝商们积习已久的“常识”,而不敢断真,鉴定机构也不敢认,也不考虑现代人是不是可以制作和生产,一律武断地断为“人造”的!

有的检测机构干脆不做检测!

这种错误的(通常也是无据的)商检结论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众所周知,缅甸抹谷(Mogok,中国史书称为孟密宝井)产区的红蓝宝石最好。

         清晚期之前(1885年光绪11年之前),缅甸抹谷红蓝宝石矿已经被中国元明清三代开采了长达600年之久,那时候的宝石矿产资源中体积大、净度高、呈色美的极品红蓝宝石很多,但在这六百年漫长历史时期里已经被中国的达官贵人开采和消费殆尽了。

         等到垂涎三尺的英国人历经三次印缅战争于1885年占领缅甸并控制了抹谷的红蓝宝石矿区的时候,极品红蓝宝石资源已经开采枯竭了。

         这一点和老坑种翡翠的历史命运一样,有着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时间曲线,只不过老坑翡翠几近枯竭的时间是前此四年的1881年(光绪七年)。

         中外和缅甸的历史记载惊人的一致,缅甸雾潞河矿区的老坑种翡翠资源的枯竭时间节点就是1881年(光绪七年)。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1860年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抢劫北京城的红蓝宝石和老坑翡翠之后,发现这些珍贵的高档宝石资源原来都是产自上缅甸地区的孟密和孟拱,所以接下来25年时间里,欧洲强盗的目光盯上了缅甸。

蓝宝石手镯 图片朱奎


         英法为此还曾彼此大打出手,最终英国获胜,英国通过印缅战争终于在1885年把缅甸的红蓝宝石资源控制在手了,而此时的抹谷矿区已然只剩下普通品位的红蓝宝石资源了,而且只有通过现代矿业的深掘技术才能偶尔采到。

         也就是说,欧洲人开发的红蓝宝石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开采了六百年玩剩下的牙慧。

         过去600多年被中国开采走了的优质宝石英国人无缘相见,矿区剩余的资源现实限制住了英国学者科学认识的高度局限,英国所制定的鉴定标准就出现了这么几条:

        “红宝石不可能有大颗粒,凡大必假”。

        “凡宝石里没有包裹体(杂质)必假”。

        “凡宝石净度高必假”等等。

        这在过去133年多时间里几乎成为全世界红蓝宝石商业鉴定教科书式的金科玉律。

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我们有全世界最顶极的红宝石和蓝宝石,用我们传承的高品级的红蓝宝石,用我们的研究,说明英国标准的荒唐,打破世界红蓝宝石鉴定的金科玉律。

还中国遗存的红蓝宝石以应有的地位!

在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红蓝宝石面前,铁的事实说明,英国人在缅甸开发的红蓝宝石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开采了六百年玩剩下的牙慧!

我们任重,我们一定夺回原本属于我们的红蓝宝石的话语权!

感恩中国!

感恩祖先!

感恩缅甸!

感恩民藏!

谢谢图片提供者!


2019年12月10日  修改于北京酒仙桥


此文的写作,参考 精华堂主 广泉的文章(中国古代红蓝宝石的谜团和是是非非)一并致谢🙏

满清一品官员顶戴红宝石 图片 网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