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彩回顾|未来教育论坛第三期·校长茶话会第1期:国际化教育视角下教师的定位与内涵

未来教育论坛 西浦儿童发展与基础教育
2024-09-28

西浦ILEAD儿童发展与教育


未来教育论坛

由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组织的未来教育论坛(Future Education Talk)系列活动自2021年12月开启。论坛话题和未来教育直接相关,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所有层次,包括未来社会与未来工作,未来工作者的核心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的教育创新理论与实践;走向未来教育的变革和领导力理论与实践等。


6月15日上午,西浦未来教育论坛第三期·校长茶话会第1期在线顺利召开。本期校长茶话会由西交利物浦大学未来教育学院院长执行院长张晓军主持,苏州世恒学校张剑澜校长、苏城外国语学校陈杰校长和青岛海尔学校韩潇校长作为嘉宾,围绕“国际化教育视角下教师的定位与内涵”主题展开讨论。


茶话会中,三位校长就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教师需要哪些素养和能力、学校如何更好地支持教师成长和发展等问题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观点。听众提问环节,三位校长提供了解答并就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可以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助力成为未来的优秀教师;学校招聘过程中对于青年老师的期待与建议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未来教育论坛第三期·校长茶话会第1期


问答环节


1、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教师需要哪些素养和能力?


陈杰校长:面向未来的国际化教师的素养,从逻辑的层面来分析,首先需要明确面向未来的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聚焦于这个目标来定位当下国际化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究竟是什么。关于未来的教育究竟是怎样类型的教育,在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布了“教育2030的行动框架”,行动框架中非常明确地提出了2030的整个总的目标,教育的总目标就是是确保全纳、公平的优质教育,使人人都能够获得终身学习的机会。所以要从未来教育的总目标看当下的教师发展。


国际化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的引导和帮助,能够使学生更多的获得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在应对未来全球化越来越剧烈的竞争当中,能够取得终身学习的机会和能力,能够为国家赢得竞争力。面向未来的教育,国际化教师的需要扮演好三个角色:


第一个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当下的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所以教师如何来帮助学生取得信息,如何帮助学生得到获取信息的这些工具,以及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得到的信息,应是面向未来教育的老师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技能。


第二个角色,学习和教学的研究者。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新发布很多政策和教学指导方案,比如课程改革、新课标理念,对于当下的教学产生的影响非常大,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理解,高度参与,开放多元的教育教学模式。其中包含了问题的开放、课堂的开放以及思维的开放,一改以往传统课堂的浅层次的问答式。所以未来更多的老师将会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能。在课堂上营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的氛围,促进学生养成愿意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让教师更多的成为我们教学的研究者。


第三个角色,课程重构的参与者。每一所学校都会结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有自己的一套课程的体系。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需要较强的课程构建参与意识。未来的课程会在老师的思考、重构和实践过程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这也是新的时代对于教师所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苏城外国语学校


张剑澜校长:当下的一些教育的方向性问题——全纳公平,开放探究,这是很普遍的这个教育主题,仍处于进行时。无论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我认为从学校的角度需要关注教师的三个关键点:


第一点,面向未来教育的教师要身心健康。健康的老师才能更好自我发展,才能够站在讲台上积极的影响下一代人。专业机构或者学校管理层要多关心和重视老师的心理健康。同样对学生心理健康建设也是非常重要。


第二点,面向未来教育的教师要具备跨学科能力。学科教学需要老师研究课程体系,参与到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去,这是老师的本职,但对于未来的教育,需要丰富跨学科知识体系和构架,延伸相关学科的内容。就当下来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速度更快,有些学生获得信息的速度和能力可能比教师们还要强,所以需要我们教师做的是教学生如何在这个信息和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有辨别和获得所需的信息的能力。


第三点,面向未来教育的教师要优秀的语言能力。语言的背后是文化,很多语言背后的文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关注。教师对文化特别是中华文化有深刻认识,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习者。例如用英文教哲学或用中文教哲学等学科教学的背后,都需要提炼和传达出的更全、更系统的内容,要求教师有一定水平的语言和文化素养。未来的会有更多的多语言授课,如何熟练运用教学领域中思维模式,如何在教学中切换不同思维,例如从现代汉语到古代汉语自由切换等,这都是语言能力的体现。国际化趋势下,跨学科能力、语言能力特别强的教师才会成为不会被淘汰的优秀的教师。


韩潇校长:从教师到做教育管理工作,始终致力于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落实落好。关于对国际化教师素养能力这方面的理解,海尔学校作为海尔集团建设的学校,一直探索将海尔“人单合一”的管理模式进行跨领域复制。“人单合一”模式在全球一定影响力的商业管理模式和企业管理模式,从企业角度来说,就是将原本作为执行者的员工,变成自主发展的创客,即“人人都是CEO”。那么从教育学领域结合管理学的一些知识,我认为,这带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或者说海尔学校想做人单合一模式的跨地域复制的,共同点就是九个字:尊重人,激发人,成就人。不仅对于育人我们坚持这个理念,对于教师的发展也坚持这九个字。


青岛海尔学校


在海尔学校,我们想做两件事情:能者为师,全球配置教师资源;以学生为师,创造共生的教育场景。我们在海尔学校想尝试和落地的围绕教师素养能力方面的核心观点,即如何理解和落实“以学生为师”来创造共生的教育场景的想法。以学生为师,让教育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的心里,这样才能创造和谐共生的教育场,形成师生合作共赢的教育发展的成果,关于话题主要分享三点:


第一,“以学生为师”是一种理念,理念的核心——体现对学生的真正尊重,作为老师的角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发展潜能、天赋个性以及发展需要,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按照学生的自身的禀赋和潜能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源支持,核心就是课程支持。我们要确立以学生为师的教育理念,既要师道尊严,又要重视学生的尊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以此让教育活动真正走入学生的心中。


第二,“以学生为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现在的教师,我认为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和陪伴者。向学生学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索真理的热情,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发展;所以在海尔学校,我们也正在探索5G+智慧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当中调整师生关系。


第三,“以学生为师”是一种教育的文化。“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学生为师,能够让学生不再成为教育的灌输者和旁观者,成为一名真正的参与者,甚至是决策者。学校以学生为师,教育情怀和文化也必将能够塑造出良好的教育生态。


张晓军院长:海尔的模式是全国范围内非常多的管理学老师都有研究过海尔的模式,在国际上也已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在组织管理、企业管理方面。海尔学校的“人单合一”,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学生为中心,都是以学生为根本;学校支持好老师,老师支持好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老师需要调整和改变,要激发老师和学生,真正实现人人都是CEO。


问题2、关于跨学科能力,现在的或者面向未来的课程中需要把不同学科融合,教师们可以如何去建立跨学科链接?


张剑澜校长: 关于跨学科的能力建设,举一个例子,之前我参与过、设计过这样一个项目,叫在大运河上的一周“Work Without Wall" ,要走出校门去到无围墙的地方学习,设计站就在运河上,所有的学生住在船上,沿着苏州的运河前进,过程中学生自选题目,一周后提交项目报告,设计好评价,有字数和范围要求。例如,在文化领域、商业领域选择一个主题。


有学生选了运河水质的题目,运河是很长的一条运输通道,这题目涉及到测量学、化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等,包含很多综合学科的知识。还有同学选择运河中间船只的历史发展研究,学生需要一个礼拜下来能够完成这个4000字论文,通过参与项目,学生需要运用很多知识,跨学科研究能力得到培养,学术的基本规范的形成。研究中的研究形式、样本数量和分析数据都会让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和能立,使学生终身受益。


苏州世恒学校


张晓军院长:让学生有机会去在现实当中去真正解决问题,老师可能需要先清楚如何解决问题,了解整个流程,才可能给学生提供好的支持,不论是问题解决能力还是学习促进者,老师要知道解决问题的一般路径和研究方式,同时还要研究怎么样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支持学生。


问题3 :教师参与到教材和课程的重构当中,过程中老师怎样做才能够真的作为一个参与者,而不只是一个执行者,想听校长们对此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


陈杰校长:关于新课标核心关键词之一的跨学科理念,很多老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没有经历过跨学科的培养和训练,缺少实践经验。其次,还要解决评价的问题,教师们需要就评价做突破和完善。课程在编排的时候,更多强调的是它的逻辑性和整体性,不会为某所学校来量身定做课程,所以课程回归到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实施者对教材和课堂整合和融合的状况直接影响了这个课程实施的效果。


从结果导向的层面,给到老师量化的东西,这种方式是需要调整的,因为有很多的探索和变革,在推动执行之初,并不能够很准确地去预料一定会做到某种程度、取得某种结果。基础教育变革的过程当中,不确定性是大量伴生的,这是它的根本属性。需要各基础教育学校重视跨学科的研究,重视这个课程的融合,能够在整个对我们老师的具体实施的这个评价上面,来给到老师实质性的支撑和帮助。


韩潇校长:对于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结合海尔学校的特点,举一个学校的例子,目前正在开发的项目,结合海尔的资源让学生来研究17年来研究企业真实上市过程,商业特色下,学生做一个真实情景下上市路演,通过观摩和学习相关的课程。在这种真实情境下的项目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在校内做模拟的商业挑战赛,借助海尔学校的资源优势,因为海尔企业是生态链非常长的企业,而且在学生的身边,所以我们想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特别是真实情境下的项目的学习。


圆桌讨论


韩潇校长:从人才培养、教师发展的角度考虑,基于学校管理经验或者是海尔本身的探索,如何更好地支持教师成长。对于支持未来教师的成长,学校能够提供哪些支持,我想谈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我认为,需要推动教师的自主成长,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应该是相向而行、同频共振的,从工作实践来看,我认为两个挑战我们要面对,第一个挑战就是怎么激发教师自主规划,自主发展的内在动力。第二个挑战就是如何激发老师们走出高原,走向高峰。


面对这两个挑战,依据工作经验和经历包括将在海尔需要实施工作,归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级,由自发走向自觉,给老师搭建专业发展的基础平台;第二个层级,自觉走向自主,唤醒教师的这种自主发展的意识和潜能,通过高端培训打开教师的视野。第三个层级,鼓励老师自主发展,很多老师设计了自主发展的规划,并通过学习专家的评议、指导,实现自主超越,这需要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第二个观点,支持教师的发展,“跳出教育看教育”。教师不仅要有专业化发展的支持和培训,比如发展力的培训、管理方面的培训、对于积极心理学和逆商包括心理发展等的培训。其次,通过全球配置资源来支持教师发展,把教师们送到国外参加国外的同类的高中到大学培训,结合跨学科跨领域内容进行培训,比如,我们正在尝试将教师们送到海尔的一些全球培训创新中心,开展与非教育相关的跨学科的参观体验和培训。 

江苏省引智培训项目


张剑澜校长:关于“跳出教育看教育”,现在很多人呼吁当下关注教育的家长们对教育问题的重新认识,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进一步做尝试和补充工作。另外,学校的老师们都有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种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很低,即使是在顶级的学校中间,所以我们就必须要面对学生们做到差异化教学,“跳出教育如何看教育”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自主扩展和探索,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发展。


陈杰校长:关于未来教育,结合当下教师培养,我们能够给到学校的一些支持可以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是来自于认知层面,第二个是来自于实操层面。


第一点:为教师提供支持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对教师发展和成长的理解,这个解决的是教师成长的认知层面的问题。从学校具体实操来说,首先要做好价值领导,给教师以清晰的发展规划和愿景,营造好的成长氛围,给到老师足够的安全感、尊严感、自豪感


第二点:学校需要需要有意识的去激发教师的成长动机。学校举办各领域的知名人物的研讨会,邀请了很多师生和家长参与,通过大咖的对话,来感受成长的魅力和感受成长的紧迫性,了解外面的世界,我觉得这个动机是需要学校以举措来推动的。我们需要通过一种方式来撬动学生、教师,激发他们对于成长的需求和动机。


完善成长的评价也是激发教师的成长动机之一,大多数老师都有成长的动机,但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会收到不利于他自身成长的因素影响,这时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就非常重要,学校的评价需要一个周期,对不同的老师去量身定制发展的规划。年轻老师如何尽快站稳讲台,骨干老师如何能够成为名师,我觉得这就是成长,需要来不断的来完善这个评价体系、机制。不在于老师满足某些特征,而在于课堂中能不能突破40平方的物理空间,让孩子在课堂中收获启发,因为老师的教育和引导,对于知识的掌握方法有了更多的理解。


问答互动


问题1:从中小学校的角度看,各位校长认为好老师需要如何培养和发展,教育学院作为培养老师的机构,如果想培养面向未来教育的老师,他们在大学读书阶段中,应该更注重哪些方面的学习?


陈杰校长: 关于教师招聘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年轻的应聘者在面试和笔试环节,关于专业知识的掌握方面没有问题,但是在走进课堂后,基本的结构和备课的要素并不能很完整和熟练在一节课中呈现出来,学生在实战方面可以多一些学习和锻炼。


韩潇校长:“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是我对于新教师的期待。脚踏实地指的是,新教师们可以通过关注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活动,了解教育前沿问题和理念,例如,关于教师素质培养、跨学科素养等方面;仰望星空指的是老师们如果在大学期间也有跨学科的学习,对于师范院校学生来说,这点也非常重要,新教师可以给我们教师队伍补充鲜活的想法和意识的。


问题2:对于想要以后加入贵校就职的,现在还在读教育学院的学生,除了学习学校课程外,您还有什么推荐的课程或者什么经历?


张剑澜校长:教育学的同学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做教师。二是,如何和自己的学生打交道。教育推荐源自于社会学,社会学最早原始哲学,推荐大家学习桑德尔教授的课程,师范类学生都可以多去学习和思考,更清晰的认识教育学,坚定做教师的决心。


提问3:请校长在教师招聘的要求中,是否会期待应聘者有国际化的教育背景?


陈杰校长:对于国际化背景的要求,要看具体的招聘的岗位,有些岗位,会明确发布具体的要求。比如说国际高中老师的招聘,需要对国际课程方面有明确要求的,希望老师带有留学背景的应聘老师。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学段、初中段来说,对于是否有海外留学的背景并不会有特别的要求,更多关注老师的教学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的老师加入后,教师队伍之间相互的碰撞,共同围绕办学理念来工作。


总结发言


张晓军院长: 我们从面向未来的教育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的话题开始,三位校长从不同角度出发解答出想法和观点,后面谈到了老师如何自我成长,如何通过自我成长成为面向未来教育的教师,希望培养未来教育的创新者和引领者。


各位校长也分享了各自学校在招聘当中对于老师的期待、要求,可以启发新教师和教育专业的同学们。感谢各位校长的参与和支持,也欢迎各位同学、老师、教育关注者持续关注未来教育论坛系列活动,校长茶话会形式的对话、互动也将持续开展,继续分享和传播未来教育前沿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话促进社会对未来教育的理解。



欢迎加入基础教育教学交流群


基础教育教学交流群是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院儿童发展与基础教育中心发起的教师发展社群。社群旨在将基础教育工作者们汇聚在一起,打破空间的限制,搭建一个属于每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平台。


您可以添加搜索微信号XJTLUILEAD添加学院微信号艾力小助手,注明“加入基础教育教学交流群”,小助手将邀您入群。



诚邀您的加入,开启您与全国海量教育从业者、关注者们的未来教育交流探索之旅!


未来教育论坛往期回顾


未来教育论坛致力于分享和传播未来教育前沿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对话促进社会对未来教育的理解,推动未来教育创新。


未来将会继续邀请更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开展系列访谈和校长茶话会等,更多精彩欢迎您持续的参与和关注!期待与您共话未来教育,共筑教育未来。


未来教育论坛 第一期|西浦附校对实施全人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未来教育论坛 第二期|在EYFS课程体系的指导下,探索森林课程的学习方式



▼戳阅读原文,了解西浦ILEA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西浦儿童发展与基础教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