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停更的好奇心,没有新闻牌照的日报
停更期间,读者可以阅读历史文章,但评论和其他互动都将暂停。
作者 | 丁鳗
来源 | 媒通社
5月27日晚间,好奇心日报发布消息称,好奇心日报的网站和App自2019年5月28日零时起停止更新3个月。停更期间,读者可以阅读历史文章,但评论和其他互动都将暂停。截至目前,没有说明任何原因。
宣布这一消息的同时,好奇心日报发布一篇推荐文章,将让旗下另一个App“好奇怪”承担一点新内容的功能,“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是我们保持联络和新鲜感的一个方式。”
好奇心日报此番停更早有预兆,蓝鲸传媒报道,2019年4月22日,就有网友发现苹果的App Store已经无法搜索到“好奇心日报”,其在安卓商店也出现了无法下载的情况。
全网下架和暂停更新是一套组合拳,去年的8月3日-9月2日,好奇心日报曾停更过一个月,App也在应用商店下架。当时官宣的原因是:好奇心日报未经许可长期擅自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开设原创新闻栏目、刊登大量外媒时政类文章、组建“新闻采编团队”等。
换言之,这家以专业著称的内容生产商,长期以来缺乏新闻采编资质。虽名为“日报”,却没有新闻牌照,虽是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互联网平台,却始终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
或许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好奇心日报的自我介绍中有意避免使用“新闻”“媒体”等字样,创始人伊险峰在接受采访时提及自家平台也多称“内容”“产品”,而非“新闻”“媒体”。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的适用场景实在广泛,这次停更,大概率是好奇心再度遭遇制度的约束与规范的结果。
好奇心日报网站今日主页
国内信息市场上,像好奇心日报这样没有获得许可证的互联网平台占据多数。那么,如何防范因缺乏新闻牌照而产生的风险呢?
刺猬公社曾在去年发布的《“好奇心日报”停更一个月,什么是“非法开展新闻信息服务活动”》中建议:对于申请无门的平台们来说,或许只有一个办法,等待一次收购或者合并。收购,即没有相应资质的公司花钱买下那些拥有相关许可证的公司。合并,典型如界面新闻与蓝鲸·财联社合并,后者从此告别无证上岗的日子。
经过这几番折腾,好奇心日报或许得以更严谨的态度来管理内容生产与传播的风险。这个收获众多专业媒体人认可的互联网平台,伴随着移动新媒体的草莽时代生长起来,其对用户兴趣的尊重,对新闻报道常识的坚守,在如今显得弥足珍贵。
回顾好奇心日报的发展历程,堪称筚路蓝缕。2014年,传统媒体下行,移动互联网崛起,正值新媒体风起云涌之际,一款标榜“年轻”“有趣”的内容项目“好奇心日报”应运而生。
主要创始人伊险峰原是《第一财经周刊》总编辑,在初创期,好奇心日报和一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钛媒体曾在报道中将它描述为“一个脱胎于《第一财经周刊》的新媒体项目,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内部创业的项目”。
好奇心日报背后的北京酷睿奥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三位自然人股东伊险峰、杨樱、黄俊杰均是《第一财经周刊》的老员工,且据钛媒体专栏作者透露,好奇心日报建立初期很多记者同时为其和《第一财经周刊》写稿。
后来,好奇心日报逐渐脱离一财集团,独立生产和运营。伊险峰团队仍葆有在传统媒体时期所培养的“内容为王”的思维,坚持对内容精耕细作,选题主要围绕生活方式相关的话题,如商业、娱乐、营销、科技、设计、时尚等,以期在信息爆炸的环境里为读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如今,好奇心日报用户逾千万,构建了一批属于自己的忠实读者群体。但当停更的消息再次传来,这个平台的前途命运突然又缥缈起来。同城老牌的《解放日报》今天正式年满70岁,新兴的好奇心日报能否安全度过自己的第5个年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