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要跟谁都聊得来?只需学会这一点

2018-03-13 不才 有听读书



文 | 不才 · 主播 | 领读君 · 编辑 | 木头 · 视频 | Kevin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60202cl38&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5分钟带你看完《非暴力沟通》


我们在前面几章了解到非暴力沟通重要的三个要素是观察、感受和需要。但在表达完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请求他人帮助,以什么样的方式提出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呢?


各位书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读《非暴力沟通》的第63页—第84页。共读前,大家可以先思考下面的问题:


如果你想劝诫好友戒烟,你会怎么表达?



01

提出具体请求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还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做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正如婚姻中的女性,只是一味要求丈夫减少在工作上的时间,而没有明确表明,希望丈夫多花时间陪伴她和孩子;学校中的学生,只是对校长的指指点点极为不满,却没有说出希望校长怎么做。


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


一位夫妇在参加非暴力沟通研讨班时发生了争吵。太太生气的对丈夫说:“我认为你应该让我成为我自己。”


丈夫反驳:“我没有吗?那你想要什么?”


太太回答:“我希望你给我自由!”当她试图澄清她的请求时,她突然意识到了她想要什么,“我希望,不论我做什么,你都能点头称是。”


抽象的语言无助于深化自我认识。许多人感到沮丧或灰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对他人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



生活中,更为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在说话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表面上,我们是在与人谈话,实际上,更像在自说自话。


这时,我们的谈话对象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回应,甚至会感到局促不安。


如果一个人提出了明确的请求,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也有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


就像父母只会问:“你为什么还不去理发?”,孩子会将其看作指责或命令。


如果父母想避免误解,可以先说出感受和需要:“你的头发太长,会影响你的视线,去理发好吗?”


我们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总是希望有所回应,我们希望有人倾听并了解我们的处境。


或者,我们期待的是如实的反馈——我们想了解他人的真实想法。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02

了解他人反应


生活中,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


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


正如老师对学生说:“你能否清楚我上次布置的作业?放学时,来我办公室一下好吗?”


学生只会理解为“放学后,我无法看球赛了,因为老师要我留下来做作业。”


此时老师说“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反而像是批评,因为学生坦率地作出反馈,老师可以先表达歉意再说明问题,“我可能表达的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学后,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


第一次清楚他人给我们这样的反馈,可能会不大自然。


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少提出这种请求。在强调这样做的重要性时,经常会听到人们表达保留意见。如果对方说:“我已经明白了,我没有那么蠢!”那么,我们可以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并表达对他的尊重及我们的需要。



了解他人的反应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a. 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问:“为什么呢?”


b. 对方正在想什么。在询问时,说清楚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想法,将有助于我们获得所需的回应。


c. 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在另一些时候,我们可能想知道,对方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请求。


而在参加集体讨论时,说清楚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不清楚发言的目的,我们的讨论也许只是在浪费时间,而无法满足任何人的需求。


“我不清楚你为什么要提到这个问题。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们,你期待得到怎样的反馈呢?”这样的提醒也许就可以避免浪费宝贵的会议时间。



03

沟通的目的


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想勉强人,那么,清楚地表明这一点是重要的——这有助于人们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例如,生活中最常见的“帮我打开窗户好吗?”而不是说:“请打开窗户!”在人们无法满足我们的愿望时,我们是否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要最能体现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还是命令。


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


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对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在提出请求前,如果我们有以下的想法,那么,我们的请求已经成为了对他人的要求。


a. 他应该把房间整理干净。


b. 她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做。


c. 老板应当给我提职加薪。


d. 我有权要求更长的假期。


正如家长会给孩子分配家务,并告诉孩子,“你今天必须倒垃圾,这是你的任务。”这种盛气凌人地话语很难让孩子不把它当作命令。即使后期改变方法,也很难让孩子忘记当初做家务的不快。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


本章思维导图:

领读君说: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一个人只有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而能够在自己的事业上左右逢源、如虎添翼。真正的倾听和等着轮到你说话是有区别的,站在他人角度思考,才是沟通最有效的方法。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共读386期:《非暴力沟通》(第001-014页)

共读387期:《非暴力沟通》(第015-036页)

点击阅读原文”,完成早起打卡,读书运动,养成良好的习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