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足常乐”才是你人生失败的根本原因

2018-03-20 不才 有听读书


文 | 不才 · 主播 | 领读君 · 编辑 | 木头 · 视频 | Kevin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6077bw9yj&width=500&height=375&auto=0

△点击播放按钮观看视频

5分钟带你看完《心静了,世界就静了》


这世间,没有不请自来之物。哪里有阴影,哪里就有实物。所有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自己行为的产物。


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产业自然能做大做强,而一个消极、懈怠、懒散的企业只会迎来更为低下的生产力和不断下滑的业绩。


各位书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共读《心静了,世界就静了》的第56页—第75页。共读前,大家可以先思考下面的问题:


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全都来源于自己的无知或失误吗?还是受环境影响更多一点?



01

天堂和地狱皆存在于这个世间


最近,“减负”这个词又成了热点话题。家长关心、社会关心、老师关心、父母更关心。每年都减,但孩子的负担却越来越重。


许多父母都认为,减负减负,你们的孩子去玩吧,我要让我的孩子努力。因此最终的结果就变成了:国家减负——家长为了获得优势——增负——孩子累——国家再减——家长再加——孩子更累。


其实,最不应该减负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因为减负只会让孩子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弱势。而在现有体制下,读书是孩子最好的出路。如果这样公平的竞争都嫌累,那么以后或许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才能享受到同等的待遇。


人们正在形成的和已经形成的各种品性,也都是行为的结果。每个举止都是一次播种,它不仅作用于像品性这种看不见的地方,也贯穿于万物的生生灭灭,影响于未来的某一刻。当你收割的时候,你也会因当初不同的行为而品尝到或甜或苦的果实。


人类作为一个灵性的存在,其生活和品性皆有自己惯常的思维所决定,当一个特定的想法频繁、自然地出现在脑海中时,人的行为也会与思想统一。当你重复思索纯洁的事情,心灵便可得到净化。



人,可以是自己的破坏者,也可以是自我的救赎者。能够自我掌控的人,敢于自我否定的人,比坐拥辽阔疆土的君王还要强大,而能够克服自我私欲的人,比天使还要圣洁。


我们都要努力成为自己的王,不要做戴着铐链的奴隶。永远都不要止步向前,当你愈趋完善,你就越少犯错,越少痛苦。



02

 爱远胜于斥责和抨击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痛苦,大多来自于自身的无知和错误,而非他人强加于你。


人们过度溺爱自己,却无视公正,便容易沉溺于对自己的妄想之中这样人生就充满了羁绊。只有消除内心的错误和不洁的思想,才能获取真理的知识,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在中国,父母太宠爱孩子了,总想把自己的全部都给予孩子,就算自己没有,也会努力为孩子争取,小时候为他遮风挡雨,大了为他里外操持,感觉父母的一生都是为孩子而活,全然不见自己的踪影。


或许,父母应该放手试试,也许孩子自己拼搏出的未来,比父母提供的要好许多。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照顾孙辈,都要记得,我们不欠孩子的,孩子始终要独立的去面对这个世界。


爱、温柔、亲切、自责、宽容、耐心、热情、斥责,都是爱的内在精神产物。纠正自身差错的最好办法,便是诚心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要总想着自我收益,友好的与他人对话,全心全意关注当下,不辜负每分每秒,不忘自我管制和保持纯洁之心。


有一种由怒火激发的强烈情感,叫做“正义的愤怒”;他乍一看似乎是对正义的诉求,但站在更为高尚的立场来看,却并非正义之举。在高尚的人眼中,愤怒似乎一直带有过错和不公的标签,虽然它比冷漠要高尚得多,但仍不是更高尚的诉求方法。



没有比良善更为高尚的东西,上帝为这个世界定下的标准即是——以爱待人。父母在教育孩子自强、自立、努力学习的同时,请不要忘了教会他们爱的能力。


为了私利而争吵,则永远难以达到博爱的境界;真正的爱,只能通过亲身实践来感悟。在内心深处,所有人皆知,良善是神圣的。



03

思想决定你的高度


抛开思想和行为,人格、心灵、生命都无从谈起。人都要为自己的言行、思想和生活负责。中国有句古话叫“知足常乐”,而在当今,知足常乐俨然不是一种值得推崇的精神,它与得过且过一样,已经成为不努力的借口。


刚毕业的学生强调知足常乐,于是在家“混吃等死”,过着佛系生活;在公司工作的员工强调知足常乐,于是工作不上心,大意马虎,最终碌碌无为度过此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牛逼的人,但是所有牛逼的人都在给自己努力增值。


容易满足的人无法收获真正成功的人生,只有那些极度渴望、努力争取,像守财奴对待金子一样对待正义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赢家。思想将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类的生活、思想和行为都是具象而实际的,因此,去思索现实问题总是明智之举。而除去思想,人更多的是靠直觉而非理智。因此,思索飘渺且不切实际的问题总是愚蠢之事。


活着便要思考和行动,思考和行动则意味着改变。人与思想一样,都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人并非是由什么“创造”出来,进而一步步完工,而是由内力的推动一点点塑造成的自我。


事情的发展规律是公正的,就像付出会有收获。


因此,世上的先知从不为任何事情哀悼。当人们被激情攫住时,他们会小心翼翼的关注起自己来,时时刻刻忧虑重重;然而,他们最忧心的是自己那渺小、沉重又容易受伤的心灵,他们害怕享乐的时刻去的太快。他们小心地保护自己,待人处世都有所保留,以为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全和舒适的生活。


而今,在这个充满睿智和良善的新生活里,过去的一切焦虑都不复存在。个人的喜好为更伟大的目标让位,过去对个人享乐和前途的一切小心谨慎、忧虑和急切,都将被驱散。


本章思维导图:

领读君说:真正卓越之人可以掌控并超越自我,而我们生活的现状不断被自己的每一缕思绪调整而改变,每一段经历都影响着我们的品性。希望你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人生,更有自己的善良。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查看)

共读398期:《心静了,世界就静了》(第001-032页)

共读399期:《心静了,世界就静了》(第033-055页)

点击阅读原文”,完成早起打卡,读书运动,养成良好的习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