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日的时候我总有葡萄|施莱默

BAU学社| 院外 2022-10-04

德绍包豪斯的大师们|1926



编者按|

借助此前的“包豪斯魏玛时期的大师”投票问卷,院外对读者关注的包豪斯大师侧重点已略有了解。我们将以生日纪念为契机陆续整理与包豪斯人相关的内容。本次推送包含了两篇写于9月4日的文字。

94年前的今天,9月4日,给包豪斯真正带来国际声誉的1923年大展即将进入它最高潮的阶段,为此忙碌的奥斯卡·施莱默在柏林度过了他的35岁生日。透过回溯我们才能发现,那是多么微妙的一个节点:德国遭受了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它直接导致几个月后右翼势力对政府的控制,而包豪斯正处于自己短暂历史中最为重大的转折点,施莱默也在此时步入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他正为“包豪斯周”做最后准备,这次活动中他展示的两件风格怪诞的作品都获誉极高,也都在后来命运多舛。虽然一个月之后,喝杯啤酒都要1.5亿马克,施莱默在这时仍然是意气风发的,他创造力旺盛,语言也如鸟儿般轻盈,生日当天给妻子写下这样的句子。


Oskar SCHLEMMER|1888年9月4日-1943年4月13日


奥斯卡·施莱默[Oskar SCHLEMMER]
致图特·施莱默[TUT SCHLEMMER]|柏林|4 SEP 1923

清晨,在我的早餐桌上收到你为我祝生的来信。好喜欢你的小画。

先前有五千万马克,想为自己买件白衬衫,可现在衬衫标价两千四百万啦!! 算了,还不如让人把我看作一个没文化的家伙。出纳员那厮给了我两百五十万元的面值五千马克的小钞,总共用了五个像两只拳头那么大的口袋。我表示抗议,但完全没用。它塞满我的包。怎么除掉它?邮局不会接收,银行关门了。这衬衫也太贵了——就为了一个好看的小领带?!犹豫再三,我决定不买了。买本书?到书店看了看,六百万到八百万一本。决定不买,那去——现在已经四点了——餐厅吧。鼓鼓囊囊的口袋都快让我坐不下来了。感谢上帝,服务员收下了它。于是,在羊腿和通心粉之后我去了鲍尔咖啡馆,轻松得像只鸟——晚上在国家剧院看克莱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的《海尔布隆的卡塔琳》[Käthchen von Heilbronn]。明晚在莱辛剧院看《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周四看《风流娘们儿》[Merry Wives]。周六是亨德尔的《尤里乌斯∙凯撒》[JuliusCaesar]。

喝完咖啡我应该为自己买串必不可少的葡萄,生日的时候我总有葡萄。


这样我就活过来了,远离家和我爱的人。


施莱默与家人|1927


图特·施莱默|TUT SCHLEMMER 

施莱默的书信与日记|原版序|4 SEP 1958

本文2000字以内

施莱默的书信和日记,这是首次出版。它记录了1910年至1943年,那三十三年间一段完整的生命历程。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艺术革命开始,直到本世纪的第二次大战为止。


施莱默留下了大量的日记、书信、手稿、工作手录以及笔记,这本书便是取材于此。其中大部分的信是施莱默写给他的挚友,画家奥托·梅耶(Otto Meyer-Amden)的。所有的信都保存完好,而施莱默一直期盼着日后能将它们全文出版,这次也算是了其夙愿。


这些书信和日记中的评点或许会冒犯到某些施莱默的同辈中人,但我希望不至于由此产生误解。将它们集辑成书是为了向人们展现一副那个时代的真实画面,那些施莱默亲历的、见证的,以及他曾投身其中的事件,书中只删减了一些不相干的和非常私人的细节。就我个人的视角和感受而言,这本书是对陪伴在他身边的那段岁月的一份最好的纪录。 


我衷心地感谢那些在这一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中曾经帮助和鼓励过我的所有人,尤其是要感谢一位朋友,如果没有他的协作,我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这个目标。


很多了解那个作为朋友和教师的施莱默的人,喜欢他赢得胜利和欢庆的方式,喜欢他谈笑和妙语的癖好,喜欢他的谦逊、他的魅力……而从这本书中,也许他们会发现施莱默性格中的另一面,在这些私下的写作中,他吐露了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


施莱默对同时代的艺术与艺术家的强烈关注,对于他而言是一桩相当严肃的事儿。在早先年间,他便找到了那个将持续指引自己前行的理想。它就像一道光亮,无论是在他光鲜或是黯淡的日子里,无论是在他充满希望或是困惑的日子里,施莱默一直为忠于这一理想而奋斗着,对他已经完成的东西从未满意过。从一开始,他便知道自己将会远离那些充满诱惑近在咫尺的通往惬意和艺术上成功的阳光大道,他未来的路注定是动荡、孤独和狭窄的。他在画作中建构起一个精炼而清晰的世界,这是一个从施莱默对比例、平衡、形式与秩序的要求绝对无误的感知中生发出来的世界,而那个引导着他生命的概念正是——空间中的人。


另一个能让他全情投入的是舞蹈,以及相伴而生的舞台设计。他为此作出了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卓著的贡献,其中最知名的作品就是他的“三元芭蕾”。有一段时间,施莱默将自己绝大部分精力倾注于舞蹈和剧场,这不只是因为他乐在其中,而是有各种想法不断地冒出来并涌向他。同时他也设想过剧场可以作为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不幸的是,最终事与愿违。

《三元芭蕾》导演笔记|1928


施莱默想让自己成长为一位画家,但是命运多舛,留给他的时间太少了,无以为继。1888年9月4日,他生于斯图加特,在做了多年学徒之后,施莱默从斯图加特学院(Stuttgart Academy)开始了他的学业。他一生中见证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由此而来的巨变。他在包豪斯担任教职(master)的九年,是一段令人欢欣鼓舞、激情荡漾的岁月。此后三年执教于布雷斯劳学院(Breslau Academy),施莱默希望能够让自己回复到相对更为平静的工作氛围中去。接着是柏林公立联合艺术学校(Consolidated State School of the Arts)的短暂时光,但是将要到来的灾难性事件已在那一刻投射下了阴影。1933年,施莱默便失去了政府聘用的教席,不得不举家迁往乡下。 


这一年里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此后几年施莱默遭受到的冷遇,给他带去了巨大的创痛。经济上的基本需求让他不可能再专注于艺术。为了维持生计,他被迫在斯图加特和伍珀塔尔的庇护所之间辗转奔波。那些年里,他很少有空闲展开自己的创作。


施莱默敏感的体质无法承受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工作的重负与刺激,他强烈地感到经济压力与自己的艺术志趣之间隔得是那么的远,这耗费了所有可以用来做他认为值得的事情的时间。在他刚从那些与自己的志趣不搭的工作中缓过神来之后不久,却又被疾病击垮了。1943年的4月13日,施莱默去世了。


施莱默作为艺术家的全部作品,现在终于编排完成了,其中包括油画、草图、雕塑,壁画,手稿,包豪斯舞台的原初设计稿。此外还有他写下的随笔文章,有关艺术与舞台的计划声明,包豪斯的课程“人”以及柏林的“透视”课程等等。只有这样,人们才可能更全面地感受到施莱默丰富和多样的创造力。


这是他的生命之作,受到强而有力的艺术驱使方才结成的生命之作,从他对生活和未来的坚定信念,他对纯粹的艺术表达这一目标的渴求和永不止息的献身中,迸发出来的生命之作。

施莱默的死亡面具|1943

书信与日记文|奥斯卡.施莱默    周诗岩

序言文|图特.施莱默    王家浩

陆续出版于1925至1930年间的包豪斯丛书作为包豪斯德绍发展的主要里程碑之一,是一系列富于冒险性和试验性的出版行动的结晶,共14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