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碰|解蒙太奇2003/战舰波将金号2013
解蒙太奇2003/战舰波将金号2013
影片《战舰波将金号》描写的是1905年俄国革命中的真实事件。其中的来源之一塞瓦斯托波尔起义就发生在1905年11月26日-28日期间。26日巡洋舰奥恰科夫号(Очаків)兵变,舰队其他船只陆续加入,黑海舰队海军少校施密特受邀出任叛军指挥官(人数最后达8200人)。28日施密特登上奥恰科夫号并发送电报给尼古拉二世要求召开宪法会议;沙俄军队(约10000人)向叛军提出最后通牒要求投降,3小时后仍未获回应,遂向叛军的军舰与军营开火攻击,约90分钟的时间,叛军中队便被沙俄军队击败,施密特、他的儿子与其他生还者被捕。十月革命发生在两年后的十一月,十一月已经过去了。
Q:
这个“作品”是什么时候完成的?
A:
我其实没把这当作品,如果一定要算,可以分两部分,而且是不连续的。最早是2002年还是03年左右,记不太清了,我在当时一个很有名的建筑BBS(ABBS论坛)上用ID发了一个“刷屏”帖,叫”解蒙太奇”,de-montage,一下子放了一百多张《战舰波将金号》的字幕截屏。后来到了2013年底,在上海淮海路的K11有一个展出活动邀请,我就把当时那个帖子的内容重新拿来,根据策划人的一些特别设定以及现场的状况,再创作了一下。严格地说也不能算是展出,而是更接近于“展示”,或者像我以前有篇展评文章中提到过的一个词,它是某种“状态的现场”。
Q:
那个帖子为什么叫作解蒙太奇?
A:
那是发在建筑论坛上的帖子。首先蒙太奇原本是建筑上的术语,后来成了电影术的专词。如果做建筑的人为此自嗨一下,当然可以。但是除了词意上还有些关联之外,电影术爆发出来的重组不同时空关系的能力以及意义要远比建筑上大得多。其次蒙太奇通常指的是影像与影像,强调在不相关的画面之间形成某种情感上的联系。如果我们把这个原理放到早期运用蒙太奇的无声电影中,就会发现另一种现象。无声长片的叙事过程中大多会有字幕插入,起着不同的作用。有介绍剧情的,有补充旁白或者剧中人对话的,还有推波助澜的,甚至是告诉观看者应当表达出怎样的情绪。某种程度上字幕的画面切断了原有的影像序列,所以从感知上,我们不能只把字幕当作是一种说明性的补充。套用麦克卢汉冷热媒介的说法,字幕与字幕之间的“蒙太奇”相较于影像而言,是偏冷的。我把这些字幕画面集合起来,在叙事中形成了更多的空隙,也就是进一步地降温了,可以叫作解蒙太奇,既不是又仍是蒙太奇的。
Q:
为什么选择“战舰波将金号”作为重新创作的对象?
A:
这部片子肯定是我们在谈蒙太奇时绕不过去的。如果只是把解蒙太奇当作是一种手段,或者说另一种形式,那么也可以套用在其他无声电影上。爱森斯坦1923年写过一篇“杂耍蒙太奇”,2013年我再拿来用的时候正好是90年后,当然这只是巧合。重点在于这篇文章当年发表在马雅可夫斯基主办的《左翼文艺战线》上,也就是说在爱森斯坦谈蒙太奇的时候,原本这种新的实验方法是与群众运动相关的,但是时至当下,实验大多被降格为一种技术运用而已,注定经历了某种衰减。而这种衰减也体现在这次活动本身的背景中,它是在上海淮海路上的K11,这样一个主打艺术与商业结合的空间里发生的。大概在1998年左右,也就在这条路上有过一次叫作“超市”的当代艺术展,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只展了三天就被撤了。当时上海城市发展开始没多少年,超市展是艺术家们通过租用空间的方式在还没有完全开张的大商场里搞展出“卖作品”的。但是短短十五年的城市快速发展,现在的情况是倒过来的,商场竞相邀请艺术家们去使用。这并不是说市场完全主动地接受了当代艺术,而是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推进到了当代艺术在城市公共空间中被接受的这一步。在九十年代末的对抗性构成中,可能人们并不需要关注每个艺术家做的作品本身,只要关注到对抗就够了。那么当前人们也一样不会太关注你做了什么,就像罗兰·巴特在“神话修辞术”中指出的次一级的能指所指链那样,再怎么强调艺术也只是个降格为文化的衰减事件而已。这与1905年的塞瓦斯托波尔起义事件,经由1923年爱森斯坦提出的蒙太奇论,到1925年转化为影片成果,然后降格为某种技术手段,有着潜在的对位关系。
Q:
那既然知道是衰减事件,为什么还要参与呢?
A:
拒绝参与是很容易的,当然你说要利用各种场合去死抓住那些残响也算是正常的需要,但难的是如何在现有的常见中给出异见。就像不能把别人给出的地盘说成是自己去占领来的,既然我答应去参与这个活动,就不能假装不知道这一系列的层级关系已经完全翻转和跃升了。重点在于对这个特定的空间如何重组,这不是创作内容上是重复还是变化的问题,而是我在活动中提到的另一个电影术专词“背投影”,也就是说整个背景撤换了。来这里看你展示的和那些有目的去美术馆的人不一样,更多的是逛商场的消费体验者。所以与通常在美术馆白盒子的展出不同的是,在这一限制性的前提中我提供的不是作品,而是两种设置。其一是议程设置,既要偏移又不偏离于这一商业公共空间给定的总体情境。其二是场景设置,是对这一总体情境中的特定空间条件做拼接,而不是外部移植拼贴成一个新的批判场景。那无疑是先默许接受再主张拒绝,一种表演性的自我遮蔽。如果说十五年前的情况是以艺术去碰撞,那么现在在这个前提下再做,只能是艺术性的搅动。还有一个巧合让我觉得这件事儿还是有一定挑战的,是因为这一个月的活动分到每个艺术家各自“展示”的部分,同样也只有三天时间,和十五年前被撤的展期一样。
Q:
那当时这个展示的“状态的现场”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
A:
在常见中给出异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陌生化。真正意义上的陌生化并不是用别人还没见过的一辆汽车去对比马车,而是让人看过汽车之后再去看马车时获得的陌生化。所以相应的嵌入地形作战的展示对策就是要能够接通已有的情境与条件。整个展示可利用的有一个播放和活动的空间以及侧边一个艺术类书刊的阅览空间。而这个场地紧邻着销售艺术设计衍生品的商铺。分派到我那部分的三天正好赶上一个周末,所以我首先确定了一场老电影播放,放的就是这部《战舰波将金号》,这在这类公共空间里是很常见的活动。其他时间里我把解蒙太奇里的字幕稍作改写,转换成了机器朗读的声音文件。基本上排除了原文本的情感,机械的冷冰冰的,和现在商场里播放通知的音调很接近。只有你仔细听,才可能从局部词句重叠的节奏中听出一些意外。原计划是能够商场的播放系统,那整个大商场都能听到。但是由于展示邀请方的权限问题,后来只能对着路过这一楼层的逛商场的人播放。影像活动和声音播放共同构成了常见的商业场景,这是基础,接着是如何接入市场的运作体系。在电影播放之后的讨论活动中,我设置了一个社会运动服务有限公司的众筹宣讲会。所以可以反过来看,是为了这个杜撰的“公司”发布才有了这场电影播放的文化活动。尽管公司是杜撰的,但是因为是众筹发布,所以这个事件可以被当作是半真半假的,也符合市场上常见的文化活动的逻辑。为了配合活动,我们把有限的活动制作费全拿出来,用150帧的字幕画面作封面,定制了300本限量编号的笔记本,正好两套,感兴趣的人可以用成本价购买。相应的作为“公司”还提供了一整套回收机制,就像KK曾经为了鼓励阅读提出过一个购买电子书,阅读完之后再奖励购买者的计划。如果笔记本用完之后返还给我们,“公司”会拿去网络拍卖,所得经费一部分奖励返还给购买者,另一部分就用做资助其他社会运动服务的费用。当然与现实的接口就是,如果确认这是一次在商场中以艺术之名的展示加持的成果,那么无论笔记本上是什么都是有可能增殖的。所以这两种设置已经模糊了所谓作品的界线,进入到了展示的“状态的现场”。
Q:
能继续谈一下这个服务公司发布的内容吗?
A:
这是一个更长的故事,我只能简述一下当时PPT中的一张框架图。背投影Rear Projction社会运动服务公司众筹会。电影术专词“背投影”,也就是说整个背景是可能更换的,你的表演需要根据背投影做出回应。这和在绿幕前想象地“发神经”是不同的,是有条件的相互牵制,目前有些美术馆白盒子和策展案更像是绿幕。我先引用了Tilly在2004年书中总结的社会运动的WUNC展示原则,Worthiness-Unity-Numbers-Commitment,价值/统一/规模/奉献。这里谈到的社会运动是真要上街的,是真要聚众的。走出美术馆去所谓可替代空间展示,或者像这个活动被规定性地放置在特定空间里,当然和他研究的对象是有距离的。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大环境在这点上的现实难度,但是其中的展示在战术上还是可以共通的。这是一条杜撰的与现实接通的路径,所以为那个空缺的社会运动拟定了一套服务程序的初稿。“公司”将结合多方资源为委托方制定、策划及设置各项常备剧目repertorie,并公开提出诉求申张以完成其阶段性运动campaign委托。为阶段战役制定战略与诉求(纲领、身份、立场),为常备剧目的随机组合使用策划战术(社会网络资源),为“WUNC”展示原则设置并公开伸张。整个流程是“公共互动”采集资讯素材,“语境置入”提出城镇化与都更新议题,“行动代号”塑形在地社群实践,接受“项目委托”为城市战”,将运动推向“城镇化、全球化、市场化”的前景。城市化,就是这一新兴的SMO(社会运动组织)将社会运动的研究与实战服务引入中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城镇化发展的都市更新语境中,普通民众怎样、何时、何地、为何向XXX进行群体性的诉求伸张。全球化,应当是全球地方化,是社会运动之未来,将产生新的纲领诉求、身份诉求、立场诉求,地区与国际层面的社会运动将同时被激活,为那些循规蹈矩保持沉默的人以及无人提及的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途径,使之得以在公众政治中获得一席之地。市场化,是诚邀各业界的同仁及诸多网友为“公司”提供与城市发展相关的资讯、素材、议题及委托项目等,让我们共同为城市化与社会运动的结合而战。有朋友此前听到我这个说法,觉得会被真的搞社会运动的人嘲笑,但在我看来这一点都不好笑,这就是这里的现实。可以反对你自身所在的位置、情境和阶层,但这并不意味着因此就可以马上感受到所有其他人的切肤之痛。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不然美国大片早就帮我们做到了,爱甚至有时候只是用来急于掩盖不可能马上解决的痛。所以真正可资利用的强项恰恰相反,是对内在于你目前所处位置的条件改变,反过来说更大的目标并不只有自由人,而是后半句的“自由联合”。既然在这个被限定邀请的活动中提出,是个半真半假的众筹会,常见中的异见,那么可以把它只看作是调侃的,但也可以是成为现实的,误认中的弄假成真。随着后来情况的变化可以说当时的这个构想已经逐渐释放在我们之后其他的工作中了。
Q:绽 A:王家浩
责编|绽
相关推送|
作品的生产……以建筑史的阅读把所处学科的历史重新释放到共通的空间中去。
之所以博物馆可以作为一种特定的建筑类别加以论述,并不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系列建筑“作品”的可能性,而是如何去破除作品的边界,将博物馆“作用”于地理学的脉络,在经历现代性转型、全球地形重组、消费场景涌现、以及非物质性的技术再现等等诸多挑战之后,重新想象甚至是构造公共世界的可能性。专访除了解读参展作品《博物馆星球·连锁》之外,更是延续了创作者此前的历史梳理,从作品的角度深入到博物馆机制与创作身份的探讨,分享了对“无形的手”以及“策展”等议题的见解。
回复: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可了解各版块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