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微笑
编者按|
经常看到的一幅福柯肖像上,福柯脸上洋溢着神秘莫测的微笑,比蒙娜丽莎的微笑还要神秘。福柯笑看红尘,其实是眼光极冷、极毒,而心肠极热。冷眼看世事,热肠作斗争。本此推送的是对《福柯的最后一课:关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治》的书评。福柯名义上是讲生命政治问题,但其内容主要讲的是1970年代的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和法国总统德斯坦实行的经济政策,并追根溯源到二战后百废待兴的联邦德国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实践。他质疑新自由主义在国家、民主、市场、自由等传统概念上添加的刻版成见。新自由主义的解构总体性时,抬高了多元性,这仍然是用一种压制主体、使公民臣服的主权模式。福柯抛弃了传统解放政治的总体性历史观和集体行动的策略,站在被治理者的斗争和诉求一边。直言者肆无忌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惜冒犯政治权威和大众。这是福柯内心的写照,也是他的生命形式。本文曾以“福柯的绝望”为题在澎湃网的“思想市场”发表,也以下是由作者提供的完整版本。
精编|他的天鹅之歌是悲鸿哀鸣,是独唱,而不是大合唱的领唱。他的局部斗争策略,其实是失败的。
福柯的微笑|2016
本文4000字以内
说到“最后一课”,我们恐怕都会想起阿尔方斯·都德的那篇著名的小说,想起韩麦尔先生的法语课,想起小男孩呆呆望着窗外,寻思着德国兵会不会强迫法国的鸽子也说德语。而今天,我们每个人都被迫说的“德语”名叫“新自由主义”。按照大卫·哈维在《新自由主义简史》中的说法,自1980年代以来,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里根开始,资本主义实行了私有化、市场化和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后果是全球经济危机。1998年发生了东南亚金融危机,而从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至今没有结束,欧洲多国经济崩溃。但是,在年轻的法国学者拉加斯纳里(出生于1981年)看来,新自由主义还带来了“想象力的总体危机”。他在《福柯的最后一课:关于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治》一书中提出,新自由主义使利己主义、个人利益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任何高尚的原则、超越的价值规范乃至社会团结都陷入了危机。这也正是另外一些论者谈及的“犬儒理性”(可参见【德】斯洛特戴克,《犬儒理性批判》;【斯洛文尼亚】齐泽克,《图绘意识形态》)。所谓想象力的危机,所谓“犬儒理性”,指的是面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一体化,左派失语了。左派既无法系统揭露新自由主义,又只能谈论着秩序、国家和调控等等非传统左派的话语。因此,重建左派、重建批判理论乃至解放实践,就成为左派——或者说,全世界追求进步的人士——的当务之急。在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斗争中,米歇尔·福柯晚年在法兰西学院的讲演录《生命政治的诞生》就成为一种应予激活的理论资源。(中译本可参看福柯,《生命政治的诞生: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1978-1979》,莫伟民、赵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首先要说明的是,福柯这本演讲录,名义上是讲生命政治问题,但其内容主要是新自由主义。然而,此“新自由主义”并非彼“新自由主义”。福柯讲的新自由主义是1970年代的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和法国总统德斯坦实行的经济政策,并追根溯源到二战后百废待兴的联邦德国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实践。虽然福柯讲的新自由主义并不等同于今天全球资本主义实行的新自由主义,但是两者是有交集的。两种新自由主义一脉相承,有着共同的理论先驱,即以哈耶克、米塞斯领军的朝圣山学社。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几乎是新自由主义的《圣经》。福柯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直接批判了哈耶克的国家恐惧症,是左派与哈耶克的为数不多的正面交锋之一。
福柯的贡献在于,他并不仅仅把新自由主义看做是一种反动的意识形态,从而一棍子打死。换言之,他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不是传统左派爱用的“外在批判”,而是“内在批判”。他深入探讨了这种世界观的逻辑和假设前提。毫无疑问,福柯与传统左派拉开的距离并不意味着他向右转,转向了新自由主义。他的工作实际上是质疑新自由主义在国家、民主、市场、自由等传统概念上添加的刻版成见。这里,福柯沿用了他早年的知识考古学方法和70年代以来的谱系学方法。这是一种思想的大扫除,它要彻底质疑我们从不质疑的、以为是天经地义的那些范畴。
《生命政治的诞生》分析的是新自由主义的治理术。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老自由主义)的区别在于,古典自由主义要求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市场,而新自由主义要建立市场的绝对霸权。在古典自由主义中,不仅存在着市场的经济理性,也存在着国家理由和政治理性。古典自由主义旨在国家和市场之间划出清晰的边界,防止国家越界干涉市场的自由竞争。新自由主义则把市场当作真理化的体制。市场不再是一个特殊的空间,而是普遍性本身。自由竞争的市场理性取代了国家理由。新自由主义不是反对国家干预市场,而是只要一种干预,一种“确立市场对社会的全面调节”的干预。国家成了为市场保驾护航的工具。这也是新自由主义国家的合法性所在。
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福柯关注的是新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自由”。自由似乎是自由主义的镇山之宝,随时拿来打人的番天印。拉加斯纳里认为,自由是指多元性、异质性,然而这种多元论成了绝对主义的一元论。为此,新自由主义甚至重新解释了启蒙传统。他们摧毁了启蒙传统对公共财富、普遍意志(“公意”)、集体利益等主题的强调,实际上摧毁了社会这个概念。哈耶克把市场想象为一种自发秩序。这种自发性、自然性才是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因此,福柯严肃地提议,应该把自由主义改称为“自然主义”。拉加斯纳里认为新自由主义看似是市场乌托邦,实际上是为维持资本主义的现状服务的。
福柯指出,经济人假设是新自由主义的基石。新自由主义否认社会实体的存在,认为原子化的利己主义个人(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无法总体化的。福柯看到传统马克思主义并不质疑总体化观点,它用总体性的斗争模式(阶级斗争)掩盖了局部斗争和被边缘化的、被排斥的少数人的现实。但反过来,新自由主义的解构总体性时,抬高了多元性,这仍然是用一种压制主体、使公民臣服的主权模式。因此,新自由主义的治理术并不是取消了社会的总体性权力,而是使之无处不在,即弥散于社会的各个角落。这样一来,新自由主义用于解构社会的“社会并不存在”一语也就被福柯解构了。这是“解构之解构”。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福柯在法兰西学院最早提及生命政治的那个讲演录为何要以“必须保卫社会”为题了。社会的统治权力现在是以分散的、局部的方式起作用的。所谓社会,其实就是社会内部的各种局部斗争。因此,左派的斗争模式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模式转向各种局部斗争。医院、精神病院、监狱、大学,统治权力无所不在,但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言以蔽之”。
这么看来,福柯并非向右转,而是转向了后现代。利奥塔不是说后现代的标志是宏大叙事的终结和小叙事的兴起吗?然而,严格说来,福柯并不是后现代主义者。因为“人的解放”这一宏大叙事是福柯终生未曾放弃的。只不过在论证方式上,他抛弃了传统解放政治的总体性历史观和集体行动的策略,代之以众多独特的局部斗争的策略。借用现象学的口号,可以把福柯的这一转向描述为“面向斗争本身”!
那么,在新自由主义的治理下,人的解放可能性何在?福柯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治理术是一种防止过度治理的艺术。在福柯看来,这表明了两种自由主义的对立。政治自由主义总以为国家是法治的自由的场所,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因此总是以法律和公正的名义进行抗争。福柯反对这种策略,他指出,把人设定为法律主体,仍然是一种让人屈服的权力话语,这种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重蹈覆辙,即强化国家的统治权力。福柯提出的新策略是,站在被治理者的斗争和诉求一边,而不是站在国家和治理者一边。这一来,福柯就颠倒了新自由主义。尽管新自由主义也反对政治自由主义,反对国家权力的过度,但它是站在国家和治理者的立场上这么做的。
因此,拉加斯纳里明确指出,所谓福柯晚年向右转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福柯只是在寻找新的左派策略。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马克思《资本论》分析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也不是列宁分析的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面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资本主义,左派的斗争策略乃至理论基础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这哪里是什么向右转呢?
如果真有谁向右转的话,那也不是福柯,而是福柯的大胆阐释者——毋宁说,篡改者拉加斯纳里。他公然认为福柯“既不赞美新自由主义,也不对其进行谴责”,而是把新自由主义“看做一种非常独特的思想,看做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场所”。这种说法真是太有想象力了!无疑,福柯的话语在表面上是客观中立的,似乎没有批判新自由主义。但这种价值中立只不过是一种姿态。福柯的话里话外,清晰地透露出他明确的批判意向。如果我们了解福柯的一生的话,就更应该明白,福柯从来就是一个批判者、战斗者。福柯表面上不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姿态,或许根源于他洞悉了新自由主义治理术之后的绝望。从此之后,日光底下并无新事,只有新自由主义及其不满,只有治理和各种局部斗争。福柯的最后一课,毋宁说是天鹅之歌,是他的卡桑德拉之歌。他冷静地宣布了噩耗,像在读一份世界的尸体解剖报告。这种客观中立的口吻是一种刺骨的冷酷。福柯看穿了新自由主义的一切屈服人的花招,但拒绝服从。然而又能怎样?所以他只能带着深深的绝望。
经常看到的一幅福柯肖像上,福柯脸上洋溢着神秘莫测的微笑。现在看来,这微笑比蒙娜丽莎的微笑还要神秘。福柯笑看红尘,其实是眼光极冷、极毒,而心肠极热。冷眼看世事,热肠作斗争。事实上,所谓最后一课其实并不是最后一课,1980年起,福柯继续在法兰西学院对自我治理的技术进行了演讲。他从古希腊罗马的文献中,发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抵抗知识分子的形象:直言者(说真话的人)。直言者肆无忌惮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不惜冒犯政治权威和大众。这是福柯内心的写照,也是他的生命形式。然而,福柯本人只能作为新自由主义治理术的一部分,在法兰西学院给粉丝们上课。他的天鹅之歌是悲鸿哀鸣,是独唱,而不是大合唱的领唱。他的局部斗争策略,其实是失败的。福柯离开了法国,去美国做讲演,恐怕就是绝望使然。至于他因为同性恋而死于艾滋病,何尝不能理解为一种变相的自杀呢?
表面上看,福柯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批判的一生。然而,从他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以及他随后的生活道路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福柯隐性的一面:绝望的一生,悲哀的一生。或许,这才是福柯真正的最后一课。
文|夏凡
责编|莲灿
相关推送|
福柯《生命政治的诞生》札记
为纪念福柯91周年诞辰,选编了包括基于福柯1979年在法兰西学院的讲演的摘录笔记、一篇读书笔记及一则相关的书评。本篇是作者对于福柯演讲录《生命政治的诞生》的摘录笔记。笔记的后面有两个附论,附论一是读完全书后的读后感,即《福柯与马克思》;附论二是一则书评,即《福柯的微笑》,评论的是法国学者对福柯《生命政治的诞生》的一种大胆解读。
福柯与马克思
本篇是作者对福柯演讲录《生命政治的诞生》所作的读书笔记。在福柯那里,《生命政治的起源》之后,主体不再是哲学的话语言说,而是一套治理方式。马克思是站在斯密、李嘉图的高点上去批判资本主义的生命政治,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生命政治批判是交织在一起的。福柯谈现代治理术的起源,谈生命政治的诞生,他没说出来的、隐含的结论就是生命政治的诞生开始于政治经济学的诞生,从重商主义被自由放任经济学取代,从国家理由的治理术转变为自由主义的治理术。
福柯跟马克思的关系,表面是批判的,实际上是深层递进的。
回复: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可了解院外各板块的汇编、精编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