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手工艺人、建筑师和造型艺术家的教学计划建议|节译|奥托·巴特宁
编者按|
谈及现代主义艺术的教育转型,我们的关注点往往会聚焦于包豪斯学院,而忽略了包豪斯建校前后的其他教育实验,那些实验同样也是包豪斯历史语境的重要一环。由于参与人员的重合以及后期的不同选择,这些院校所秉承的教育理念也呈现出格罗皮乌斯与其同代人在面对历史危机时的不同策略。本次推送的是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奥托·巴特宁(Otto Bartning)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为艺术职业协会所编撰了一份《对于手工艺人、建筑师和造型艺术家的教学计划建议》。在现代建筑史上,巴特宁是一个几乎不会被谈及的人物;事实上,这份“教学计划建议”成为了包豪斯建校初期课程教学方案的雏形,巴特宁本人也在同时期负责包豪斯的教学工作。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当包豪斯转型并迁址德绍之后,巴特宁继续留在魏玛,根据包豪斯早期的教学方针开办了魏玛建筑学院,并继续推行他一贯坚持的建筑教育理念。
对于手工艺人、建筑师和造型艺术家的教学计划建议|1918
本文2500字以内
今天,以下机构作为艺术和职业培训的场所:高级培训学校,专业职业学校,建筑学校,技术学校建设部门,技术学院建筑和艺术学院。每个研究所都深陷于一种彻底的隔离之中。每个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来到其中一个学院之中,然后被贴上工匠、建筑师、工程师、画家、老师或者自由艺术家的标签——这些标签都不曾考虑到他对于不可分割的总体艺术作品(Gesamtkunstwerk)的真正想象力和能力。
这种割裂化的分隔(带着画家在面对手工艺人时的傲慢和手工艺人对于精巧装饰的草率野心)将整个教学系统分成一个个部分,因而我们的艺术生命也变得病态而匮乏。只有一小部分自然的艺术冲动突破了这些人为设置的壁垒,并努力挣扎着完成一个总体的艺术。这个总体必须重新介入艺术教育中,因而一切相关的改革和改进措施也都是必然的结果。
然而,一切艺术行为的粘合剂正是手工艺(Handwerk)。其首要意义在于个体性,而最终意义则是总体性,或者我们可以这样称呼它:结构(Struktur)。从手工艺到建造,工匠、建筑师和视觉艺术家成为了领导者。在这一趋向于联合的意志面前,不同工种必须服从于秩序,只有这样它们才能成为一个职业中相互关联的不同部分,而每个人都应该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要破坏或者重组学院系统,而是将所有已经存在的学院放置在新的关联之下,让一切课程结构和成绩系统都为总体艺术作品的产生而服务。从现实意义上看,这个秩序也必将极大程度上节省教学资源。现有的各个学科的分层将会一定程度上被改变。由于这些学院仍然隶属于不同的机构,因此首先要将不同的课程联系起来,并构成一个连贯的课程安排。我们必须从一些强大的方向性意见出发,将每个分支都在新的系统里重组,而支持这些原则的人们则能够对此加以理解和实践。
根据以上原则,我设置了与现有体制不同的工匠、建筑师和视觉艺术家培训课程,以便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适应于这种教学方式。显然这种课程设置也有赖于小学课程的基础,尤其是写作、绘画和手工艺知识。这种理想化的课程一定不能由体制化的老师来授课,也不能简单地由工匠来传授,而是必须灵活地由做实践的大师来教授。因此,课程的指导、监督和审核都应该由一个“大师委员会”来承担……
在这些条件下,我提出以下大纲作为课程框架。我们必须强调,这样一个课程大纲的应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通过谨慎的咨询和试验来决定。而具体情况越复杂和多变,方向的明确化也就越有必要。
“教学工作坊(Lehrwerkstätten)”将建立在专业学院,建筑和艺术工艺学院(Fachschulen,Baugewerbe und Kunstgewerbeschulen)的现有资源之上,并将原有的分工机制统一。 私人增值业务也将被纳入“教学合同”,特别是那些需要昂贵设施的行业。 公共教师必须在公共合同中富有成效地工作,以便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并让学徒们了解工作时间的经济价值。
“工艺学校(Handwerkschule)”将联合来自高级培训和专业技校的各种课题,尤其是绘画、写作、算术、材料知识、传统手工艺,但不会有风格史的知识。像“绘画”这样的关键词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定义来确定具体涵义,但是受篇幅所限不在此展开。
“学校(Schule)”将取材于建造技术学校(Baugewerbeschule)、应用艺术学校(Kunstgewerbeschule)、专业技校、理工大学的工科专业或以上这些学校的结合。只有决定了具体的教学材料并根据具体导则来安排课程,才能决定怎样设立学校是最为经济的。从课程安排上来看,“建筑学校(Bauschule)”的首要问题在这里又一次呈现出来,从纯粹的学院派课程到混合实践和理论的课程再到彻底的在建筑工地上的课程,其中包括:
1.静力学:简单计算的数学基础;介绍更复杂的方法和结构的性质,形成对建筑材料中的静态过程的概念;2.艺术史的学习仅作为所有艺术和手工艺的伟大联系的中介,作为手工艺的延续课程,不按照风格历史安排课程;3.国民经济:经济住区的基本概念和建筑规范;4.可靠的计算和规范;5.徒手透视作图;有必要的话,建筑透视也作为后期学习的内容;6.从直觉,记忆和创作中描绘出清晰呈现的物体;7.同样意义上的建模;8.城市建设基本技能;9.对以下方面的性质和基本细节进行深入的实际研究:(A)加热(炉子和中央)(B)通风,包括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空调,建筑卫生 (C)水的安装(从制造到组装)(D)家庭用电。10.在脑内清晰地呈现简单的施工任务,然后将物体同时投影到地面平面图和立面图中;空间设计的教学仅要求完成大体的结构组成和基础的训练;11.设计和细化简单的建筑任务(例如小房子)到较高的完成度;不接触大型建筑任务;12.建造活动,可能是根据11设计的目标,在工作坊里检验建造的各个方面。
最后是“高等学校(hohe Schule)”。所有工作坊分支的、为更高水平的知识和方法论而不断努力的年轻大师们,都要在哲学与伦理学、象征学与装饰、系统理论和高等数学、视觉与听觉、古代艺术史、经济学、城市发展和卫生等领域开展讲座、研讨会和实验。尽管理工和艺术学院迄今为止都致力于开展这些领域的一部分课程,然而他们更多是在灌输知识而非激发思考,因此也就扭曲了这些研究领域的本质。所以,这个“高等艺术学校”最好能从大学的专业人士里组织起来,而综合意义上的“高等建筑”也因而指日可待。
……
教学的原则越有益于艺术人格和价值的形成,其表达出的形式也就越自由,而更多的选择和更个体化的表达(而非学院体制)也会出现。如果在传统的情况下,教师本身对教学的内容有着决定性作用,那么在新的情况下,他不仅是教学的内容,而且也同时代表了一种教学的形式。
柏林,1918年12月,奥托·巴特宁
魏玛建筑学院校徽
文献来源|Nicolasien D. Das andere Bauhaus: Otto Bartning und die Staatliche Bauhochschule Weimar, 1926–1930[M]. 1996.
文|奥托·巴特宁
译|陈迪佳
责编|BAU学社
相关推送|
包豪斯建校之初的课程教学方案
谈及现代主义艺术的教育转型,我们的关注点往往会聚焦于包豪斯学院,而忽略了包豪斯建校前后的其他教育实验,那些实验同样也是包豪斯历史语境的重要一环。将转型前后的包豪斯与魏玛同时期的建筑教育实验并置参照,试图与通行的“中心式”历史叙述拉开一段距离。作者还根据德文材料,英译了巴特宁1918年教育改革建议及课程草案、格罗皮乌斯在1919年撰写的包豪斯课程方案。
一所没有格罗皮乌斯的格罗皮乌斯包豪斯
魏玛国立建造学院尽管巴特宁自己与这所学院所秉持的设计哲学主要是小心谨慎地在审美极端路线之间调解,创新但并不完全背离传统,但是这种已经相当节制的现代主张,仍未逃过中产阶级说客,文化上的保守分子,潜在的或公然的反民主信徒等等的猛烈攻击,更不用说新上台的政权企图推行的新的德国精神,以致于在包豪斯之前就被图林根内务与公共教育部的纳粹部长关闭了。更具启示的并不止于找寻那段历史的真实情况,而是当前的我们能否不限于那些明显的直接传承关系,也就是说跳出既定的嫡传框架,去重新审视之后的新包豪斯们,去探究包豪斯的精神所在,以及不同时代中的同道者,乃至其对立面。
格罗皮乌斯和巴特宁可谓同途殊归……在遭遇到审美历史主义的压迫式围攻时,便分道扬镳,各自找寻突围之路。
回复: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可了解院外各板块的汇编、精编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