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形剧场|《包豪斯剧场》2019中译本选录
行动中的U形剧场|法卡斯·莫尔纳
编者按|
院外以纪念日为契机陆续整理包豪斯人的内容:以与包豪斯相关的个人的创作与经历为主要线索,以现代主义运动可容纳的多样性及其深度,考察每个个体对新的共同体信仰的不同预见。这项工作不止于填补某段被忽略的空白,或是重新打捞包豪斯的历史遗珠,更希望能够打破既定的叙述框架。本期推送的案例U形剧场方案原载于《包豪斯舞台》(1925),它的创作者法卡斯·莫尔纳此前曾在布达佩斯学习建筑与绘画,1920年在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失败后离开,并于1921年至1925年期间成为包豪斯的学生,同时也为格罗皮乌斯工作。1923年他的一个设计方案是之后由穆希实现的霍恩住宅的原型。1925年法卡斯·莫尔纳回到布达佩斯,作为建筑师的他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现代主义的领导人物,CIAM的联合发起人并组织了匈牙利分部。某种程度上,他设计的U形剧场中的舞台构成方式,影响了后来格罗皮乌斯的总体剧场方案的核心部分。BAU学社以学社成员的初译作为学社自身的“初步课程”,并鼓励成员们对一些基础讯息进行加注,尝试着与文本形成对话。目前整理出一些公开的基础材料,希望之后能够透过回溯性的历史动态构成,挖掘出新的视角和思考维度,并期待有志于此的同道加入,切磋砥砺。本次推送选录自《包豪斯剧场》2019中译本,已对此前出版的译文进行了校对与修正。
文|法卡斯·莫尔纳 译|周诗岩 责编|PLUS
Farkas MOLNÁR|1897年6月21日-1945年1月12日
法卡斯·莫尔纳|FARKAS MOLNÁR
U形剧场|1925
本文1500字以内
不熟悉包豪斯那些节庆的人,也很难真的理解包豪斯的产品。
——法卡斯·莫尔纳《包豪斯的生活》(1925)
1. 舞台构成
A. 第一舞台
构建一个约36英尺×36英尺的方形区域,整体能够升降,或者拆分成若干部分升降,供人和机械表演、舞蹈、特技、杂耍(实验性剧场艺术、丑角艺术)等在其中进行空间生产。视具体动作需要,台下三面(也就是最大270度角的范围内)都有可能看见台上的演出。
B. 第二舞台
一个约18英尺×36英尺的舞台平面,能够在前排观众席的高度上进行前后滑动,同时也能上下升降。这个舞台用作三维布景,但未必需要达到360度的可见性。布景首先在幕布之后准备妥当,这是观众是看不到的,随后才在第二舞台上展开。幕布由两片金属片构成,打开后可以被拉至两翼的位置。
C. 第三舞台
第三舞台的背面及左右两侧需要被围起来,其正面敞开面向观众(敞开的前台最大可达36英尺×24英尺)。平台自身可以向后方、左方、右方平移(移动到图中1、2、3、4的任一位置),有些准备工作可以在这里进行,不会被观众看到,比如使用一些需要从背后、左右两侧和上方操作的绘画板。当然这个舞台也可以像旧式的室内剧场那样使用。
这三个舞台中的任何一个都能够用于管弦乐演奏。至于到底利用哪一个则取决于声音需要从哪里传出,或是哪个舞台对于这场表演来说最用不上。在三个舞台中,舞台A能最大程度地与观众亲密接触,所以它的前部最适合需要与观众接触互动的演出。当然,舞台A与舞台B的结合也可以很好地满足真正的观众参与的需要。
2. 舞台附件
D. 第四舞台
这个舞台悬吊在舞台B的上方,配有传声板。它和第一层楼座相连,有益于增强音乐和舞台效果。
E. 升降机和照明设施
升降机为圆柱形,能够在舞台A、舞台B和观众席上方全方位移动,用来放下演出需要的人员和设备。升降机底部附有一个吊桥,用来与楼座联通。这个结构可以满足双重目的:既能安装嵌入式射灯和照明灯,又能支持空中特技表演。
F.
机械音响设备,集现代音效设备、播音、光效于一体。
G.
连通舞台和楼座的悬浮桥和吊桥,加强各类效果的辅助设施,液压装置(比如制造喷泉的装置),散播各种气味的机器等。
行动中的U形剧场|舞台与观众席剖面|法卡斯·莫尔纳
3. 观众席
Ⅰ区、Ⅱ区
这两个区是半圆形露天剧场式的U形环座,可调节和可转动的座位最大可能地提供了能够纵观剧场中每个表演的最佳视角。座席中设有大量通道通往舞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通舞台),Ⅰ区和Ⅱ区之间留有适当空间,Ⅱ区座席地面标高要高于Ⅰ区,两区共可容纳1200人。
Ⅲ区
此区为独立楼座,与前述的悬吊舞台D是相连的,两排座席一共可以容纳150人。
Ⅳ区与Ⅴ区
Ⅳ区和Ⅴ区是两排包厢,Ⅴ区在Ⅳ区上方,每个包厢可坐6人,总共可容纳240人。隔墙是可移动的,可以自由组合。
● 公共房间、入口、门厅、楼道、衣帽间、餐厅和酒吧这些没有包含在目前草图中的部分,仍然在设计中。
行动中的U形剧场|轴测图|法卡斯·莫尔纳
本书基于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批判视野,从艺术、设计的学科边界处回溯作为历史的包豪斯,论证这场运动在努力重建现代生活世界之体验的过程中进行的种种实验。同时,全书更侧重于作为理念的包豪斯,透过几位关键人物的特写,深层剖析了包豪斯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时刻与事件,揭示在此前后不断变化的对抗性构成,以及存蓄其中的社会动能。包豪斯作为同时期先锋派的汇聚点,充分感受到了时代的共振,它从未平复的内在的动荡让矛盾得以自行暴露:私我与大公、进取与回转、斗争与构划。作者将这三组在当前的创造领域仍旧持续发酵的议题,重构为包豪斯的三幕剧,分别题为“艺术与社会”、“现代性之争、”包豪斯的双重政治“,并附上专为此书绘制的历史图解长卷,将变动中的社会情境和复杂力场构建为底图,择要勾勒出“包豪斯十四年”的基本轮廓,其中也包括包豪斯人与欧洲其他先锋派的数次遭遇。
相关推送|
生产者的对峙
剧场之于格罗皮乌斯
通过对剧场这一典例的历史性的连接与重构,格罗皮乌斯践行着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之理念,也正因为此,剧场之于格罗皮乌斯,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具有着非凡的时代意义。本文包含了三段内容,首先是格罗皮乌斯所写的《包豪斯舞台/剧场》1961年英译本序的节选,此外由BAU学社编译了总体剧场这一未实现方案发展过程的简要年表,最后是在2013年根据这一过程转换为剧场展示的一件影像作品的说明。
如果说心智能转变身体,那么,空间结构同样能够转变思维。
精编|只有将建筑史看作是革命史……这意味着,只有在革命失败后,在社会的尽头,才有建筑的历史。
回复:BAU、星丛、回声、批评、BLOOM,可了解院外各板块的汇编、精编与计划。